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理解#秦时丽人明月心#里,丽姬为何说救燕丹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大王。下面是整理与一位同好讨论的一些疑问,PO出来分享。之前专门就这个问题与其他人探讨的,因为散在@电视剧秦时丽人明月心 的微博下面,一时也搜集不到了,无法整理,虽然那天下午,与不少人探讨这个问题,说得更全面一些,这里就只对某些疑问做个解答。
1.公孙丽助燕丹脱秦原因之一:出于侠者的道义。侠者,扶危济困,救死扶伤,国与国间征战,百姓是最无辜的,也是最脆弱的,王侯有军队自保,百姓却没有,那么保护和维护他们利益的就是侠客。
因为我说过侠者珍重生命,有人提出来,放了燕丹,将来死的人更多,不是有违这个道义吗?
我并没有说过珍重生命保护百姓,就是要将全天下百姓都纳入自己的保护,那也太托大了,哪一个人能有这种能力?一个人能保护几个人?拥有军队的王都做不到,更何况是单打独斗的侠客呢?记得三国中刘备吧?被魏破国,还带着百姓逃跑,所谓的仁君,结果是因为带着百姓逃,行军速度极慢,导致魏兵追击,百姓全死光了。虚假不切实际的仁义,太天真,只会害人害已。
这里为民请命,也要量力而才可行。侠客基本都是单打独斗,一个人再厉害也保护不了所有百姓,所以他们的侠义就是,见到落难之人必出手相救,路见不平必拔刀相助,尽已所能求助眼前可以救之人,这就是所谓侠者的道义,义也还包括义气。对施予自己恩惠的人给予回报。比如:田光救助过公孙丽和荆轲,荆轲为田光救燕丹,后面为田光刺秦(历史上荆轲就是为了田光的义气刺秦,而非为燕丹。刺客列传记载:燕丹自秦返燕,请田光刺秦,田光荐荆轲,高渐离易水击筑相送,荆轲明知刺秦必死,仍高歌而去,一无反顾,此为英雄。本剧因加入了情感,可能就没这么潇洒了。不过就算是本剧,荆轲也不是为私情刺秦,此剧赋予了荆轲为民而战的义,他仍是为田光和国仇家恨刺秦。),这就是侠者的义。
2.公孙丽助燕丹脱秦原因之二:同为异乡被囚人的同理心。
比试射箭后,两人宫门前的交谈,就埋下了丽姬救燕丹的伏笔。
两人有着相似的境遇,所以丽姬能理解燕丹的心情。
燕丹是燕国人,被迫质于秦国,远离母国,心系母国安危。秦王立志于吞并六国,燕国被灭是时间问题,秦军攻燕杀燕国人这是国仇,私情虽然好,国仇为大。在秦宫,秦王待他如兄,实际他只是囚于秦宫的一名质子,一名奴隶,没有自由,无法回归母国。
而丽姬事实上与他处境相似。丽姬本为卫国人,秦军破城,这中两代亲人皆死于秦人之手,又因被秦王看上,而使诡计强逼入宫,以天明为质被困秦宫,曾经秦宫于她也是牢笼,她也曾经是秦宫一名囚徒,没自由。只是日久,知秦王真心爱她,秦王的雄才大略、对爱情的赤诚、生长经历的悲苦,都让她对其有了改观,两人终真心相爱,但即使如此,她也会记得那段被禁于秦宫的囚徒日子,记得那时心情,所以她能理解燕丹渴望自由,渴望归国的心绪,出于异乡囚徒的同理心出手相助。
3.为何说公孙丽助燕丹脱秦的原因之三:是帮助秦王嬴政?
