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之城权利吧 关注:1,600贴子:30,805

有人说此文可上语文教科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这一年,母亲70岁,我40岁。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的痕迹,头发亦未全白,些许黑发倔强地生长着。
我们借了一辆车回去接她,她早把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收拾妥当,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那些行李中有两袋面,是她用家里的麦子专门为我们磨的,这种面有麦香。但那天,那两袋面我决定不带了,因为车的后备箱太小,我们要带的东西太多。母亲却坚持把面带着,一定要带,她说。
她这样说的时候,我忽然愣了一下,看着她,便想明白了什么,示意先生把面搬到里屋,我伸手在外面试探着去摸。果然,在底部,软软的面里有一小团硬硬的东西。如果我没猜错,里面是母亲要给我们的钱。
把钱放在粮食里,是母亲很多年的秘密。十几年前,我刚刚结婚,在郑州租了很小的房子住,正是生活最拮据的时候。那时,我最想要的不是房子,不是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只是一个像样的衣柜。就是那年冬天,母亲托人捎来半袋小米。后来先生将小米倒入米桶时,发现里面藏着500块钱,还有一张小字条,是父亲的笔迹:给梅买个衣柜。出嫁时,母亲给我的嫁妆中已有买衣柜的钱。后来她知道我将这笔钱挪做他用,便又补了过来。那天晚上,我拿着10元一张厚厚的一沓钱,哭了。那些年,母亲就是一次次把她节省下来的钱放在粮食里,让人带给我,带给大姐二姐,在我们都出嫁多年后,仍贴补着我们的生活。但那些钱,她是如何从那几亩田里攒出来的,我们都不得而知。这一次,即使她随我们同行,也还是将钱放到了面袋里,在她看来,那是最安全的。
面被带回来后,我把钱取出来交还母亲,母亲说,这是我给童童买车用的。童童是她的外孙,这段时间他一直想要辆赛车,因为贵,我没有给他买,上次回老家,他许是说给母亲听了,母亲便记下这件事。2000块,是她几亩地里一年的收成吧,我们都不舍得,但她舍得。记忆中,母亲一直是个舍得的人,对我们,对亲戚,对左邻右舍,爱舍得付出, 东西舍得给,钱舍得借,力气也舍得花。有时不知道她一个瘦小的农村妇人,为什么会这样舍得。母亲住下来,每天清晨,她早早起来做饭,小米粥、小包子、鸡蛋饼……变着花样儿。中午下班我们再也不用急赶着去买菜,所有家务母亲全部包揽。阳台上还新添了两盆绿莹莹的蒜苗,有了母亲的家,多了种说不出的安逸。
母亲带来的两袋面,一袋倒入桶里,另外一袋被先生放到了阳台上。过了几天,我却发现阳台地板上的那袋面被移到了高处的平台上晾晒。先生是个粗心的人,应该不会是他放的,我疑惑地问母亲,她说,啊,我放上去的,晒晒,别坏了。我一听就跟她急了,那平台, 一米多高 ,那袋面,六七十斤,身高不足 一米五,体重不足90斤的母亲,竟然自己把它搬了上去。我冲她大喊,你怎么弄上去的?那么沉,闪着腰怎么办?砸着你怎么办?出点儿什么事怎么办……一连串地凶她。她却只是笑,围着围裙站在那里,等我发完脾气,小声说,这不没事吗?有事就晚了!我还是后怕,但更多的是心疼。直到母亲向我保证,以后不再干任何重活,我才慢慢消了气。
母亲来后不久,有天对先生说,星期天你喊你那些同学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先生是在郑州读的大学,本市同学的确很多,关系也都不错,起初还会在各家之间串门,但现在,大家都已习惯了在饭店里聚会。城市生活就是这样繁华而淡漠,不是非常亲近的,一般不会在家里待客了。我便替先生解释,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母亲摇头,外面哪儿有家里好,外面饭菜贵不说,也不卫生。再说了,哪儿能不来家呢?来家才显得亲。然后,母亲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同学们带回家来聚一聚。我们拗不过她,答应了。
先生分别给同学中几个关系最亲近的老乡打了电话,邀请他们周末来我们家。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下午,先生的同学陆续过来了,象征性地提了些礼品。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男人,立刻被几盘小菜和几样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做的菜饺,很多年没吃过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也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那天晚上,大家酒喝得少,饭却吃得足,话也说得多。那话的内容,也不是平日在饭店里说的生意场或单位里、社会上的事。很少提及的家事,被慢慢聊起来,说到家乡,说到父母……竟是久违的亲近。那以后,家里空前热闹起来。母亲说,这样才好,人活在世上,总要相互亲近的。
母亲来后的第三个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原本就不熟络,这样一来,关系更冷了下来,住了3年多,没有任何往来。连门前的楼道,都是各扫各的那一小块儿地方。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因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我才恍然明白过来,是母亲。母亲并不知道我们有点儿过节儿,其实即使知道了,她还是会那么做,在母亲看来,"远亲不如近邻"是句最有道理的话。所以她先敲了人家的门,给人家送小点心,送自己包的粽子,还送自己种的新鲜小蒜苗……诚恳地帮我们打开了邻居家的门。后来,我和那女人成了朋友,她的孩子也经常来我们家,奶奶长奶奶短地跟在母亲身后,亲好得犹如一家人。
