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农大14级传播学...吧 关注:114贴子:1,501

张佳鑫 看过一千句描写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张佳鑫 看过一千句描写北京的句子,不及留一次行走在北京的印象。也许你不曾到过,但你知道这就是北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11 00:31回复
    Day1 首都博物馆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
    三里屯
    *每到一站合影留念总会有一种令人期待的感觉。
    *首都博物馆中印象最深的是“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部分。面对博物馆里每一件作品,多数游客只是咔嚓一声,而只有些许人跟随工作人员听他们讲解每个瓷器背后的故事。对于瓷器,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青花瓷,也称釉里蓝。与之对应的则是釉里红。清代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据工作人员讲解青花釉里红非常难烧,温差范围只有10度,若温度过高则会出现“飞红”现象,温度过低则会变黑。而烧制釉里红的温度是1300度左右,这10度的温差则是靠古人的双眼去辨别。听到这怎能不赞叹他们对瓷器的精湛的能力。面对博物馆,有太多的人和作品需要我们致敬,有深远的历史等着我们学习。从古代到现在,她们记录了历史的变迁。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在入口处便可以感受到该建筑的现代感,与其构造之奇特。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内部演播厅,虽然隔着玻璃依旧可以感到配置的高大,仿佛看到了在工作时期忙碌的工作人员操纵着机器正在完成一项节目的录制。在参观他们员工日常工作室时,除了整体布局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员工办公桌上的《凤凰周刊》也格外引人注意。即使是自家周刊也要不断学习改进,自己的员工都愿意买来阅读的周刊,相信也定会夺得他人喜好。这才是传媒人该有的精神品质。
    *三里屯,一个集北京现代化于一身的地方。这里,街道繁华,外国人往来,饮食衣着等无不透漏着时尚文化的休闲消费。即使在这时尚街区仍是少不了文化的角落,在《PAGEONE》书店看到熟悉的“解忧杂货店”,更是增添对北京的熟悉感。很想体验一次夜晚的三里屯。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9-11 02:31
    回复
      哈哈,进京难,不堵车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9-11 08:18
      回复
        Day2 居庸关长城
        明十三陵·定陵
        *从小到大,可谓在各种纸质和屏幕上看到长城,了解她的历史,知道她于我们的意义,总觉得这是一项无法超越的伟大的工程。但当我真真实实的站在她的面前,长城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宏伟却不给人距离感。每上一台阶总想回头望望走过的风景,原本有些恐高的担心随着台阶的增多竟不复存在。这大概就是对古人的智慧与能力的折服吧。同学心中都怀着登顶的信念,早已忘却了疲惫。陡峭的长城上,随处可见年长的外国友人,老夫老妻紧紧牵手,如同有活力的同学们,不像年龄低头也要征服脚下的长城。看到外国友人不远千里来到长城,可见长城在国内外的影响之大,自豪感不免油然而起,继续攀登的力量涌上心头。但是,不管走的多远,对于长城,总是更倾向于以仰视的角度来欣赏她的一切。
        *来到定陵,同学们多是带着一种庄重的心情。毕竟是皇帝的陵墓,多听导游的解说了解这座陵墓的历史一定益于随手一张照片的价值,也是出于对古物的尊重。而更多的游客仍是在陵内喧哗,拍照,草草的就走到了出口这未必不是一种遗憾。同时也该为这唯一一座被挖掘的陵墓感到惋惜,庆幸的是这些文物能重回地下,但希望他能获得尊重与安静而不是每天不绝的游客。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9-11 23:16
        回复
          Day3 故宫
          南锣鼓巷
          鼓楼
          *凌晨5点早早向天安门出发,虽然没有看到国旗缓缓上升,但站在天安门前,看到站的笔直的军人,广场上飘扬的国旗以及毛主席照片两边“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这行大字,国歌那激昂奋进的旋律不免在心中奏起。游览故宫,午门进神武门出。故宫里每一座宫殿都彰显着其年代之久远、规模之庞大、气势之宏伟、造型之气派。望着宫墙上的一砖一瓦,思绪在历史与今天回旋,往日的辉煌令人感慨万分。但故宫内仍可见在修补宫墙的工作人员。几百年间,她在战争中生存,即使留下满身伤痕,如今依旧屹立在我们面前。她凝聚着历史的变迁,积淀着千年文化。来到这种代表着权威的地方,更多的是去感受她所经历的一切,因为她见证了我们历史的进程。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9-12 23:33
