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inelle吧 关注:31贴子:42,023

【东方】2 黎明时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公元700年


IP属地:安徽1楼2017-09-10 12:51回复
    1
    700,魏,北京,大兴宫
    朝议堂外,一阵匆匆的脚步声传来,随后一人迈过门槛走了进来,正是宗卫令贺文宁。
    “文宁,情况如何?”坐在朝议堂最上方的尚书令、真定王元璋问道。
    “启禀王爷,已经查明属实,那唐公李旦确实与突厥人有牵连。”贺文宁向元璋禀道。
    贺文宁此言一出,参加朝议的朝臣们立刻议论纷纷。元璋环视了大臣们一眼,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反应,先是惊讶,然后愤怒,最后是表忠心,诸如文臣痛骂,武将请战,云云。
    “王爷,在下认为,此事已不需朝议合议通过,请王爷即刻禀道圣上裁决!”穆威大声说道。穆威,出自鲜卑穆氏,乃是军中的股肱干将。
    “唐公虽与突厥有联系,但详细情况并不明朗。”元璋慢条斯理的说,“唐公乃是我大魏股肱,我们当信任唐公才是。”
    元璋此言一出,朝议堂内便产生了分歧,朝臣们分为两派,开始激烈辩论。
    “我会通禀圣上的,此事缓议吧!”元璋站了起来,宣告朝议结束。
    ······
    朝议结束后,元璋与贺文宁走出了朝议堂。
    “王爷,为何让在下在朝议上报告这等机密?”贺文宁不解地问道,“那朝议堂内定有李旦的爪牙!万一他们通报李旦,那我们就不利了啊!”
    “本王此举,一为震慑,二为**。”元璋对贺文宁说道,“当前辽东局势复杂,琏弟正在辽东,随时有兴兵之可能。在此关键时机,西陲须稳定为要。”
    “文宁,汝掌管宗卫监已有数年,每有大事必先得预警,功勋卓著,本王会向皇上奏明的。”元璋笑着说。
    “多谢王爷提携。”贺文宁低头感谢。


    IP属地:安徽2楼2017-09-10 13:13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9-10 17:00
      回复
        2
        700,胤,成都,至元太清观
        成都至元太清观,乃是太清道之总观,香火日夜连绵不绝。今日乃是二月十五,老君诞辰日,皇帝将在此举办大型斋蘸仪式。
        大胤皇帝王仪,在众臣的簇拥下走上了数不清的台阶,来到了至元太清观前。
        至元道长早已恭候,此刻缓缓走上前,将拂尘摆向一侧,向皇帝行礼,皇帝亦虔诚的鞠躬回礼。
        随后,皇帝及文武百官在大殿内的太上老君巨像前的蒲团跪下,行拜礼,一场盛大的斋蘸仪式宣告开始。至元道长从太监手中接过颂文,在太上老君像前大声宣读,称颂老君之功德。
        ······
        斋蘸仪式结束后,皇帝王仪与至元道长在后山庭院散步闲聊。
        “道长年高德劭,乃是我胤国之宝啊!”皇帝王仪握着至元道长的手,亲切的说道。
        “陛下,贫道正有事禀告。”至元道长颤颤巍巍地说道,“这一次恐怕是贫道最后一次主持大斋蘸了,贫道老矣,有心无力咯!还请陛下另行指定人选,接替贫道吧!”
        “哎,朕真是为难啊!道长乃是朕之良师益友,相识已有四十余年,如何叫朕舍得啊!”皇帝王仪悲伤地说道。
        “太平道日新,需有年轻力量薪火相传啊!”至元道长开始咳嗽起来,皇帝王仪立刻为其抚背。
        “不知道长可有何人选?”皇帝王仪问道。
        “皇上之侄王世雄,熟通道法,思维敏捷,年纪轻轻便多次讲学论道,声誉很好,又兼宗室身份,贫道以为这是最佳人选。”至元道长说道。
        “好,就依道长所言。”王仪笑着说道。


