那年那月
是年8月初,河北大部地区发生降雨强降雨乃至特强降雨,不少地方降雨量均超出有历史记录极值,以至于当时报纸广播给出"五百年一遇"的说法。我印象中和老人们说法都是那年夏秋交替时节并不缺雨水,土地涵水量已经基本饱和。一下子又集中大规模大范围强降雨很自然形成积水内涝,更要命的是西部太行山区降雨引发山洪,众多水库不堪洪水压力行洪或破坝,海河南水系众河流多地溃堤溢流,华北平原迅即变为汪洋泽国。具体是哪一天我是不记得了,但是从已经公开的历史信息判断,应当是8月9/10两天中的一天。我是住校生,离家之后的每一天怎样吃和住,却也同样不记得了。头一天傍晚,学校操场外边农田虽有深深浅浅积水,但是还能看到田埂或路面。入夜后大波洪水突如其来,水头高水势猛,波涛翻滚声响巨大,甚为恐怖。大人们都说: 像是多少台拖拉机开动一样,轰隆隆轰隆隆作响。家人聚在一起,甚至不敢照常睡觉休息了。然而懵懵懂懂的我大约无人提醒,自己便入夜倒头即睡,且依旧睡得深沉,外面发生什么浑然不知。次日清晨醒来到操场向外望时,方才大吃一惊: 一觉醒来绿野千里竟成一片汪洋! 洪水滔滔,浊浪相逐,从远方(哪个方向我甚至不能确定)涌来,裹挟着衣物被褥木箱躺柜小小大大各类什物; 更瘆人的是不时会有活着的猪和牛被洪水冲流而下,时而发出断断续续的哀鸣。令人稍感心安的是,没有更惊心动魄的情形或画面从我们眼前出现过。
好在献县中学当年校址地势高,水势若不持续上涨,短时间内虽被水围尚无淹没之虞。因此,校方和在校师生们该是见到此后一两天洪水未见猛涨,应该大致稳住了心神。不记得学校有什么安顿,不记得是否还有过年级或班级要求,不记得住校生和非住校生是否还交集汇合过。另一个"好在"是洪水涨势渐缓并且渐趋平稳了下来。不几天功夫,四邻八乡的灾民们陆续涌入县城,能够投亲靠友有个容身落脚之处的是少数,大多身无长物却扶老携幼,无食果腹亦无处安身。就在此时,作为学生的我们看到了"公家"的动作——派飞机巡查灾区水情,接着便有更频繁飞机飞临灾区投送食品啦!前面提到过献县中学地势高,操场又是一片开阔地,于是学校操场很自然地成为食物投送区(县城范围内还有没有其它投送区不得而知)。那年月巡航的飞机不多,低空飞行的就更少。所以当飞机抵近学校操场上空时,我们躲在房屋不远处好奇地观望: 飞机发动机轰鸣声大而平稳,机身上的标志编号清晰可见。舱门竟是开着的! 几个人在里面搬动什么物品,进入投掷范围机上人员抓提起物件掷出或推出舱门,重力和惯性作用下,一个个物件以抛物斜线坠落到操场上,"砰""砰""噗""噗"的声音清晰可闻,落在操场上便砸出一个个不小的坑。有一次投掷偏离了操场,飞向教室屋顶,砸穿屋瓦散落到课桌上------所幸教室无人。开始一两天,投掷下来的多是华北平原老百姓熟悉的大众食品------烙大饼,落到地面的盛饼布袋有的大体完整,有的就摔坏了,里面大饼也被摔成大小碎块儿。远望着飞机投掷过程的我们,趁着飞机已经驶离的当口,跑过去抓起一把碎饼块儿塞进口中,边吃边又跑着离开操场。啊,那大饼还热着呢,香喷喷的有葱油香味儿,真好吃! 那时刚刚从三年极端贫寒困难家境中跋涉出的我家,一日三餐还在清汤寡水状态,哪里舍得吃哪里吃得起葱油花烙大饼呀。没人允许我们去拿去吃,也没有人制止我们去拿去吃。在那个时刻那个地方,饥饿的少年学生看到了空投食物,未经允许就吃了,自然不能说吃得有理,但也不至过于苛责了吧?投掷大饼的做法持续了没两天,大约是供不应求? 反正接下来投掷物品逐渐变换,食物还是为主的,但是往往是麻袋里装盛着炒熟的麦粒; 其它实用品也有,比如木板箱装满胶轮大车内胎自行车内胎再加装一两个打气筒等等-------应该是方便灾民自救吧。
县中求学终成一面之缘