          回复
            Day4 中国传媒大学
            来到中国传媒大学,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却很有“内容”。赞叹传媒博物馆对传媒历史与传媒产品的展示,广播馆,电视馆等呈现给我们传媒历史的进展,看到实物更能进一步体会传媒人与文物的珍贵。整个参观过程是一名在校大三学生给我们讲解,却一点也不显得生疏。博物馆内的传媒知识与产品一直陈列在那里,但又有几个人能沉下心来安静的欣赏这些历史,像这位同学一样如同聊天一样讲出来。博物馆内的现代化传媒技术――VR体验也让我们同学尝试的很尽兴。同样值得参观的还有校内的中国广告博物馆,虽然室内还没有完全装饰好,仅仅一楼的陈设已经让人有一种如同参观传媒博物馆一样的期待。一楼里墙上张贴着各种成功广告案例,为了方便还设有视频版的自动滚动广告案例。很喜欢中传的学校设计风格,利用学校的传媒特色为学生建立可供参观的博物馆。最重要的是博物馆不是形同虚设。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9-13 23:21
            回复
              day5 中国电影博物馆
              中国电影博物馆,无论是远观其建筑还是近看其内容,似乎只剩震惊来描述了。现在看电影并不足为奇,途径也多。但观影者更多的是注重其娱乐性,很少有人特地去研究其中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当然对于普通观影者这是电影最基本的作用。
              在参观动画片区域时,看着中国动画的发展很是赞叹。中国早期动画片画图非常简洁,且人物有很强的民族特性,把水墨画、皮影、剪纸等元素融入到动画中,非常具有个性,看到展览中的《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非常亲切。早期动画人为制作过程可谓付出了心血,展览作品中有当时制作时的分镜头和修改部分,几乎每个分镜头都有配图,是值得敬佩的动画制作精神。动画中简单的人物画像总能诠释大大的道理。
              看到北京电影学院旧址以及他所培育的电影人物,很期待我们去北京电影学院参观的那一天。现在来说有很多同学喜欢的明星都毕业于该校,去他们曾经学习的地方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激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9-14 22:52
              回复
                未来的狂想
                ――小米 未来之馆
                未来的狂想,主要特点是未来黑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如今高科技已经司空见惯,但结合艺术却有一种别致的美感。进入馆内,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的小米手机,参观者可随意试用。到后来的由小米手机控制的像是机器人一样的人显示在屏幕上,你只要轻轻对着手机吹一口气,屏幕上的机器人就会像碎片一样被风吹散。这种让受众亲身体验的科技互动方式不仅让科技离我们更近,于小米手机而言,无疑在参观者心中留下小米手机很高科技这样一种想法。并且,该馆是两年举办一次,每次只有两个月的开馆时间,那么许多人就会更加珍惜可供参观的机会。每次开馆的展览小米会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最新成果,并且设置能够让观众亲身体验的项目,不得不说,这种赞助方式为小米手机拓展了市场。
                与传统的美术馆相比,未来馆除供参观者用眼睛安静的欣赏之外,可以让我们用更多的感绝器官去体验他。当然,传统与现代并不冲突,传统的安静朴素与现代的炫丽动感,所谓静于动、简单与的相互衬托只会为艺术添彩,赢来更多年轻一代的赞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9-14 23:01
                回复
                  博洛尼亚插画展
                  从今日未来馆来到博洛尼亚插画展,如同是从炫丽的未来走向一个需要用心安静欣赏的角落。展馆里每面墙的颜色并不是五颜六色,而是采用单一色填充,最多的是蓝色和红色。每一幅作品旁边提供二维码供参观者仔细了解内容。其实,对于美术作品这种展览了解并不多,而且于艺术而言,它所传达的寓意并不像简单的白话文一样简单,而我们又只是匆匆过一遍,更加不能体会作者背后的意义。或者说有时作者最初想传递给我们的想法很简单,但我们却用复杂的眼光来解析它本身所不存在的东西。那结果就会有许多参观者抱怨“插画太难懂,这似乎超出了我能欣赏的水平。”但尽管如此,插画馆里依然有父母带孩子来参观。看起来像是一二年级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张彩色的纸,纸上大致是插画馆里的一些画,小女孩的任务就是填上纸上插画缺失的内容,像画的作者,画的名称或者为画的时间排序诸如此类。看着小女孩拿着纸笔在馆里找的不亦乐乎,找累了就静静的站在一副画前。画里横横竖竖的线条和简单的小动物画像在小女孩面前似乎更附有活力,谁知小女孩是否和它有一场心与心的交流?