邻居们,不仅仅是对门,前后左右,同一个社区住着的许多人,母亲都照应着。她常在社区的花园和先生同事的父母聊天,帮他们照顾孙子。不仅如此,还有物质上的往来,母亲常常会自制一些风味小点,热情地送给街坊四邻,这也是母亲在农村生活时养成的习惯。小点心虽然并不贵重,却因有着外面买不到的醇香味道,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亲密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你舍得帮人家,等你有事了,人家才会舍得帮你。孩子生病对人家是天大的难事,咱们碰上了,能帮的就得帮。我们听了母亲的。
在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在单位的推荐选举上,他的票数明显占了优势。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次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一个字都不识的母亲,只是因为舍得,竟不动声色地为我们赢得了那么多,是我们曾经一直想要赢来却一直得不到的。再想她说过的话,你舍得对人家好,人家才会舍得对你好。于她,这是一个农村妇人最朴实本真的话;于我们,无疑是一个太过深刻的道理。
温煦的日子里,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常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决定带她去动物园。母亲说,没有见过大象呢。动物园离家不远,几站路的样子。母亲说,走着去吧。我不同意,几站路,对一个70岁的老人,还是太远了。可她又坚决不坐车,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我推出车子,小心地将她抱到前面的横梁上,一只胳膊刚好揽住她。抱的时候,心里一疼,她竟然那么轻,蜷在我身前,像个孩子。
途中要经过两个路口,其中一个正好在闹市区。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却有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低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
警察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然后坚持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 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然后他忽然抬起手,向我认认真真地敬了个礼。接着,他转身让前面的人给我腾出一个空间,打着手势,阻止了四面车辆的前行,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穿过那个宽阔的路口,四面的车辆静止行人停步,只有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厚重的礼遇。因为母亲,因为舍得给予她一次小小的爱,一个萍水相逢的年轻警察,便舍得为我破例,舍得给我这样高的尊敬。这礼遇,是母亲送给我的。
母亲是在跟着我第三年时查出肺癌的。 结果出来以后,有个做医生的朋友诚恳地对我说,如果为老太太好,不要做手术了,听天命尽人事吧。这是一个医生不该对患者家属说的话,却是真心话。和先生商议过后,决定听从医生的安排,把母亲带回了家。又决定不向母亲隐瞒,于是对她讲了实情。母亲很平静地听我们说完,点头,说,这就对了。然后,母亲提出要回老家。
母亲在世的最后一段时间,我陪在她身边。药物只是用来止疼,抵挡不了癌症的肆虐。她的身体飞快地憔悴下去,已经不能站立,天好的时候,我会抱她出来,小心地放在躺椅上,陪着她晒晒太阳。她渐渐吃不下饭去,喝口水都会吐出来,却从来没有流露过任何痛苦的神情,那些许黑发依旧倔强地蓬勃着,面容消瘦却光洁,只要醒着,脸上便漾着微微的笑容。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我握着她的手,握在掌心里,想握牢,又不敢用力,只能轻轻地。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轻轻将手抽回,拍着我的手。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里面不仅有大人,还有孩子,是农村罕见的大场面。
队伍缓缓穿行,出了村,依稀听见围观的路人中有人议论,是个当官的吧?或者是孩子在外面当大官的……母亲这一生,育有一子三女,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不官不商。母亲本人,更是平凡如草芥,未见过大的世面,亦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她只是有一颗舍得爱人的心。而她人生最后的盛大场面,便是用她一生的舍得之心,无意间为自己赢得的。
读完此文,被深深的感动,希望也能感动到你。目前中国太稀缺这样的文章了,建设新时代社会,这篇文章功莫大焉……
现我也转载,并向这位作者深深致敬!看完我真的流泪了!


