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回复贴,共1

越调表演艺术家张传生照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张传生(1939--2008), 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原社旗县越调剧团团长。应工红脸,蒹花脸、丑等。他戏路宽广,可塑性极强,做工精细,塑造人物真实感人。
代表剧目
  代表剧目有须生戏《无佞府》、《开棺斩子》、《朱元璋斩婿》、《泪洒相思地》等。花脸戏《程咬金照镜子》、《楚宫恨》(连本三部)等。丑戏如《打面缸》《卷席筒》《酒中缘》等。及现代戏《游乡》、《孔繁森》、《强自喜》等。
生平经历
  1939年出生在方城的一个梨园世家。其父 张春德为著名越调红脸老生演员,叔父 张春发著名花脸越调演员,且一手好琴。上世纪20年代,兄弟二人率领戏班曾一直巡演到陕南鄂北和汉口等地,所到之处好评如潮。1927年开始在汉口一地创连演三年的演出记录。张传生自幼随父加入汪寨越调戏班学艺。1953年方城县越调剧团成立,张传生被吸收为主要演员。在方城县越调剧团期间,他勤奋好学,博采众长,虚心向老艺术家及中青优秀演员求教,为以后走红豫西南奠定了基础。1965年方城县越调剧团更名为社旗越调剧团,1985年2月又升格为南阳地区越调剧团。在南阳地区越调剧团的8年期间,张传生演出剧目有《卧龙自贬》、《聂小倩》、《八件衣》、《酒中缘》、《佘太君挂帅》、《 游乡》、《火焚绣楼》、《阿斗恨》、《钟馗嫁妹》、《李天宝二次吊孝》、《林冲夜奔》、《 无佞府》、《退不掉的女婿》、《杨八姐盗刀》、《赵五娘吃糠》、《 泪洒相思地》、《开棺斩子》、《 朱元璋斩婿》等。其中有九部戏被河南广播电台录音播放。《卧龙自贬〉等三部戏由中央和河南电视台搬上荧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刊文对张传生及他所在的剧团给予高度评价。这一时期是剧团和张老最辉煌的一段时光。
遭遇艰难
  1993年,南阳地区越调剧团又恢复为社旗越调剧团。这一年,是剧团灾难性的一年。社旗县是全国贫困县,拖欠事业费。电视、电影等对戏曲的冲击和一些有能力的演员相继下海、跳槽,团长也封箱出走,剧团仅剩 孙泰安、张克让、马湘江等几个老演员和十几个青少年随团学生。张传生看到随自己大半生的戏箱、看到弃学学戏的学生们,看到即将倒闭的越调剧团,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县委、县政府、县文化局领导找到他,请他挂帅。为了老几个兄弟有饭吃,为了十三四岁的学生有艺学,为了自己深爱的舞台,他临危受命,担任其社旗县剧团长。他克服没有经费、演员阵容不强等困难。积极组织演员,加紧排练剧目。
浴火重生
  经过几个月的排练,社旗县越调剧团终于又焕发新春,于1994年春在社旗、方城等地上演了《楚宫恨》、《刘公案》、《关公斩子》、《朱元璋斩婿》等十几部传统大戏,观众好评如潮。1994年以来,社旗越调剧团的声誉日渐提高,青年日渐成熟。但张传生不满于现状,组织演员排练了《孔繁森》、《奴祸》、《强自喜》等现代戏。这些戏均成为以后的各项活动中获奖剧目,其中《强自喜》一剧在连续上演700多场,并被河南电视台录像搬上荧屏。《强自喜》剧组受到时任河南省省委书记的***等领导接见并合影留念。   张传生担任社旗越调剧团团长期间,既是主演,又是导演,还兼管演出业务,可以说是剧团里一个大忙人。他既唱红脸、又唱花脸、还唱三花脸(丑),可以说是越调界的“多面手”。
退休病逝
  张传生,1997年退休,2008年病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20 00:12回复
    方城县文化局之无能,当年县剧团之多,宛邦飞内乡,曲剧倒台,越调走社旗,留个予剧也不死不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9-20 08:35
    回复
      向老艺人致敬。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9-20 18:39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7-09-21 16:12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7-09-21 16:12
          回复
            越调有好多传统剧目 应该整理发掘 复排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9-23 16:45
            收起回复
              都不能提起方城文化局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3-16 21:30
              回复
                我最喜欢看他的戏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8-12-29 23: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