将燕丹囚禁在秦宫,最伤的是大王。
(1)将燕丹囚禁于秦,这是有违七国关于质子的约定俗成的规定的。会伤秦国信誉和大王的信诺,失去信诺,在战国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秦要想统一天下,就必须吸引天下能人入秦,如果大王是一个不能信诺守约,天下的能人名士就都不敢入秦了。象韩非景仰秦王,也是因为秦天清明勤政,不拘一格降人才,懂得识人用人。
为什么说会伤大王信诺呢?因为剧中没有特别提到这个背景知识,这就需要懂些史实。
战国时,七国间为示友好,会将自己的王子质于他国,但当本国国王以王书要求王子归国时,是必须归还,不能反对的,因为这个质于他国的王子,是由本国大王决定,并不是别国指定的,大王在招回质子时,只要再送一个王子过来换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别国不能以任何理由强留某一特定王子在该国。燕丹是请出了燕王的国书,要求燕丹离秦返燕的。这就意味着秦王即使不愿意,也必须放燕丹返燕。这就相当于是在强逼秦王放人,所以嬴政才会对燕丹生气,为了离秦竟然请出燕王国书来强迫他,而他是最讨厌被强迫的。嬴政个性(本剧设定,历史上也确实也有)多疑寡恩易怒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这在他之前处理丽姬之事有所体现,还有其它一些事情,只要愤怒就可以杀人,虑事并不会面面俱到,他当燕丹是兄长,燕丹却反而不信任他,一心离秦,还使用了国书这种强制手段,再加他对燕丹的了解,知其胆识才干不在自己之下,也因为同为质子,懂得被掠夺的痛,所以回国必要讨回一切,如他一般,所以就不顾这些国家情势和国家局势影响,高估了燕丹个人的影响,而下令将燕丹软禁于秦了。
而丽姬却看到了这一点。丽姬这个人物的性格却一直都是理智冷,看事看人都是很客观的,所以她在情势判断和人与人的妙微关系以及对大局趋势的判断,比大王更清楚。她的这种顾全大局权衡各方利益的能力,在剧中有多次表现过。如救韩非,她刚脱险就先急救韩非,而不是向大王撒娇诉苦:韩非乃天下名仕,聚然入狱恐难服天下人。这是为秦国和秦王现象思虑。而韩非作为韩国人,为何殚精竭虑为秦出谋划策助秦吞并六国呢?他说是景仰秦王英明气度,才会入秦,可见,秦王的信诺和形象,对于吸引天下能人名仕入秦的重要性。秦国之所以比六国强,也是因为秦王励精图治,敢用各个国家的能人,比如楚国李斯、昌平君、韩国韩非。拥有众多有厉害的文臣武将,才让秦国力强盛,其它国家大王庸碌无为,纵欲,不信任臣下,所以贫弱。人才是国之本,秦王信诺守约的形象能为秦带来天下最好的人才,所以留燕丹对秦其实是弊大于利。留了燕丹一个人,却坏了秦王的信诺,令天下想入秦为秦效力的能人名仕寒心害怕,不敢入秦,对秦王一统大业是弊远大于利的。丽姬不能说在行事前是知道这一点,她是感觉到了,所以她说大王留燕丹意义不大。
(2)原因之二:是为了嬴政个人。
嬴政一直把燕丹当他的兄弟,而且因有共同的质子生活,再加13岁归国,却一直在吕不伟操控下,他能理解燕丹的心情,燕丹成嬌是他的两个兄弟。采取囚禁燕丹的方式,伤的是他自己的心。是他背叛了燕丹,如同背叛成嬌一般,如此他如同失去唯一的亲人成嬌那般失去了最后一个兄弟。