大约过了十天上下吧?应该是水势平缓了,社会层面也大体稳定了,学校决定(或许上级指令)临时停学,允许学生暂且返回各自家乡等候复学通知。彼时我原想只是暂时离开献县中学的,可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实际上那已成为我与献县中学的正式告别。虽说是可以离开县城离开学校,但在当时真要离开并非易事。县城周边仍是汪洋一片,去往各村社基本上无路可走。不知是学校雇来请来还是公家组织派来,是大木船接上各村社学生分头送往各处。那应该是我第一次乘坐大木船,之前大哥在天津工作时我随大人在海河乘坐过一次机动船,就是人们所说的"小火轮儿"吧。这次乘坐的大船,不像小船那样摇桨滑动而是以撑篙作动力前行的。船体两侧各有狭窄木板通道,供撑篙人前后走行之用。两侧各有一位壮汉撑篙人,他们手持篙竿走到船前部,将篙竿用力插入水下地层中,然后以肩抵撑篙竿协同步调用力撑持走向船尾,以他俩人撑持之力驶船前行。我与其他乘船人坐在舱内,放眼往日畅通无阻的平原坦途居然水漫稼穑平地行船,不免心绪怅然; 撑篙人前后往复"咚咚,咚咚"的吃力脚步声,像似无形鼓捶一下下击打在业已脆弱的心头。半个多月啦,与父母亲和家人们完全不通音问,大家是否安好也是不得而知。船行经过处,大致可分辨的是: 原先的大车路旁,树梢或长或短地露出水面; 原来的庄稼地,低矮些的农作物基本全被淹没水中,高点儿的庄稼棵也仅能露个头。大船行走不必像往日人行车驶循着道路车辙,向着东南方向径直可以驶向沧石路。沧石路路基高出平地好几米,所以它得以露出水面并将水面划分出南北两片分野。船过了单桥村在白营村南大王庄村北的地段停靠于沧石路北侧,我下得船来便挑选稍高些的地梗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泞中进了村。我家宅基地势高,没有水淹和浸泡之虞,这点儿我心里有底。应该是早有人先前一步传话给家人,爹娘爷爷哥哥全都迎在大门前:看到全家一直牵挂惦念的四儿安好,爹娘的眼圈湿了、爷爷咧嘴笑得胡须直颤、哥哥凫水割来青***喜爱的羊羔喂得依然活泼健壮。面对爹娘爷爷哥哥慈颜如昔,环顾自家屋宇安稳依然,我心头一热,眼睛也模糊了起来。
是年8月初,河北大部地区发生降雨强降雨乃至特强降雨,不少地方降雨量均超出有历史记录极值,以至于当时报纸广播给出"五百年一遇"的说法。我印象中和老人们说法都是那年夏秋交替时节并不缺雨水,土地涵水量已经基本饱和。一下子又集中大规模大范围强降雨很自然形成积水内涝,更要命的是西部太行山区降雨引发山洪,众多水库不堪洪水压力行洪或破坝,海河南水系众河流多地溃堤溢流,华北平原迅即变为汪洋泽国。具体是哪一天我是不记得了,但是从已经公开的历史信息判断,应当是8月9/10两天中的一天。我是住校生,离家之后的每一天怎样吃和住,却也同样不记得了。头一天傍晚,学校操场外边农田虽有深深浅浅积水,但是还能看到田埂或路面。入夜后大波洪水突如其来,水头高水势猛,波涛翻滚声响巨大,甚为恐怖。大人们都说: 像是多少台拖拉机开动一样,轰隆隆轰隆隆作响。家人聚在一起,甚至不敢照常睡觉休息了。然而懵懵懂懂的我大约无人提醒,自己便入夜倒头即睡,且依旧睡得深沉,外面发生什么浑然不知。次日清晨醒来到操场向外望时,方才大吃一惊: 一觉醒来绿野千里竟成一片汪洋! 洪水滔滔,浊浪相逐,从远方(哪个方向我甚至不能确定)涌来,裹挟着衣物被褥木箱躺柜小小大大各类什物; 更瘆人的是不时会有活着的猪和牛被洪水冲流而下,时而发出断断续续的哀鸣。令人稍感心安的是,没有更惊心动魄的情形或画面从我们眼前出现过。
好在献县中学当年校址地势高,水势若不持续上涨,短时间内虽被水围尚无淹没之虞。因此,校方和在校师生们该是见到此后一两天洪水未见猛涨,应该大致稳住了心神。不记得学校有什么安顿,不记得是否还有过年级或班级要求,不记得住校生和非住校生是否还交集汇合过。另一个"好在"是洪水涨势渐缓并且渐趋平稳了下来。不几天功夫,四邻八乡的灾民们陆续涌入县城,能够投亲靠友有个容身落脚之处的是少数,大多身无长物却扶老携幼,无食果腹亦无处安身。就在此时,作为学生的我们看到了"公家"的动作——派飞机巡查灾区水情,接着便有更频繁飞机飞临灾区投送食品啦!