        IP属地:安徽4楼2017-09-10 20:39
        收起回复
          3
          700,胤,成都
          太清道,为大胤开国皇帝王戬集数家之大成所创。
          其本体为道教思想,尊崇太清(即太上老君)为天地间唯一绝对存在,老君乃为大道,道生世界万物,其他诸神皆是虚妄。
          老子乃是太上老君在人世间唯一化身,先秦时,老子曾传道于孔子,后西出函谷道化胡夷,最终驾鹤返天。因此,当今儒学是被后人篡改过的“假儒学”,而“真儒学”应当是老子授予孔子之学,即是道学。
          《道德经》乃是太清道至高典籍,字句皆是太上老君金玉良言。《论语》、《五经》乃是老君的学生孔子以通俗语言阐述老君思想,亦是太清道之典籍。
          道虽玄,吾必求之。信者皆有求索知识、财富之权力与义务。
          信道者,虽披发髡首,亦华夏尔,必为华夏同袍;不信道者,虽衣冠楚楚,亦夷狄尔,必为千夫所指。同袍须尊教义而团结一致,摒弃一切隔阂。而夷狄乃是劣等,须时刻警惕,切不可与其通婚。
          ······
          全国范围内禁绝除太清道以外的全部学说。各地佛寺均改造为太清观,其寺庙财产被没收,僧人被勒令还俗。
          太清道内部有着规范的制度,每一观设“观主”,县设“道长”,州府设“纯元道长”,镇设“混元道长”,京城成都设“至元太清观”为太清道之总观,设立“至元道长”,为全国太清道之首,位同三公,直接对皇帝负责。


          IP属地:安徽5楼2017-09-10 20:39
          回复
            4
            700,梁,建康
            宫殿外,群臣们站在殿外广场上议论纷纷。
            “徐大人,您消息最为灵通。”尤迪安走向了徐铖,问道,“不知这次皇上召集我们是何事?”
            “自王氏严禁佛教,专崇邪教以来,这胤国便是侵略成性,愈发张狂了。”徐铖对尤迪安说道,“我接到消息,那胤国又想东进了。”
            “我大梁水军战无不胜,有何惧哉。”尤迪安笑着说道,“他若不来,我便过去找他,把荆湘全部拿下!”
            “尤将军胆略过人,徐某佩服。”徐铖笑着说道,“伐攻者,无非兵来将挡,我大梁岂会惧之。可是,最关键的问题不在这里啊!”
            “请徐大人明示。”尤迪安问道。
            “尤将军也知道,我大梁国内道派繁盛,道观林立。只怕这道派,要和胤国邪道相勾结啊!”徐铖缓缓说道。
            “我大梁道教本正源清,数百年前已与那胤国邪道划清界限,数百年内相安无事。为何徐大人今日却有此等忧虑?”尤迪安不解地问道。
            “当今胤国皇帝王仪,乃是一代雄主,还有两个了不得的远亲侄子王世雄、王世峰,皆是经天纬地之才。”徐铉说道,“那二人皆熟通邪道,善察人心,一上台便宣布邪道改制,承认天下各道派为同宗同源。”
            “这倒是蹊跷,素闻这邪道思想极端,没想到却有着等包容心。”尤迪安笑着说。
            “听者有意啊!”徐铖叹了口气,“那邪道在胤国受到何等优待,各国道派岂能不眼馋?若是胤国开出些许价码,那各国道观岂不是争先投效?届时大梁危矣!”
            “竟有这等毒辣,这王氏兄弟真是不得了的人物啊!”尤迪安叹道。


            IP属地:安徽6楼2017-09-10 20:39
            收起回复
              突然发现你们没人选楚国,难道你们对桓楚南拓不感兴趣吗


              IP属地:安徽7楼2017-09-10 20:54
              收起回复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9-10 22:34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9-11 08:53
                  收起回复
                    予近日繁忙,缓更


                    IP属地:安徽10楼2017-09-12 22:18
                    回复
                      5
                      700,朝鲜,平壤
                      元琏带领数万魏军,开进了平壤城。
                      数百年来,魏国将慕容氏迁至朝鲜北部,严格压制当地发展,不断加强控制。前不久,南方的新罗吞并了衰落的百济,统一了朝鲜南方,与北方的鲜卑慕容氏对立。
                      位于平壤城中心的朝鲜镇府前,慕容定早已在那里等候迎接了。
                      “慕容定参见王爷。”慕容定走上前,向元琏行礼,“王爷一路辛苦,在下已经备好一切,为王爷接风。”
                      “慕容大人有心了。”元琏翻身下马,“适才看这平壤城,商旅繁荣,产业发达,看来慕容大人经营的还不错。”
                      “王爷谬赞了。”慕容定说道,“当前百姓大量南逃,势头难以遏制,长此以往恐新罗将北上。”
                      “本王正是为此事而来。”元琏笑着说道,“吾皇已定下方略,此次定要灭掉新罗!”
                      ······
                      700,魏,兰州
                      尚书令元璋视察兰州,唐公李旦在城外出迎。
                      数不清的士兵列队严整,密密麻麻,那队伍一眼望不到头。枪尖都被擦得雪亮,在太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元璋点了点头,“唐公兵强马壮,吾皇甚为心安啊!”
                      “都是犬子们成器,这才有现在的成就。”唐公李旦笑着说道,“当下我大魏声威日盛,对吐蕃胜多败少,吐蕃现在是日渐衰落。”
                      “刚才本王看见还有吐蕃人?”元璋问着李旦。
                      “回王爷,那些是吐蕃国内受排挤的贵族军队,大约3万人。”李旦禀道,“当下吐蕃边境共有魏军十余万,只要吾皇一声令下,便可立即踏平吐蕃!”
                      元璋微笑着点了点头,轻轻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一句话也没有说。