有人说燕丹心里想千刀万剐秦王,是背叛秦王在先,其实那只是对秦王,燕丹对兄弟嬴政有情有义,没有任何错,他心里也是明白这一点的。这是身为王族的两人的无奈。
所有人都只看到嬴政的秦王身份,却没有看到嬴政这个人,他不止一次表现过,他渴望像个普通人那样拥有亲情,兄弟,有可以信赖的人,成嬌和母后都是他亲手推离他身边,如今又要把仅剩的最后一个兄弟推离,再一次亲手毁掉最后一份亲情(兄弟情),如此他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身边再也没有亲人,心就空了,而理由却是未来一个微不足道威胁。
他说他现在只剩丽儿了。这就是作为嬴政这个人心里的悲苦。而他心里的悲苦只有丽儿懂,也只有丽儿心疼他,丽儿知道他把燕丹当兄弟当亲人,所以丽儿才为了嬴政助燕丹离秦,也所以丽儿为他派大师兄出宫寻回成嬌,弥补他的缺憾。其实大王内心也知道,只是他没有深想,他没有丽儿心思如此细腻体察入微。
丽姬在局势判断和六国势力比较,对全局的把握能力,在全剧里,只有现在帮赵嘉大败秦军的吕不韦能比。只是她是个女人,且淡泊名利,没有图霸之心。还记得之前吕不韦对为何不出仕六国时,对六国国力的分析吗?就会懂燕丹回燕也没有用。一人岂与君明兵强的秦国抗衡?所以丽姬才说大王留燕丹意义不大。
有这样的奇女子在身边是多大助力,所以燕丹才羡慕嬴政。也只有嬴政和燕丹这样雄才大略的人才看得到丽姬的这一面。燕丹胆识才干不下于嬴政,只是他运气不好,母国太弱,嬴政前期有世之雄才吕不韦为他打好了基础,燕丹什么都没有。只是最后嬴政也没能保住丽姬,从剧来看或许是天妒奇才吧,丽姬不得不死。
5.既然说公孙丽为侠珍惜生命,不喜欢杀生,燕太子府守门秦军难道不是人?为何杀他们?打晕他们就好了呀,不必杀掉啊。
公孙丽本质是上个侠客。侠者是扶危济困救人为先,在此次事件中,要救人,不杀守门秦军,如何救得了人?难道就为了不杀生怕杀生就不做当为之事了吗?侠者有所为有所不为,她不愿无辜杀人,而守门秦军不是无辜者,不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他们是手执武器的不杀就会反被杀的军人,强秦的最强军士。对付这样随手都能致人于死地的猛士,如何还能留手,只是打晕他们呢?要知道打晕一个人比杀一个人更难,因为需要控制力度,拿捏度很难,那必须是实力高过对手数十倍才有这个万无一失的把握。
在救燕事件中,救人的大燕方与守门秦军本来就力量悬殊,大燕死士不过十人对数十上百个英勇善战的秦勇士,一个人要打十数人,如何还能留手?那死的更快,因为秦军可不会留情,你不杀他,他就必杀你。荆轲为何要一刀必杀,一因鹄落剑法本就是刺杀术,出刀必死。二是在已方实力悬殊过大战情下,令敌军心生恐惧,震摄对方,才可能拼出一条活路。两军对垒勇者胜,以恐怖死亡令敌胆寒,心生怯意,瓦解敌军战意,才有可能突破重围,否则必死无疑。另外从大燕人的角度来讲,大燕死士为何要对秦军留情?对大燕人来说,秦军是侵略其国家杀其国人的恶人呢。公际丽伪质于师兄,一是为了引开秦军注意助其成事,二也是为了不多造杀孽。因为她深知师兄的剑法本就是杀人术,多拖一会就死更多人。
6.大王说过放燕丹回蓟就很难完成一统大业,丽姬却又去帮助燕丹脱秦,不就是妨碍大王统一天下的霸业吗?