1楼2017-09-21 07:09回复
    一名青白江游客的自述:我们仨从九寨沟漳扎撤离的24小时
    i青白江 2017-08-13 08:00
    http://h5.newaircloud.com/news_detail?newsid=2118448_qbjrb&from=timeline


    2楼2017-09-21 18:22
    回复
      真正的好文,看完流泪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9-24 09:48
      收起回复
        一篇真正的满分作文《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
        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
          从我牙牙学语起,你便开始拿我和别的小孩比较,从中你得到了快乐和满足。
          从我上小学以来,你便习惯拿我的成绩与别人论成败,为此你收获了自豪和荣光。
          我曾劝你不要比,因为成绩优秀不代表一切,可你充耳不闻,认定我是你今生最得意的作品,是你最大的骄傲。
          我曾反感你的比,因为我也有我的“短板”,可你乐此不疲,反而嗔怪我不懂你的心。
          望子成龙,那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我怎会不懂,只是——
          你可知道,再优秀的成绩也经不起比。从来没有比出来的天才,只有比出来的笨蛋。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最”,只有“更”。“最”是极限,是尽头,是止境;“更”是无穷,是进取,是新的希望。人类之所以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潜能与极限,刷新一次次的成绩,打破一项项的纪录,不就是因为信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吗?
          记得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吗?记得被誉为“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先生说的“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的真言吗?我们实在无需时时与人比成绩较高低,做好自己便是王道。看看民国时期的梁漱溟、金克木、沈从文、钱穆等一大批自学成才的低学历的大师便知,强者从来只用实力说话,无须靠一纸分数或学历来证明。
          你可知道,再美好的人生也经不起比。毕淑敏说:“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因此,无须拿连小板凳也做不好的爱因斯坦跟“发明大王”爱迪生比,不必拿考清华时数学只得了15分的钱锺书跟“数学天才”华罗庚比。正如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人生也都是无以伦比的。
          你要做的是尊重和欣赏,而不是比较和责难。因为人生不是宫廷剧,更不是角斗场,非得要比得筋疲力尽,斗得你死我活。人生曼妙的风景就在高低起伏、峰回路转之间,生命的精彩就在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之际。成就非凡人生的是一次次的脱胎换骨,是一次次的破茧成蝶,而非一个个分数,一张张试卷。
          没必要热衷于一次次与别人较真,那会迷失了自我。也没必要把最好的我和一般的我比较,那会陷入自卑。100分你自豪,98分我同样优秀。56分我无颜,可61分我在进步。100分有100分的特有精彩,61分有61分的别样风情。
          正如朝霞之壮丽,落霞之斑斓,春花之灿烂,秋叶之静美,天地间每一种生命都自有其美好,你只需要笑着去尊重和欣赏,而不是在简单粗暴的比较中抡起你的巴掌。
          母亲给女儿的回信:
          亲爱的女儿:
          听说你的高考作文得了满分,妈妈欣喜地打开电脑阅读了你的文章。关上电脑后,我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放声痛哭了一场。妈妈心里五味杂陈、感慨万千:有欣慰、有心疼、有委屈,更有十几年来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压抑,如今都统统释放了。