                  扫码听插画的讲解时,有一个引用了作者的原话来解释其灵感的来源,其中一句是“我的灵感来自我母亲做的饭菜”。都说艺术家的思维奇怪中透露着可怕,与常人的与众不同,不管什么说法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比我们更能感受到平常事物中的艺术气息。同时这句话也反映着一种现象,生活中处处有艺术的影子,但我们却对艺术的感觉变得越来越淡。那么像美术馆这种艺术的集中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9-14 23:05
                  收起回复
                    Day6 毛主席纪念堂
                    中国国家博物馆
                    来毛主席纪念堂几乎排了两个小时的队,队看不到尽头,末尾却依然不断的有人加入。大概是每个人心中都怀有敬畏之情吧。缓缓进入,每个人只剩下安静的注视。在里面并没有停留,只是按顺序走一遍,但在进入门看到毛爷爷的石像后,脑子里闪现了很多从小到大学到的关于毛爷爷的历史事迹,甚至一股热流涌来,真心感到:时间在变,却依旧冲不淡伟人的功绩。
                    在国家博物馆参观画展时,看到南京大屠杀还原的照片,眼里不由得变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9-15 23:05
                    收起回复
                      Day7 圆明园
                      Day7
                      今天是自由活动日,坐地铁来到圆明园。对圆明园印象最深的是小学教科书上的那副图片。从南门进入,园里景色宜人,心情很是舒畅。沿着亭台楼阁往前看到十二生肖兽首博物馆,迄今为止,十二兽首并不完整,想到还有4个下落不明,心中不免有些气愤。尽管周围景色好,但谁又曾想到一百多年前这个名园被侵略者大火连烧三天,以至于一代名园变成一片废墟。于是还是执着于找寻课本上的那副著名遗址。终于,看到路标上“西洋楼遗址”字样。进入园内,心情变得沉重。曾经精美的汉白玉,如今只剩残块,和杂草狼狈的躺在一起。那些残缺不全的石碑似乎在诉说着在一百多年前所遭受的不幸。雨过描写的圆明园“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来到圆明园全景模型,看着这伟大而庞大的建筑可曾想到清王朝是多么辉煌,而与那杂草中的断壁残垣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内心受到强烈的打击。当然也不禁反思为什么清王朝会毁于一旦,答案很确定“落后就要挨打”。而今天的中国,让我感到骄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9-16 23:42
                      收起回复
                        Day8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并不是允许任何人都能进入,大概像北大这样的知名大学或者北电这种未来明星聚集地都会对外来访客查的比较严格,虽然同学们对此抱怨,但考虑到参观学校的游客较多甚至存在不理智的追星粉丝的行为,设身处地思考一下,为了保证在校学生的安全,严格就是必要的了。
                        如同中传一样,北电校园并不是很大但培养的人才却很多。转到他们的教学区,楼道的墙上满是学生的作品,作品和校园里的学生一样透露着满满的艺术气息。在校园里走走,并没有见到很多该校的学生,我们同学都是抱着来见未来小花旦的心情来的,最后大家可能颇为失望。手机百度了毕业于北电的公众人物,看着这些明星为我们带来这么多好的作品,想象着他们在这所学校为自己的未来付出的努力,今天我们踏在他们曾经奋斗的地方,想看到的怎能只是他们的颜值,更多的应该是寻找激励自己的东西。你可能因为颜值喜欢上北电的某一位明星,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领域努力然后离他更进一步,而不是每天在他们学校蹲点只为了匆匆的看一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9-17 23:20
                        回复
                          Day 10 凤凰国际传媒节目录制
                          来到一虎一席谈节目录制现场,坐在观众席位置却感觉有些紧张。这是第一次在现场看到整个录制流程。平时看过不少节目,总认为提问环节都是设计好的,但今天主持人猝不及防的对我们同学提问让我颠覆了平日对节目录制的看法。这档节目需要动脑,需要极速的思维,对人工智能的探讨每位专家都唇枪舌战看得出他们饱读诗书,最重要的是主持人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没有间断的扣题能力。一档节目的主持人要不断调节各位嘉宾的话语权,协调好嘉宾的参与,同时和导演配合好每一环节。我们录制期间,听着导演口令按时鼓掌营造气氛。录制一档节目总归不是顺顺利利的一次到底,这次也有重录的部分,但观众都很配合不会抱怨,这大概就是对所有的工作人员的尊重。看着导演正式录制前一遍一遍的试验,录制过程中也在不断的监视,现场到处是她小跑的身影,加上现场所有工作人员的配合,真心感受到背后团体的重要性。这一场录制学到的太多。尤其是发现他们的现场能力,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只是针对一个话题能将90分钟的节目做到精彩,是我们急需学习的榜样。