一个燕丹阻不了强秦统一,那只是秦王留住燕丹的一个借口,他是秦王仅剩的一个兄弟,燕丹是比其他国家的王族们厉害,但他也只是一个人,且不得燕王信,得不到燕国国力支持,他一个光杆太子能做多大事?再说就算他回去真当了燕王(事实是他没能当得上),燕国贫弱太久军力荒废,又无赵李牧那样善战名将,他一个大王拿什么与强秦抗衡,阻止强秦统一呢?后面事实(包括史实)也是如此,燕丹一直就只能养点门客玩玩刺杀。
丽姬这个人对时势局势的分析和敏锐判断甚至强过大王和他的谋士(本剧中),且因为她心里没有私欲,所以能跳脱各种利害关系,能客观分析时局,所以她说大王留燕丹对秦意义不大。
7. 大王为何会高估燕丹脱秦对秦的影响力,大王在情势局势的判断上,为何会不如丽姬那么精准的原因有几个:
(1)他本为大王,着眼都是大方面的,没有丽姬的女性特别的细腻,着眼于细处。
(2)他是秦国的大王,考虑问题会受角度局限,更多从秦出发,所以会有些东西看得不够全面。而丽姬虽是卫国人,却非卫国仕官,她在判断局势时,是会跳脱某个国家,看到全局,不会受到某国利害关系的影响,所以她能看问题会更全面,判断就会客观精准。
(3)秦王个性就是易怒易被冲动,容易被情绪左右判断。燕丹是他仅剩的最后一个亲人(丽姬是爱人),与他一起长大的两个兄弟,一个被流放,剩下最后一个也要离自己而去。所以他虽然明知道燕丹不受燕王信,得不到燕王支持,也明知道燕国国力弱,却仍然放大了燕丹的威胁,这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他留燕丹的一个借口。
剧中把丽姬设定得太厉害,再活下去会改变历史的。所以从这点来说她也不得不死(出戏的开个玩笑)。所以我才说公孙丽是近年来真人影视里从未出现过女主类型!能力如此强的女主。以前大女主要不小计小谋与女人暗斗(宫斗剧),要不站在男人肩上征服世界(美人心计),公孙丽却是与秦王并肩,甚至在大局敌我情势判断上还强过大王。
丽姬是大格局的大气女主。真人影视中有这样的大格局或更大的,是武则天(不是武媚娘传奇那个武则天,林芳兵和刘晓庆版的武则天才是),然而她跟武则天又不是一类,武是皇帝,拥有的是政治的卓越才能,而丽姬拥有的是将帅之才。判断局势分析敌我,体察入微的敏锐,让她还能帮秦王识破阴谋诡计破谜局,整肃朝纲和后宫。而且丽姬虽有安邦定国之能,却无谋权压位之心,只是想保护身边人,抚养天明长大,追求的是小家的小幸福。
因为成嬌母后燕丹都离他而去,他只剩下丽儿了,所以下周敏夫人陷害丽儿,才令他悲愤失去理智,不去分辨是非不信丽儿解释,才把丽儿关大牢并狠心对丽儿施酷刑。唉~嬴政不知道丽儿为他付出了多少。
1.公孙丽助燕丹脱秦原因之一:出于侠者的道义。侠者,扶危济困,救死扶伤,国与国间征战,百姓是最无辜的,也是最脆弱的,王侯有军队自保,百姓却没有,那么保护和维护他们利益的就是侠客。
因为我说过侠者珍重生命,有人提出来,放了燕丹,将来死的人更多,不是有违这个道义吗?
我并没有说过珍重生命保护百姓,就是要将全天下百姓都纳入自己的保护,那也太托大了,哪一个人能有这种能力?一个人能保护几个人?拥有军队的王都做不到,更何况是单打独斗的侠客呢?记得三国中刘备吧?被魏破国,还带着百姓逃跑,所谓的仁君,结果是因为带着百姓逃,行军速度极慢,导致魏兵追击,百姓全死光了。虚假不切实际的仁义,太天真,只会害人害已。
这里为民请命,也要量力而才可行。侠客基本都是单打独斗,一个人再厉害也保护不了所有百姓,所以他们的侠义就是,见到落难之人必出手相救,路见不平必拔刀相助,尽已所能求助眼前可以救之人,这就是所谓侠者的道义,义也还包括义气。对施予自己恩惠的人给予回报。比如:田光救助过公孙丽和荆轲,荆轲为田光救燕丹,后面为田光刺秦(历史上荆轲就是为了田光的义气刺秦,而非为燕丹。刺客列传记载:燕丹自秦返燕,请田光刺秦,田光荐荆轲,高渐离易水击筑相送,荆轲明知刺秦必死,仍高歌而去,一无反顾,此为英雄。本剧因加入了情感,可能就没这么潇洒了。不过就算是本剧,荆轲也不是为私情刺秦,此剧赋予了荆轲为民而战的义,他仍是为田光和国仇家恨刺秦。),这就是侠者的义。