          看到你的文章里满满的不满和委屈,妈妈心里非常自责,对不起,女儿,妈妈让你受委屈了。但妈妈不后悔十几年来对你学习的严格要求和高度重视。你上小学的时候,我会很坦然地说,考一百分跟考九十分没什么区别。你上初中的时候,你自己都会说,班级第五名跟第一名只差四分,可是我要告诉你,高考一分之差就会甩掉几千个孩子。你也知道,我们省是个高考大省,如果想进好学校,只有拼分数,你在学的时候,别人也都在学。所以,妈妈看重你的分数,其实与炫耀无关,与虚荣心无关,妈妈是着急,是焦虑。
          在妈妈的理解里: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或者才能掌握一项足以谋生的技能。成绩好,才能够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有尊严,你才能对自己更有自信,才能不用上补习班,才能有更多的时间休息。你知道,妈妈每天都在计算你一天能睡几个小时,每天都在担心你的近视度数千万别再增加。每天晚上看你埋头苦读、奋笔疾书时,妈妈除了心疼还是心疼。
          不要羡慕鲁迅对周海婴的放任,因为周海婴就读的是北大,不要羡慕梁启超对女儿们的宽松,因为他的女儿们就读的是北大还有海外名校。梁漱溟老先生是当代大儒,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梁培宽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同的时代,会造就不同的人才,在以分数取材的当下,妈妈也只能这样要求你。妈妈对现今的教育制度也颇有抱怨,但是妈妈扭转不了乾坤,妈妈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妈妈一直觉得愧对于你。如果妈妈是个有钱人,你就不需为将来的生计而努力学习。妈妈一定会尽我所能,让你避开高考,去国外接受更宽松更自由的教育。如果妈妈具有广泛的人脉,你的学习和就业之路也会轻松不少。可是,妈妈只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妈妈能为你做的只有严格的监督还有不停的鞭策,你自己的前程还要靠你自己争取。妈妈除了愧疚还是愧疚。
          妈妈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曾经动手打过你,打了你后,妈妈会心疼、后悔地偷偷哭泣。打人是不对的,妈妈当时太冲动,妈妈向你道歉,希望你能原谅妈妈。我觉得下面这段话对妈妈的期望作了最完好的诠释: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亲爱的女儿,你能理解妈妈当时的心情吗?
          孩子,你问我你的明天会好吗?我只想告诉你,美好的明天是自己创造的。有能力,有毅力,有恒心的人,他的明天肯定是美好的。
          孩子,也许在妈妈的严格管教下,你不得不舍弃了一些你的自由、你的爱好,你不得不在我们的鞭策下不停奔跑。但是,请不要质疑爸爸妈妈对你的爱,用邢台胡子宏老师的一句话作为妈妈的心声吧:亲爱的孩子,爸爸妈妈愿意把身体的每一块骨骼,都变成你成长的阶梯,任由你攀爬着前进……
          如今高考已经结束了,不管你能考多少分数,妈妈都会坦然以对。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了,在你卸下十几年的枷锁的时候,妈妈的心也解放了。妈妈希望你今后的路走得轻松而快乐。


        4楼2017-09-25 06:41
        回复
          幽默微小说:《 贪心 》
           一个贪心者上街去买鞋,心想拣一便宜点的。
            不料,店主说:“我这里的鞋一元钱不要,随你穿走,但有一条件,就是你在三天内不能说话。”
            太好了!贪心鬼认为这太上算了,于是拣了一双500元的鞋子,不声不响就回家了。
            妻子问他多少钱,他一言不发,再三问,还是不说话。
            家人着急了,去请医生,医生询问他,他也咬着牙不说话,医生慌了,认为这是怪病,无法医治,他的妻子吓坏了。
            三天到了,鞋匠来到他家,先与他妻子谈了一会儿。然后又单独进屋对贪心鬼说:“时间已到,你可以说话了。”说完便告辞了。
            那贪心鬼把这件事情说给妻子听,并且眉飞色舞的对妻子说“太好了,只是三天不说话。白白得了一双鞋,500元啊”
            妻子听了,瞪了眼:“什么?刚才鞋匠说他会治哑巴,已拿走了一千元啊 !”
            天上不会掉馅饼。所有的便宜之后都是深坑


          6楼2017-09-29 08:04
          回复
            一个老乞丐说的一句话,感动全中国人!