                      IP属地:安徽13楼2017-09-13 20:46
                      回复
                        6
                        700,梁,建康
                        一日早朝,梁帝萧林出席。
                        身为皇帝,萧林不热心政治是出了名的,很多事情都全部丢给尚书台去做,自己则天天声色犬马,好不自在。这一次上朝,实在是难得。
                        “启禀父皇,南方武夷山区发生骚乱,局势愈发恶化,请陛下派兵镇剿。”皇子萧澈进言。
                        “武夷山?”梁帝萧林问道,“是楚国人在搞鬼吗?”
                        “据情报来看,此事与桓楚无关。”尚书仆射徐铎进言,“骚乱多为道观,应是胤国的太清道在搞鬼。”
                        “徐爱卿,听说你那二弟徐铖辞了官,搞了个‘汉文学社’潜心学术,是真的吗?”梁帝问道。
                        “愚弟毫无政才,自请辞官,臣以为不可让其尸位素餐,便令其回家了。”徐铎说道。
                        “哈哈哈!”萧林笑道。
                        “至于那个武夷山骚乱,遣胡思明领兵入闽戡乱!”
                        ······
                        700,日本,奈良
                        日本文武天皇在奈良皇宫接见来自新罗的使者。天皇坐在帘幕后,关白林清盛在帘幕前代为传话。
                        “新罗使者真是稀客。”关白林清盛说道,“不知使者前来有何要事?”
                        “天皇陛下,新罗王遣在下前来,实在是有事相求。”使者低着头说道,“那魏国大举南下,兵马数万,皆是兵强马壮,定要灭了我新罗啊!”
                        “此事与本国何干?”林清盛冷淡的说。
                        “关白大人,唇亡齿寒啊!”使者大声说道,“那魏人灭了我新罗,下一个目标定然是贵国日本啊!”
                        “使者先生,贵国与本国长期交战,矛盾颇深。若出兵援助,恐贵族们会不同意啊!”林清盛说道,“对马海峡波涛汹涌,我日本不惧魏人。”
                        “天皇陛下!关白大人!”使者叩头如捣蒜,“新罗王曾嘱咐在下,若贵国能够出兵抵御魏人,我新罗上下将奉日本为宗,处处唯天皇陛下马首是瞻,每年均贡奉岁币!”
                        “使者先生,兹事体大,天皇陛下需要慎重考虑。”林清盛说道,“请使者先生先行返回驿馆歇息吧。”


                        IP属地:安徽14楼2017-09-13 20:55
                        回复
                          7
                          700,日本,奈良
                          新罗使臣走后,群臣入殿,开始商讨对新罗的事宜。
                          “想必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天皇陛下想听听诸位的看法。”关白林清盛说道。
                          “臣以为,我日本应当出兵。”关白林清盛之弟林清隆进言,“我日本偏居孤岛,各方面均落后于大陆。我们应当出兵朝鲜,伺机而动,或助魏、或助新罗,以实现我日本之利益。”
                          林清隆此言一出,群臣们立刻附和着。
                          满朝皆是林氏子弟,自然不会有半点反对之词,真正的反对者也不在庙堂之内,而在百里之外。
                          ······
                          700,梁,建康
                          胤国宗室大将王衮,领捧日军数万人从武昌出发,向东攻入梁国所辖大别山区。
                          消息一来,太子兼尚书令萧源立刻召集了台议。
                          “就此看来,那武夷山骚乱确是胤国所为无疑了。”尚书仆射徐铎对台臣们说道,“那胤国先利用宗教在武夷山掀起骚乱,令梁国分兵入闽,如此一来则西陲松弛,正好有可乘之机。”
                          “仆射大人所言有理。”萧源点了点头,“兵来将挡,但胡将军已入闽,无法返回。不知仆射大人可有何人选?”
                          “臣保举尤迪安将军。”徐铎进言道。
                          “尤将军确实是我大梁股肱。”萧源皱着眉头,“可尤将军乃是水军统帅,不知他是否通晓陆战?”
                          “尤将军机敏过人、善于应变、水路皆通,乃是大帅之才。”徐铎说道,“臣愿为尤将军担保!”


                          IP属地:安徽15楼2017-09-13 21: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