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并不想就此离去,它不断回头
它再要求、再攫取、再掌握
--雨果《静观集》
走出报社那陈旧而窄小的门,她似乎轻松了许多。眼前又是见过几百次的车站和邮局,那日日不同却又像日日不变的人流和广告。她茫然地站了一会儿,回头望了望浊门里幽暗的青色灯光,门房里瞌睡的胖女人,那疲倦而惆怅的感觉又浮起来了,薄薄的、密密的,铺满空荡荡的身心,她不知道现在该去哪儿。
到处灰茫茫的,撑着一天空厚而黯淡的云,不远处的江水在阴天总显得厚重而滑腻,随波飘浮的垃圾也一定特别多,空气里溶着腥而潮湿的水味儿。这味道裹着楼房灰硬的墙面,裹着楼下褐色干瘪的老头儿和他的小摊儿、不远处偷窥行人双脚的小皮匠、便利店、幼儿园。楼上拱形的窗口飘出陈旧的花布窗帘。这天气下午在马路上走过,总使她隐约想起小学里放学回家的时候。她漫无目的地朝自己相熟二十年的街头走去。
刚才在报社向新闻部主任告别时她撒谎说:“我要到大连去玩。”那个正逢乔迁之喜,却在为买一台价格便宜的净水器伤脑筋的主任说:“好极了,你看你在实习时培养了新闻眼,以后随便碰到什么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就可以给我们写稿,比如你到了大连就可以发现发现。”然后送她到门口说:“祝你愉快!”两个月内,他一直给一个只会风花雪月的中文系女生灌输新闻概念,这下忽然拍拍屁股走了,他似乎有点意外或不甘心。就为这个缘故吧,实习结束时大家都惊讶实习期如此之短,于是她多鎕了两个礼拜。来的路上她琢磨怎么说此得休的感谢的话,但最终只是撒了这个谎,仿佛她并不是对整日整日坐在办公室看报纸想离开又不便离开的尴尬无聊感到难以忍受才跑掉的。
现在等在前面的是漫长的空白的假期了。她原封不动地回到自己熟悉的街上,像一根绷得很紧又弹回原处的橡皮筋。自然,大连是去不成的,那儿没熟人,临行也一定无人陪伴。她差不多已经忘掉自己撒的谎。在学校里,她随口说过许多类似的话:我大概要到某某处去啦。两眼朝着不确定的方向,似看非看地迷蒙,然后带着这样的神情去吃饭、上课、进图书馆、自修,和断断续续挨近她身边的男孩女孩弄出些小故事。每天的生活秋水般淡淡地流去,便淹没了那一个个看来很简单的期许,就像假寐时做了个飘飘忽忽的白日梦。
她慢悠悠地晃过自家的弄堂,来了个拖黄鱼车卖西瓜的。离得远远的,她妈妈也挤在人堆里挑挑拣拣。她像回家时一样嘟哝了一声:”妈。“
远远的妈自然没听见也没看见。她笑笑。看见了也没什么,妈不会小时候一样忙不迭地冲过来拉住她拎回家去。妈知道她现在人大了,书也念得好,不交坏朋友,不随便搭理男孩子,天黑以前准回家。妈心里有底。
记得高三的时候,她曾梦悠悠地坐在床上晃脚,说:“我要去考北大啦!”一边偷觑妈妈的脸色。
“你呀!”妈开开心心地做着晚饭。
爸爸不慌不忙地说:“我不给你生活费。”
现在,她再也不进行能想象出结果的试探了。阴天的午后,在这像儿时的积木一样亲切而模糊的街上走走,很舒服。也许,整个假期也只能这样过了,像往常所有的假期一样。
她走进路边一家新开的小酒吧,坐下要了一杯咖啡。
刚立过秋,暑热退去了。腥而潮湿的风,使人觉得这是来台风的日子。店堂里没什么人,慵倦的女店主撑在柜台上不时斜睨着她。她自顾自呷着咖啡,转头望着窗外出神。她只想在这光线不好的地方坐坐,闻闻风的味道,看看阴沉的天,模糊地记起儿时的下午在同学家玩的游戏,脑中偶又飘来几句忽然想到的旧诗: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由答,旧事凄凉不可听。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最后两句呢?忘了。她嘴角不觉牵起一丝浅笑。这样子,真像个失恋的人在旧地追怀往事。三年大学里念的许多诗啊小说的,似乎专供闷闲时用来无病呻吟。她往椅背上靠了靠,看见窗玻璃的反光上映出街上的店铺和晚过店门口的人影,晶莹而灰蒙,像小雨中的景象。
忽然,她发现一个影子静静地嵌在这灰蒙中,好一会儿,仿佛电视上变得狭长的宽银幕人像。她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他略微迟疑地走进来,笑了。
“在窗口看着像你,不太敢认。”
她一下坐直了身子,看着他走过来坐在自己对面,脸不知不觉地热起来,微笑着说:“我变化这么大吗?”