2.公孙丽助燕丹脱秦原因之二:同为异乡被囚人的同理心。
比试射箭后,两人宫门前的交谈,就埋下了丽姬救燕丹的伏笔。
两人有着相似的境遇,所以丽姬能理解燕丹的心情。
燕丹是燕国人,被迫质于秦国,远离母国,心系母国安危。秦王立志于吞并六国,燕国被灭是时间问题,秦军攻燕杀燕国人这是国仇,私情虽然好,国仇为大。在秦宫,秦王待他如兄,实际他只是囚于秦宫的一名质子,一名奴隶,没有自由,无法回归母国。
而丽姬事实上与他处境相似。丽姬本为卫国人,秦军破城,这中两代亲人皆死于秦人之手,又因被秦王看上,而使诡计强逼入宫,以天明为质被困秦宫,曾经秦宫于她也是牢笼,她也曾经是秦宫一名囚徒,没自由。只是日久,知秦王真心爱她,秦王的雄才大略、对爱情的赤诚、生长经历的悲苦,都让她对其有了改观,两人终真心相爱,但即使如此,她也会记得那段被禁于秦宫的囚徒日子,记得那时心情,所以她能理解燕丹渴望自由,渴望归国的心绪,出于异乡囚徒的同理心出手相助。
3.为何说公孙丽助燕丹脱秦的原因之三:是帮助秦王嬴政?
将燕丹囚禁在秦宫,最伤的是大王。
(1)将燕丹囚禁于秦,这是有违七国关于质子的约定俗成的规定的。会伤秦国信誉和大王的信诺,失去信诺,在战国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秦要想统一天下,就必须吸引天下能人入秦,如果大王是一个不能信诺守约,天下的能人名士就都不敢入秦了。象韩非景仰秦王,也是因为秦天清明勤政,不拘一格降人才,懂得识人用人。
为什么说会伤大王信诺呢?因为剧中没有特别提到这个背景知识,这就需要懂些史实。
战国时,七国间为示友好,会将自己的王子质于他国,但当本国国王以王书要求王子归国时,是必须归还,不能反对的,因为这个质于他国的王子,是由本国大王决定,并不是别国指定的,大王在招回质子时,只要再送一个王子过来换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别国不能以任何理由强留某一特定王子在该国。燕丹是请出了燕王的国书,要求燕丹离秦返燕的。这就意味着秦王即使不愿意,也必须放燕丹返燕。这就相当于是在强逼秦王放人,所以嬴政才会对燕丹生气,为了离秦竟然请出燕王国书来强迫他,而他是最讨厌被强迫的。嬴政个性(本剧设定,历史上也确实也有)多疑寡恩易怒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这在他之前处理丽姬之事有所体现,还有其它一些事情,只要愤怒就可以杀人,虑事并不会面面俱到,他当燕丹是兄长,燕丹却反而不信任他,一心离秦,还使用了国书这种强制手段,再加他对燕丹的了解,知其胆识才干不在自己之下,也因为同为质子,懂得被掠夺的痛,所以回国必要讨回一切,如他一般,所以就不顾这些国家情势和国家局势影响,高估了燕丹个人的影响,而下令将燕丹软禁于秦了。
而丽姬却看到了这一点。丽姬这个人物的性格却一直都是理智冷,看事看人都是很客观的,所以她在情势判断和人与人的妙微关系以及对大局趋势的判断,比大王更清楚。她的这种顾全大局权衡各方利益的能力,在剧中有多次表现过。如救韩非,她刚脱险就先急救韩非,而不是向大王撒娇诉苦:韩非乃天下名仕,聚然入狱恐难服天下人。这是为秦国和秦王现象思虑。而韩非作为韩国人,为何殚精竭虑为秦出谋划策助秦吞并六国呢?他说是景仰秦王英明气度,才会入秦,可见,秦王的信诺和形象,对于吸引天下能人名仕入秦的重要性。秦国之所以比六国强,也是因为秦王励精图治,敢用各个国家的能人,比如楚国李斯、昌平君、韩国韩非。拥有众多有厉害的文臣武将,才让秦国力强盛,其它国家大王庸碌无为,纵欲,不信任臣下,所以贫弱。人才是国之本,秦王信诺守约的形象能为秦带来天下最好的人才,所以留燕丹对秦其实是弊大于利。留了燕丹一个人,却坏了秦王的信诺,令天下想入秦为秦效力的能人名仕寒心害怕,不敢入秦,对秦王一统大业是弊远大于利的。丽姬不能说在行事前是知道这一点,她是感觉到了,所以她说大王留燕丹意义不大。