                          今天的节目是请资深专家探讨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和对人类的影响。
                          其中印象最深的话题是人工智能是否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和情感是否属于人工智能。嘉宾们都是关于人工智能某方面的专家,因此对这些问题各执己见并且有足够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嘉宾刘兴亮提到人工智能抢走我们的工作还是有困难的,人类的工作分为动手类、动脑类和动心类。动手类确实容易取代,就像机械的出现取代了大量的纺织工人,但同样也给技术工人带来了机遇。动脑类工作或许我们可以给机器人输入一些计算的程序,但机器人毕竟是按程序执行,不会变通,当遇到伦理选择问题他的“脑子”里依然只有程序,那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不如意的。动心类工作估计是机器人不可取代的,说到底,机器人没有情感,即使有些人能够操控,还是说明人工智能不能脱离人。现场大屏幕播放的一条新闻提到机器人“逃跑”事件,用现场嘉宾的话说,更准确的不是逃跑而是“失控”。我比较同意这种说法,人类发明人工智能最终的目的是为我们服务,而不是被他们奴役。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好机器,导致机器人做出“逃跑”这种事,也说明机器人终究是机器,他没有感情,以至于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提到机器人是否该有感情,后来的女专家说就像孩子陪伴家人一样,我们对机器人也可以有感情的依托,应该让机器人来理解我们的喜怒哀乐。我并不赞同机器人应该有感情这一观点。想起高中学过的一篇英语课文,内容是一个机器人因为和他的主人产生感情,而只能被拖回实验室肢解重新装系统。因为这是一个不合格的产品。我也始终认为,机器人的出现是在帮助我们重复繁琐的工作,他的存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效率,而不是取代我们。如果他有了感情,和人类占据平等的地位那是非常可怕的。那时的机器人估计和现在的共享单车一样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9-20 00:04
                          收起回复
                            Day11自然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无聊,这里不和中国博物馆一样有着千百年历史古物的沉淀,馆内这些动植物化石的展览反而看似更加有生命力,参观者更多的是家长带着小孩子,看起来小孩子对这些生物的进化过程很感兴趣,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家长也是在耐心讲解。现在家长非常看重孩子的教育,能在博物馆遇见家长领着孩子一起学习真是一种欣慰的现象。当然,如今依然有忙着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现在热播的《爸爸去哪儿》就是让平常不带孩子的爸爸和孩子有更多的接触,节目组也为他们安排了许多爸爸单独带孩子的活动。在最近一期里有一个任务是今天孩子可以要求爸爸做一些事。而陈小春的儿子jasper说出了自己的愿望“今天我想让你每天一遍又一遍的和我做好朋友。”从他的话里我们都能读懂他的意思,我们不知道在这之前陈小春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陪jasper,但jasper希望爸爸每天都可以有时间陪他。相信japser说出了很多小朋友的心声,在他们的世界里爸爸妈妈不能缺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9-21 00:04
                            收起回复
                              王府井
                              来北京之前同学们就一直说来北京一定要吃一次北京卤煮,北京爆肚,一定要游王府井。今天终于来到王府井,和心里想像的还是有差距的。王府井小吃一条街东西价格高而且也不是很有特色。小吃街不繁华但很热闹,人流量大,尽管价格高但大部分游客还是愿意尝尝期待已久的北京小吃。并且小吃街的摊主不是为了拉回头客,就是奔着游客的游玩心理大胆要价。感觉小吃街最有北京味的就是小摊的吆喝声,这时总会想起电视剧里的“客官您里边儿请!”小吃街外宽阔的马路上游人总是川流不息,绿化一周的石头上满是休息的人。小吃街外有几个卖中国式风格首饰的小店,里面的每一件东西都很花哨且不实用,也没有什么特色。店门前的小架子上挂满了花手镯,颜色很杂,虽然在年轻一代人眼里这些东西太花哨,但它们深得老人和外国友人的喜爱。看着一个外国人挑了一把挂在手上,大概是想带回去一些有中国风的纪念品吧。
                              王府井除小吃一条街外还有装修的富丽堂皇的商场,逛不完的商场真是爱玩的游客的福利。王府井的大商场给我的感觉和三里屯的不一样。王府井这里大概是小吃街人流量大,大商场里的人不像三里屯一样多,并且在三里屯每个人给我的感觉就是时尚,有时迎面走来的人在我看来穿着很奇怪,但却与这里十分相符,一点也不突兀,因此更准确的说他应该是潮。他们的衣服总归不是中规中矩,一些穿衣风格也让人惊讶,但在北京一切都变得这么自然,路人也不会多看两眼,这也许就是北京,一个吸引着万千人的地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09-21 0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