“哦不。”他把店主递过来的咖啡挪到自己面前说:“办是没想到你会坐在这里。在等朋友吗?”
“没有。”她微微红着脸垂眄眼睑,有点窘迫。这样坐引导,他见了会奇怪吗?好像真的在等待什么,好像确实会遇见什么,就像歌中唱的,书中写的。她真心愉快地翰面前的男孩子笑起来,说:“好久不见了。”
他又笑了,很愉快的样子。
自从去年圣诞拒绝他一起回母校去探望老师的邀请,很奇怪的,她就一直隐隐地怕再见到他。事实上,也真的只收到过他祝贺生日的短信。一想起他,总还是高中里在数学课和体育课上大声插嘴、不可一世的样子。他似乎没大变,脸方方的,剃板刷头,还留一点点很淡的胡子,像电影里侠客或匪帮头子的造型。没表情时让人有点敬而远之,开口说话或者笑一笑,又让人一下子觉得他也许心肠挺好,肯帮人、有能耐、讲义气什么的。
他拿出烟盒,弹出一根叼在嘴上,看了看她,又弹出一支伸到她面前:“抽吧?”
她略感意外地抬起眼睛。不知为什么,她一下子觉得有些难堪和不舒服,仿佛他窥探了她的什么秘密,也不喜欢他一见面就这么随随便便的样子,便迟疑着说:“不。”
他缩回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我们学校……一起玩的女孩子都会的。”
“哦。”她生涩地笑了,多余地自语:“你在……海运学院?”
他喷着烟雾点点头。
“前一阵子在报社实习吧?我是听别的同学讲的,就天天去看报,果然看到好几篇你写的文章。大家都说你整天地忙,很难找到你。”
“现在不忙了,”她似乎怅然地望着桌面说,“其实那时候也不忙,只是每天非得去坐着,有时候坐上一星期才被差出去一次,如今结束了反倒是很轻松。”
“是吗?”他的眼睛透过弥散的烟雾仔细地看着她,迟疑着说:“本来,我听说你去学着当记者的时候,也觉得挺奇怪的。”
“真的吗?”她淡然地问了一句,“为什么?”
“不适合,嗯,你的性格,不适合吧。你一向,很好静的。”他像斟酌字句,手在桌面上下意识地来回划动着说,“记得中学里,嗯,那时候,总觉得你以后会去教孩子。”
“是吗?”她心绪沉落地望向窗外。
他说到中学里对她的感觉,她并不意外。她记得从高二起自己就在不自觉地逃避这看上去强壮而厉害的男孩子的眼睛了。从这双骄傲的眼睛里漏出的一丝柔和使她不安。他们很少交谈。这个高大的男孩总是俯视一切,独来独往,他接近谁,她就感到那个人会被他整个收去,不属于自己了。那时班里有个瘦长而热心,一到下课总爱喋蝶不休的男生总跟着他,在他上课插嘴时响应地大笑,跟屁虫似的,使她觉得很可怜。这份天生的敏感和犟头倔脑,她自己也暗自烦闷甚至恼怒。她排遣似的说:“反正现在是结束了。”
“是这样,那么……毕业后呢?”