(2)原因之二:是为了嬴政个人。
嬴政一直把燕丹当他的兄弟,而且因有共同的质子生活,再加13岁归国,却一直在吕不伟操控下,他能理解燕丹的心情,燕丹成嬌是他的两个兄弟。采取囚禁燕丹的方式,伤的是他自己的心。是他背叛了燕丹,如同背叛成嬌一般,如此他如同失去唯一的亲人成嬌那般失去了最后一个兄弟。
有人说燕丹心里想千刀万剐秦王,是背叛秦王在先,其实那只是对秦王,燕丹对兄弟嬴政有情有义,没有任何错,他心里也是明白这一点的。这是身为王族的两人的无奈。
所有人都只看到嬴政的秦王身份,却没有看到嬴政这个人,他不止一次表现过,他渴望像个普通人那样拥有亲情,兄弟,有可以信赖的人,成嬌和母后都是他亲手推离他身边,如今又要把仅剩的最后一个兄弟推离,再一次亲手毁掉最后一份亲情(兄弟情),如此他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身边再也没有亲人,心就空了,而理由却是未来一个微不足道威胁。
他说他现在只剩丽儿了。这就是作为嬴政这个人心里的悲苦。而他心里的悲苦只有丽儿懂,也只有丽儿心疼他,丽儿知道他把燕丹当兄弟当亲人,所以丽儿才为了嬴政助燕丹离秦,也所以丽儿为他派大师兄出宫寻回成嬌,弥补他的缺憾。其实大王内心也知道,只是他没有深想,他没有丽儿心思如此细腻体察入微。
丽姬在局势判断和六国势力比较,对全局的把握能力,在全剧里,只有现在帮赵嘉大败秦军的吕不韦能比。只是她是个女人,且淡泊名利,没有图霸之心。还记得之前吕不韦对为何不出仕六国时,对六国国力的分析吗?就会懂燕丹回燕也没有用。一人岂与君明兵强的秦国抗衡?所以丽姬才说大王留燕丹意义不大。
有这样的奇女子在身边是多大助力,所以燕丹才羡慕嬴政。也只有嬴政和燕丹这样雄才大略的人才看得到丽姬的这一面。燕丹胆识才干不下于嬴政,只是他运气不好,母国太弱,嬴政前期有世之雄才吕不韦为他打好了基础,燕丹什么都没有。只是最后嬴政也没能保住丽姬,从剧来看或许是天妒奇才吧,丽姬不得不死。
5.既然说公孙丽为侠珍惜生命,不喜欢杀生,燕太子府守门秦军难道不是人?为何杀他们?打晕他们就好了呀,不必杀掉啊。
公孙丽本质是上个侠客。侠者是扶危济困救人为先,在此次事件中,要救人,不杀守门秦军,如何救得了人?难道就为了不杀生怕杀生就不做当为之事了吗?侠者有所为有所不为,她不愿无辜杀人,而守门秦军不是无辜者,不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他们是手执武器的不杀就会反被杀的军人,强秦的最强军士。对付这样随手都能致人于死地的猛士,如何还能留手,只是打晕他们呢?要知道打晕一个人比杀一个人更难,因为需要控制力度,拿捏度很难,那必须是实力高过对手数十倍才有这个万无一失的把握。
在救燕事件中,救人的大燕方与守门秦军本来就力量悬殊,大燕死士不过十人对数十上百个英勇善战的秦勇士,一个人要打十数人,如何还能留手?那死的更快,因为秦军可不会留情,你不杀他,他就必杀你。荆轲为何要一刀必杀,一因鹄落剑法本就是刺杀术,出刀必死。二是在已方实力悬殊过大战情下,令敌军心生恐惧,震摄对方,才可能拼出一条活路。两军对垒勇者胜,以恐怖死亡令敌胆寒,心生怯意,瓦解敌军战意,才有可能突破重围,否则必死无疑。另外从大燕人的角度来讲,大燕死士为何要对秦军留情?对大燕人来说,秦军是侵略其国家杀其国人的恶人呢。公际丽伪质于师兄,一是为了引开秦军注意助其成事,二也是为了不多造杀孽。因为她深知师兄的剑法本就是杀人术,多拖一会就死更多人。
6.大王说过放燕丹回蓟就很难完成一统大业,丽姬却又去帮助燕丹脱秦,不就是妨碍大王统一天下的霸业吗?