              有个朋友爱吃水爆肚,经常拽着我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寻找回民餐馆挨家试吃。后来被他找
              着一家,就在经纬街上,门面不大,卫生条件也让人不敢恭维,不过爆肚确实做得很地道。
              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去那饕餮一番。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两个又坐在那个小馆里推杯换盏,不是午饭时间,店里只有
              我们两个老回头客,饭店小老板也拎杯啤酒坐我们两个旁边闲扯,这是个很慵懒的午后。
              在我们要第二盘水爆肚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推门而入。
              饭店地处繁华地带,经常有落魄者和伪装的落魄者来寻求帮助,我们也都见怪不怪,这家小
              饭馆的小老板挺有人情味,每逢有这样的事,或多或少他都要给两个,今天也不例外,没等
              老人开口,他掏出一块钱递了过去。老人不要,声音很含混的说不要不要,不要钱,有剩饭
              给一口就成。
              这令我们很诧异――――这是一个真正的“要饭”的,他不要钱。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老人,
              他得有80多了,身板还算硬朗,腰挺的很直,最难得的是一身衣服虽然破旧,但是基本上算
              干净的,这在乞丐当中绝对是很少见的。
              要说要饭要到饭馆里是找对了地方,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小饭馆做的是回头客生
              意,客人吃剩的东西直接当面倒掉,他们家主食是烧卖,现要现包。小老板根本就没有剩饭
              剩菜给老人,很明显他也不能给老人来上这么一份现要现包,小不其然的一件事就这么不好
              解决。
              我们的桌上有一屉烧卖,每次来我们都会要上这么一份,我一口没吃过,我那哥们也是浅尝
              辄止,之所以要它是一个习惯。这家饭馆的服务员很有一套,在你点完菜后,她会随口问一
              句:“来几屉烧卖?”口气不容置疑,你会下意识的选择数量而不能拒绝他们家这个祖传手
              艺。
              朋友也对这个老人发生了兴趣,招呼服务员把这屉小老板引以为荣的烧卖给老人拿过去,并
              且让老人坐在我们旁边的桌上吃。没有外人,小老板也就不拦着老人坐下,还说桌上有醋,
              有芥末,想用随便。
              老人喃喃的道谢,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一个搪瓷茶缸想要点水喝,这个缸子让我们吃了一
              惊,班驳的缸体上一行红字还可以辨认――-献给最可爱的人!
              我这个哥们是不折不扣的将门之后,他祖父是55年授衔时的少将。
              看到这个缸子出现在这么个老年乞丐手里让我们很纳闷,朋友迟疑地问老人这缸子哪来
              的?
              老人喃喃的说:“是我的,是我的,是发给我的。”
              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朋友说:爷们,你过来坐,你过来坐,咱爷三唠唠。老人说不用不
              用。
              我起身把老人扶到我们桌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爷子,你参过军?”
              “是呀是呀,当了七年兵哩!”
              “您老是哪里人?”
              “安徽金寨的。”
              “哪年入伍呀?”
              “46年,就是日本投降的第二年。”
              “您参加的是哪只部队啊?”
              “新四军六师,就是后来的华野六纵。”
              “您还记得你们纵队司令是谁吗?”
              “王必成啊,打仗是好手啊!”
              老人语言含糊不清的念叨起来,我和朋友都默然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农显然不会知道
              这些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历史,这是支我军历史上的英雄部队――――孟良崮上,张灵甫
              被这支部队击毙,使该纵队一战成名。
              我们给老人夹菜,倒酒,继续我们的话题―――――― “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
              “是呀是呀,美国人的飞机厉害呀,我就是在朝鲜受伤后才复员的啊!”
              “那您参军七年应该是干部了,怎么是复员呢?”
              “没有文化啊,当不了干部。”
              看见我们狐疑的神色,老人着起急来:“你们两个娃不信吗?我有本本的,有本本的!”