“不知道,也许会去教书吧,我们系的出路,大致也就这样了。”她情绪低落地提起咖啡杯的小把手摇着。那褐色的液体在一圈小围墙里转来转去,看上去是那么浓,如果流在吸水纸上,一定会无限止地化开去吧?她沉默着,嘴角挂着没有什么意义的浅笑。
它再要求、再攫取、再掌握
--雨果《静观集》
走出报社那陈旧而窄小的门,她似乎轻松了许多。眼前又是见过几百次的车站和邮局,那日日不同却又像日日不变的人流和广告。她茫然地站了一会儿,回头望了望浊门里幽暗的青色灯光,门房里瞌睡的胖女人,那疲倦而惆怅的感觉又浮起来了,薄薄的、密密的,铺满空荡荡的身心,她不知道现在该去哪儿。
到处灰茫茫的,撑着一天空厚而黯淡的云,不远处的江水在阴天总显得厚重而滑腻,随波飘浮的垃圾也一定特别多,空气里溶着腥而潮湿的水味儿。这味道裹着楼房灰硬的墙面,裹着楼下褐色干瘪的老头儿和他的小摊儿、不远处偷窥行人双脚的小皮匠、便利店、幼儿园。楼上拱形的窗口飘出陈旧的花布窗帘。这天气下午在马路上走过,总使她隐约想起小学里放学回家的时候。她漫无目的地朝自己相熟二十年的街头走去。
刚才在报社向新闻部主任告别时她撒谎说:“我要到大连去玩。”那个正逢乔迁之喜,却在为买一台价格便宜的净水器伤脑筋的主任说:“好极了,你看你在实习时培养了新闻眼,以后随便碰到什么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就可以给我们写稿,比如你到了大连就可以发现发现。”然后送她到门口说:“祝你愉快!”两个月内,他一直给一个只会风花雪月的中文系女生灌输新闻概念,这下忽然拍拍屁股走了,他似乎有点意外或不甘心。就为这个缘故吧,实习结束时大家都惊讶实习期如此之短,于是她多鎕了两个礼拜。来的路上她琢磨怎么说此得休的感谢的话,但最终只是撒了这个谎,仿佛她并不是对整日整日坐在办公室看报纸想离开又不便离开的尴尬无聊感到难以忍受才跑掉的。
现在等在前面的是漫长的空白的假期了。她原封不动地回到自己熟悉的街上,像一根绷得很紧又弹回原处的橡皮筋。自然,大连是去不成的,那儿没熟人,临行也一定无人陪伴。她差不多已经忘掉自己撒的谎。在学校里,她随口说过许多类似的话:我大概要到某某处去啦。两眼朝着不确定的方向,似看非看地迷蒙,然后带着这样的神情去吃饭、上课、进图书馆、自修,和断断续续挨近她身边的男孩女孩弄出些小故事。每天的生活秋水般淡淡地流去,便淹没了那一个个看来很简单的期许,就像假寐时做了个飘飘忽忽的白日梦。
她慢悠悠地晃过自家的弄堂,来了个拖黄鱼车卖西瓜的。离得远远的,她妈妈也挤在人堆里挑挑拣拣。她像回家时一样嘟哝了一声:”妈。“
远远的妈自然没听见也没看见。她笑笑。看见了也没什么,妈不会小时候一样忙不迭地冲过来拉住她拎回家去。妈知道她现在人大了,书也念得好,不交坏朋友,不随便搭理男孩子,天黑以前准回家。妈心里有底。
记得高三的时候,她曾梦悠悠地坐在床上晃脚,说:“我要去考北大啦!”一边偷觑妈妈的脸色。
“你呀!”妈开开心心地做着晚饭。
爸爸不慌不忙地说:“我不给你生活费。”
现在,她再也不进行能想象出结果的试探了。阴天的午后,在这像儿时的积木一样亲切而模糊的街上走走,很舒服。也许,整个假期也只能这样过了,像往常所有的假期一样。
她走进路边一家新开的小酒吧,坐下要了一杯咖啡。
刚立过秋,暑热退去了。腥而潮湿的风,使人觉得这是来台风的日子。店堂里没什么人,慵倦的女店主撑在柜台上不时斜睨着她。她自顾自呷着咖啡,转头望着窗外出神。她只想在这光线不好的地方坐坐,闻闻风的味道,看看阴沉的天,模糊地记起儿时的下午在同学家玩的游戏,脑中偶又飘来几句忽然想到的旧诗: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由答,旧事凄凉不可听。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最后两句呢?忘了。她嘴角不觉牵起一丝浅笑。这样子,真像个失恋的人在旧地追怀往事。三年大学里念的许多诗啊小说的,似乎专供闷闲时用来无病呻吟。她往椅背上靠了靠,看见窗玻璃的反光上映出街上的店铺和晚过店门口的人影,晶莹而灰蒙,像小雨中的景象。
忽然,她发现一个影子静静地嵌在这灰蒙中,好一会儿,仿佛电视上变得狭长的宽银幕人像。她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他略微迟疑地走进来,笑了。
“在窗口看着像你,不太敢认。”
她一下坐直了身子,看着他走过来坐在自己对面,脸不知不觉地热起来,微笑着说:“我变化这么大吗?”