一个燕丹阻不了强秦统一,那只是秦王留住燕丹的一个借口,他是秦王仅剩的一个兄弟,燕丹是比其他国家的王族们厉害,但他也只是一个人,且不得燕王信,得不到燕国国力支持,他一个光杆太子能做多大事?再说就算他回去真当了燕王(事实是他没能当得上),燕国贫弱太久军力荒废,又无赵李牧那样善战名将,他一个大王拿什么与强秦抗衡,阻止强秦统一呢?后面事实(包括史实)也是如此,燕丹一直就只能养点门客玩玩刺杀。
丽姬这个人对时势局势的分析和敏锐判断甚至强过大王和他的谋士(本剧中),且因为她心里没有私欲,所以能跳脱各种利害关系,能客观分析时局,所以她说大王留燕丹对秦意义不大。
7. 大王为何会高估燕丹脱秦对秦的影响力,大王在情势局势的判断上,为何会不如丽姬那么精准的原因有几个:
(1)他本为大王,着眼都是大方面的,没有丽姬的女性特别的细腻,着眼于细处。
(2)他是秦国的大王,考虑问题会受角度局限,更多从秦出发,所以会有些东西看得不够全面。而丽姬虽是卫国人,却非卫国仕官,她在判断局势时,是会跳脱某个国家,看到全局,不会受到某国利害关系的影响,所以她能看问题会更全面,判断就会客观精准。
(3)秦王个性就是易怒易被冲动,容易被情绪左右判断。燕丹是他仅剩的最后一个亲人(丽姬是爱人),与他一起长大的两个兄弟,一个被流放,剩下最后一个也要离自己而去。所以他虽然明知道燕丹不受燕王信,得不到燕王支持,也明知道燕国国力弱,却仍然放大了燕丹的威胁,这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他留燕丹的一个借口。
剧中把丽姬设定得太厉害,再活下去会改变历史的。所以从这点来说她也不得不死(出戏的开个玩笑)。所以我才说公孙丽是近年来真人影视里从未出现过女主类型!能力如此强的女主。以前大女主要不小计小谋与女人暗斗(宫斗剧),要不站在男人肩上征服世界(美人心计),公孙丽却是与秦王并肩,甚至在大局敌我情势判断上还强过大王。
丽姬是大格局的大气女主。真人影视中有这样的大格局或更大的,是武则天(不是武媚娘传奇那个武则天,林芳兵和刘晓庆版的武则天才是),然而她跟武则天又不是一类,武是皇帝,拥有的是政治的卓越才能,而丽姬拥有的是将帅之才。判断局势分析敌我,体察入微的敏锐,让她还能帮秦王识破阴谋诡计破谜局,整肃朝纲和后宫。而且丽姬虽有安邦定国之能,却无谋权压位之心,只是想保护身边人,抚养天明长大,追求的是小家的小幸福。
因为成嬌母后燕丹都离他而去,他只剩下丽儿了,所以下周敏夫人陷害丽儿,才令他悲愤失去理智,不去分辨是非不信丽儿解释,才把丽儿关大牢并狠心对丽儿施酷刑。唉~嬴政不知道丽儿为他付出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