              老人慌慌地在怀里摸出一个包得很仔细的小布包打开来,两个红色塑料皮的小本,一个是复
              员军人证书,另一个是二等残废军人证书。老人慢慢卷起左边的裤管,我看见了一条木
              腿。
              朋友在包里又拿起一张叠的很仔细的白纸打开看,看完后递给我,默默无语。
              那是一张村委会的介绍信,大意是持该介绍信者为我村复员残疾军人,无儿无女,丧失劳动
              能力,由于本村财政困难,无力抚养,特准许出外就食,望各地政府协助云云。
              村委会的大印红的刺眼。我们都被这个事实震惊了,饭店老板也目瞪口呆,好久他才结结巴
              巴的对老人说:“老爷子,再到了吃饭的时候您就上我这来,只要我这饭馆开一天,您
              就。……”
              老人打断他说不,他说他还能走动他就要走,老人说东北人好咧,当年在丹东他就知道东北
              人好咧。
              我纳闷地问老人为什么在行乞的过程里为什么不要钱呢? 老人突然盯着我说:“我当过七
              年兵的,我还是个共产党员哩,我怎么能……?”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看完后,心情沉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希望大家能把这帖帖满全国各地的论坛!让更多
              的人知道我们中国现在还有着这么一些人!我没什么话说,能做的就是转发一次,仅此而
              已。


            7楼2017-09-29 08:05
            回复
              真正聪明人,从不吵架(深度好文)
              作者:水木然
              来源:水木然专栏(ID: smr8700)
              别把人生搞得太复杂,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吵架是怎么产生的?一切吵架都源于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是互相把对方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由于双方有不同的立场、环境、背景、经验、文化,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难免出现“误读”。
              误读的时候就会为自己的失误去解释和圆场,于是又会产生新的编码和解码的误读,难免就会着急。
              这时你的情绪就会出来火上加油,让你脸红脖子粗,于是双方干脆互相攻击和谩骂,沟通升级成了争吵。
              然后,人还有一个基本属性,那就是“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我们总是在潜意识当中防止别人对自己进行贬低和否定的,每个人都期待外界对自己的认可,这也是我们积极和努力的源动力。
              而当我们彼此发生争吵时,为了迅速挫败对方,一定会从一个人的道德和人品上去攻击对方。因此这个“自我价值保护”的红线是一定会被逾越的,那就不再是“双方谁对谁错的”的问题了,而是直接升级成一场“人格攻击战”和“人格保卫战”。
              所以,吵架吵到一定程度,我们就不再为争对错,而是为了争一口气。也就是说我们是被自己的情绪牵着走的,于是吵架变成了同自己情绪斗争的过程。
              因此吵架时真正的敌人不是吵架的对手,而是自己的情绪。
              藏在我们身体里的“情绪”,才是我们每个人的最大敌人。
              战胜别人容易,战胜自己太难。
              最可怕的是:人一旦被情绪左右,心魔就会趁机而出,很多冲动行为就是这样导致的。一时的冲动造成终身后悔的事情比比皆是。
              所以,在被激怒的时刻,千万不要当即回击,不妨先在内心里从1数到10,然后再去交流和沟通,这是个很好的办法。
              这里有最需要防范的一点,中国人斗争的哲学里最狠的一招是:先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打倒一个人,从人品上否定一个人,这样他做的一切都是不对的。
              这其实是兵法的上上策:上兵伐谋,诛人先诛心。
              这一招用好了,可以直接把对方逼崩溃,有理说不清,越说越乱。
              下面这段话,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吵架教程”:
              这个人矮,你就攻击他的身高;
              这个人胖,你就攻击他的身材;
              这个人丑,你就攻击他的相貌;
              这个女人有钱,你就说她是卖身来的;
              这个男人有钱,你就说他是吃软饭的;
              这个人穷,你就说他这辈子发不了财。
              要是照这个节奏下去,对方就只剩下一个出路,那就是和你同归于尽!
              由此产生的悲剧还不够多吗?我就不再举例。
              更有甚者,是先给对方扣上一顶帽子,然后尽情往对方身上泼脏水……
              世界上真的没有吵赢的架。
              吵架的双方一定都会输掉,只是看谁输的更惨。
              所以吵架的本质,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何苦呢?