“哦不。”他把店主递过来的咖啡挪到自己面前说:“办是没想到你会坐在这里。在等朋友吗?”
“没有。”她微微红着脸垂眄眼睑,有点窘迫。这样坐引导,他见了会奇怪吗?好像真的在等待什么,好像确实会遇见什么,就像歌中唱的,书中写的。她真心愉快地翰面前的男孩子笑起来,说:“好久不见了。”
他又笑了,很愉快的样子。
自从去年圣诞拒绝他一起回母校去探望老师的邀请,很奇怪的,她就一直隐隐地怕再见到他。事实上,也真的只收到过他祝贺生日的短信。一想起他,总还是高中里在数学课和体育课上大声插嘴、不可一世的样子。他似乎没大变,脸方方的,剃板刷头,还留一点点很淡的胡子,像电影里侠客或匪帮头子的造型。没表情时让人有点敬而远之,开口说话或者笑一笑,又让人一下子觉得他也许心肠挺好,肯帮人、有能耐、讲义气什么的。
他拿出烟盒,弹出一根叼在嘴上,看了看她,又弹出一支伸到她面前:“抽吧?”
她略感意外地抬起眼睛。不知为什么,她一下子觉得有些难堪和不舒服,仿佛他窥探了她的什么秘密,也不喜欢他一见面就这么随随便便的样子,便迟疑着说:“不。”
他缩回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我们学校……一起玩的女孩子都会的。”
“哦。”她生涩地笑了,多余地自语:“你在……海运学院?”
他喷着烟雾点点头。
“前一阵子在报社实习吧?我是听别的同学讲的,就天天去看报,果然看到好几篇你写的文章。大家都说你整天地忙,很难找到你。”
“现在不忙了,”她似乎怅然地望着桌面说,“其实那时候也不忙,只是每天非得去坐着,有时候坐上一星期才被差出去一次,如今结束了反倒是很轻松。”
“是吗?”他的眼睛透过弥散的烟雾仔细地看着她,迟疑着说:“本来,我听说你去学着当记者的时候,也觉得挺奇怪的。”
“真的吗?”她淡然地问了一句,“为什么?”
“不适合,嗯,你的性格,不适合吧。你一向,很好静的。”他像斟酌字句,手在桌面上下意识地来回划动着说,“记得中学里,嗯,那时候,总觉得你以后会去教孩子。”
“是吗?”她心绪沉落地望向窗外。
他说到中学里对她的感觉,她并不意外。她记得从高二起自己就在不自觉地逃避这看上去强壮而厉害的男孩子的眼睛了。从这双骄傲的眼睛里漏出的一丝柔和使她不安。他们很少交谈。这个高大的男孩总是俯视一切,独来独往,他接近谁,她就感到那个人会被他整个收去,不属于自己了。那时班里有个瘦长而热心,一到下课总爱喋蝶不休的男生总跟着他,在他上课插嘴时响应地大笑,跟屁虫似的,使她觉得很可怜。这份天生的敏感和犟头倔脑,她自己也暗自烦闷甚至恼怒。她排遣似的说:“反正现在是结束了。”
“是这样,那么……毕业后呢?”
“不知道,也许会去教书吧,我们系的出路,大致也就这样了。”她情绪低落地提起咖啡杯的小把手摇着。那褐色的液体在一圈小围墙里转来转去,看上去是那么浓,如果流在吸水纸上,一定会无限止地化开去吧?她沉默着,嘴角挂着没有什么意义的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