前面提到过献县中学地势高,操场又是一片开阔地,于是学校操场很自然地成为食物投送区(县城范围内还有没有其它投送区不得而知)。那年月巡航的飞机不多,低空飞行的就更少。所以当飞机抵近学校操场上空时,我们躲在房屋不远处好奇地观望: 飞机发动机轰鸣声大而平稳,机身上的标志编号清晰可见。舱门竟是开着的! 几个人在里面搬动什么物品,进入投掷范围机上人员抓提起物件掷出或推出舱门,重力和惯性作用下,一个个物件以抛物斜线坠落到操场上,"砰""砰""噗""噗"的声音清晰可闻,落在操场上便砸出一个个不小的坑。有一次投掷偏离了操场,飞向教室屋顶,砸穿屋瓦散落到课桌上------所幸教室无人。开始一两天,投掷下来的多是华北平原老百姓熟悉的大众食品------烙大饼,落到地面的盛饼布袋有的大体完整,有的就摔坏了,里面大饼也被摔成大小碎块儿。远望着飞机投掷过程的我们,趁着飞机已经驶离的当口,跑过去抓起一把碎饼块儿塞进口中,边吃边又跑着离开操场。啊,那大饼还热着呢,香喷喷的有葱油香味儿,真好吃! 那时刚刚从三年极端贫寒困难家境中跋涉出的我家,一日三餐还在清汤寡水状态,哪里舍得吃哪里吃得起葱油花烙大饼呀。没人允许我们去拿去吃,也没有人制止我们去拿去吃。在那个时刻那个地方,饥饿的少年学生看到了空投食物,未经允许就吃了,自然不能说吃得有理,但也不至过于苛责了吧?投掷大饼的做法持续了没两天,大约是供不应求? 反正接下来投掷物品逐渐变换,食物还是为主的,但是往往是麻袋里装盛着炒熟的麦粒; 其它实用品也有,比如木板箱装满胶轮大车内胎自行车内胎再加装一两个打气筒等等-------应该是方便灾民自救吧。
县中求学终成一面之缘
大约过了十天上下吧?应该是水势平缓了,社会层面也大体稳定了,学校决定(或许上级指令)临时停学,允许学生暂且返回各自家乡等候复学通知。彼时我原想只是暂时离开献县中学的,可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实际上那已成为我与献县中学的正式告别。虽说是可以离开县城离开学校,但在当时真要离开并非易事。县城周边仍是汪洋一片,去往各村社基本上无路可走。不知是学校雇来请来还是公家组织派来,是大木船接上各村社学生分头送往各处。那应该是我第一次乘坐大木船,之前大哥在天津工作时我随大人在海河乘坐过一次机动船,就是人们所说的"小火轮儿"吧。这次乘坐的大船,不像小船那样摇桨滑动而是以撑篙作动力前行的。船体两侧各有狭窄木板通道,供撑篙人前后走行之用。两侧各有一位壮汉撑篙人,他们手持篙竿走到船前部,将篙竿用力插入水下地层中,然后以肩抵撑篙竿协同步调用力撑持走向船尾,以他俩人撑持之力驶船前行。我与其他乘船人坐在舱内,放眼往日畅通无阻的平原坦途居然水漫稼穑平地行船,不免心绪怅然; 撑篙人前后往复"咚咚,咚咚"的吃力脚步声,像似无形鼓捶一下下击打在业已脆弱的心头。半个多月啦,与父母亲和家人们完全不通音问,大家是否安好也是不得而知。船行经过处,大致可分辨的是: 原先的大车路旁,树梢或长或短地露出水面; 原来的庄稼地,低矮些的农作物基本全被淹没水中,高点儿的庄稼棵也仅能露个头。大船行走不必像往日人行车驶循着道路车辙,向着东南方向径直可以驶向沧石路。沧石路路基高出平地好几米,所以它得以露出水面并将水面划分出南北两片分野。船过了单桥村在白营村南大王庄村北的地段停靠于沧石路北侧,我下得船来便挑选稍高些的地梗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泞中进了村。我家宅基地势高,没有水淹和浸泡之虞,这点儿我心里有底。应该是早有人先前一步传话给家人,爹娘爷爷哥哥全都迎在大门前:看到全家一直牵挂惦念的四儿安好,爹娘的眼圈湿了、爷爷咧嘴笑得胡须直颤、哥哥凫水割来青***喜爱的羊羔喂得依然活泼健壮。面对爹娘爷爷哥哥慈颜如昔,环顾自家屋宇安稳依然,我心头一热,眼睛也模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