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没有长篇大论,只想说一个让我细思极恐的小故事。小得不能再小,却值得回味良久。
几年前,微信开始风靡一时,朋友圈的功能也刚开发出来,单位相熟的同事们都加了好友,刷朋友圈时看到同事发的好玩的段子,都会点个赞什么的。
那年单位新招录了一批公务员,其中有一个假小子小Z,性子比较耿直,说话也比较冲,但是其实人不错。当时某部门因为搞一个大型活动,需要临时抽调一批人员,小Z刚来还没有分配具体工作,便被单位派去该部门工作两个月。
小Z到了该部门后,具体经历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小Z在借调期间偶尔回单位时,会跟我们抱怨那边工作不好做、希望快点结束借调回来上班云云。可想而知,因为她是年轻人,再加上对业务不熟,难免受到排挤和欺负,工作环境不是太顺心。
这天,小Z在微信的朋友圈发了个牢骚,配了一张图,是欧美某歌星被偷拍后对着狗仔竖中指的照片,文字内容仅7个字:“此刻心情如下图。”
她发的这条状态淹没在朋友圈的浪潮中,并没有任何同事点赞或者留言,特别没有存在感。
第二天,单位组织工会活动,中午聚餐时,几十个同事分桌而坐。我坐的这桌都是女性居多,不知道谁率先挑起了话题,问了一句“哎小Z是怎么回事啊,昨天发那个朋友圈是在骂谁,你们知道吗?”
有好事者马上回答:“还能有谁,肯定是她所在的xx单位里那些人呗,我觉得啊,她骂的是跟她一个组的小A和小B,肯定是那俩人暗自欺负她,所以她才指桑骂槐说他们呗!”
小Z的同龄同事小Y接过了嘴:“真的!上次小Z回来说,小A和小B确实不是什么好人,她中午加班,让他们去食堂打点菜回来,这点举手之劳俩人都不愿意帮忙呢!”
旁边一个老阿姨搭腔了:“不管怎么说,小Z年纪轻轻脾气还挺冲,还在网上乱骂,看来不好管。以后谁是小Z的处长可要多费点心了!”
就这样,此桌人从一条朋友圈出发,开始了对小Z的各种猜疑和批判,从猜她受了什么苦头说到在网上乱骂有何不对,众说纷纭,画面不忍直视。
这件事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很久以后,当我终于跟小Z熟到可以深入聊天之际,作为标准的吃瓜群众,我好奇之下询问她当时发这条朋友圈到底是在针对谁。她自己显然已经忘了,经过我反复提醒并在手机上找出来给她看后方才恍然大悟。
她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就是发泄一下负面情绪呗。那天我下班开车回家,路上被个***开电瓶车从侧面刮擦了我车门,我还没反应过来,这家伙居然一溜烟儿跑了!你说,我除了比中指还能干嘛!”
……竟然是这样,我顿时语塞。脑补过度,果真是世上最可怕的行为之一。
这故事让我真正细思极恐的地方在于,当正在读这故事的你,作为一个吃瓜群众拉来的局外看客,在听我描述时,是不是也不知不觉有了代入感,先入为主地以为她发的朋友圈是在吐槽工作环境或者某工作伙伴?这种自发性的代入感甚至在你察觉到之前,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你的判断,无形中我们便成了我们讨厌的那种人,默默地或者公开地,捕风捉影、脑补猜忌、议人是非。
八卦的本能,潜伏于每个人的大脑中枢神经深处。如同一只平日里吃素的猛兽,一旦嗅到扑鼻的血腥味,那沉睡的本能便猛然被唤醒,跃跃欲试地扑向充满新鲜猎物。
我们每个人都是猛兽,同时,也有可能成为猎物。
几年前,微信开始风靡一时,朋友圈的功能也刚开发出来,单位相熟的同事们都加了好友,刷朋友圈时看到同事发的好玩的段子,都会点个赞什么的。
那年单位新招录了一批公务员,其中有一个假小子小Z,性子比较耿直,说话也比较冲,但是其实人不错。当时某部门因为搞一个大型活动,需要临时抽调一批人员,小Z刚来还没有分配具体工作,便被单位派去该部门工作两个月。
小Z到了该部门后,具体经历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小Z在借调期间偶尔回单位时,会跟我们抱怨那边工作不好做、希望快点结束借调回来上班云云。可想而知,因为她是年轻人,再加上对业务不熟,难免受到排挤和欺负,工作环境不是太顺心。
这天,小Z在微信的朋友圈发了个牢骚,配了一张图,是欧美某歌星被偷拍后对着狗仔竖中指的照片,文字内容仅7个字:“此刻心情如下图。”
她发的这条状态淹没在朋友圈的浪潮中,并没有任何同事点赞或者留言,特别没有存在感。
第二天,单位组织工会活动,中午聚餐时,几十个同事分桌而坐。我坐的这桌都是女性居多,不知道谁率先挑起了话题,问了一句“哎小Z是怎么回事啊,昨天发那个朋友圈是在骂谁,你们知道吗?”
有好事者马上回答:“还能有谁,肯定是她所在的xx单位里那些人呗,我觉得啊,她骂的是跟她一个组的小A和小B,肯定是那俩人暗自欺负她,所以她才指桑骂槐说他们呗!”
小Z的同龄同事小Y接过了嘴:“真的!上次小Z回来说,小A和小B确实不是什么好人,她中午加班,让他们去食堂打点菜回来,这点举手之劳俩人都不愿意帮忙呢!”
旁边一个老阿姨搭腔了:“不管怎么说,小Z年纪轻轻脾气还挺冲,还在网上乱骂,看来不好管。以后谁是小Z的处长可要多费点心了!”
就这样,此桌人从一条朋友圈出发,开始了对小Z的各种猜疑和批判,从猜她受了什么苦头说到在网上乱骂有何不对,众说纷纭,画面不忍直视。
这件事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很久以后,当我终于跟小Z熟到可以深入聊天之际,作为标准的吃瓜群众,我好奇之下询问她当时发这条朋友圈到底是在针对谁。她自己显然已经忘了,经过我反复提醒并在手机上找出来给她看后方才恍然大悟。
她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就是发泄一下负面情绪呗。那天我下班开车回家,路上被个***开电瓶车从侧面刮擦了我车门,我还没反应过来,这家伙居然一溜烟儿跑了!你说,我除了比中指还能干嘛!”
……竟然是这样,我顿时语塞。脑补过度,果真是世上最可怕的行为之一。
这故事让我真正细思极恐的地方在于,当正在读这故事的你,作为一个吃瓜群众拉来的局外看客,在听我描述时,是不是也不知不觉有了代入感,先入为主地以为她发的朋友圈是在吐槽工作环境或者某工作伙伴?这种自发性的代入感甚至在你察觉到之前,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你的判断,无形中我们便成了我们讨厌的那种人,默默地或者公开地,捕风捉影、脑补猜忌、议人是非。
八卦的本能,潜伏于每个人的大脑中枢神经深处。如同一只平日里吃素的猛兽,一旦嗅到扑鼻的血腥味,那沉睡的本能便猛然被唤醒,跃跃欲试地扑向充满新鲜猎物。
我们每个人都是猛兽,同时,也有可能成为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