              切记:得饶人处且饶人,千万不要随意出口伤人,争执的时候就事论事,围绕事情本身去探讨,不要把自己放在和对方同一个低层次,轻易的上升到人身攻击。
              即便做不到这一步,说话之前也要先在大脑里过滤一遍,想想这句话是否超出了事情本身,不要可只顾自己说出来痛快,就忽略他人的感受。这是一个健全人格的必备。
              那么,当我们沟通时候遇到误读的信息,该怎么继续沟通下去呢?来做一个场景分析:
              当对方开始说:“你真自私!”。你如果直接反击:“那你呢?你又好到那边去?!”你看,这就是马上升级到人格斗争的节奏。
              你应该静下心来问一下对方:“为什么你这么觉得,我做了什么事情让你感觉这样子?”然后仔细倾听对方发出的有效信息。
              记住,我们只筛选出对方发出的有效信息,过滤掉那些情绪化的语言。
              如果对方提出的事实,你觉得是错误的、或者误解了。你也应该要讲出真正的事实是怎么样的,你一定要让对方提出具体不满意的地方,总之一切围绕具体细节的矛盾去探讨。
              俗话说,抬手不打笑脸人。你就这么一直大度大方、心平气和的跟对方沟通,对方想借机发火都难。
              这种协商的方式一定比你们互相大吼要好的多。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每一个让你痛苦的人,必定会让你强大,每痛苦一次,你内心就强大一次。它们都是来度你的。
              虽然我们都是凡人,但是我们却能够读懂这个基本道理。
              关于沟通,网上有篇文章写的很好:两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而为了穿越心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必须喊。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更大声地喊……
              而当两个人在相恋时,情况刚好相反,不但不用喊,而且说话都很轻声细语,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很接近,心与心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所以相恋中的两个人,通常是耳语式的说话。但是心中的爱,却因此更深了,到后来根本不需要言语,只用眼神就可以传情,而那时,心与心之间,早已没有所谓的距离了……
              因此两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
              有的人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有的人远在天边,却近在眼前。
              一切只取决于心的距离。
              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个不愿意跟你不会吵架的人,请淡定一下。她不是不会吵,而是不想把自己降到一个发怒者的姿态。
              当然,只要沟通存在,误解就是少不了的。而我们唯一杜绝吵架的方法就是,我们要学会包容,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
              在这个戾气遍地的社会,当你遇到那些胡搅蛮缠、动不动就去辱骂别人的人,千万不要搭理。只要微笑,挥挥手,祝他们好运,然后继续走你的路,相信我,这样做你会更快乐。
              当然了,如果你能完全将对方传递的负面言论置之度外,并且能等待并观察对方,甚至能“寻找并专注于、甚至放大对方的优点,传递正面的力量”,那就拥有圣人一般的力量,让对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种福报和功德是很大的。


              8楼2017-10-05 18:36
              回复
                何谓高人,这就是高人!(非常经典)
                据说,左宗棠很喜欢下围棋,而且,还是个中高手,其属僚皆非其对手。
                有一次,左宗棠微服出巡,看见有一茅舍,橫樑上挂着匾额「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不服,入内与茅舍主人连弈三盘。
                主人三盘皆输,左宗棠笑道:「你可以将此匾额卸下了!」。
                随后,左宗棠自信满满,兴高采烈地走了。
                没过多久,左宗棠班师回朝,又路过此处,左宗棠又好奇的找到这间茅舍,赫然仍见「天下第一棋手」之匾额仍未拆下,左宗棠又入内,与主人再下了三盘。

                这次,左宗棠三盘皆输。
                左宗棠大感惊讶,问茅舍主人何故?
                主人答:「上回,您有任务在身,要率兵打仗,我不能挫您的锐气,
                现今,您已得胜归来,我当然全力以赴,当仁不让啦!」
                世间真正的高手,是能胜,而不一定要胜,有谦让别人的胸襟;能贏,而不一定要贏,有善解人意的意愿。
                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聪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
                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
                真正的耳聪是能听到心声,真正的目明是能透视心灵。
                看到,不等于看见;
                看见,不等于看清;
                看清,不等于看懂;
                看懂,不等于看透;
                看透,不等于看开。
                左宗棠的故事有意思。
                常常听人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
                答案:都不是。
                今日看到了一个很靠谱的解释,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
                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2.无需提醒的自觉;
                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受益匪浅!与大家共勉!希望我们每个国民都能看到此文,领悟!


                9楼2017-10-05 20:40
                回复
                  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全部。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都槽。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坏心情影响了我们的形象,降低了我们的能力,扰乱了我们的思维,从而输给了自己。控制好心情,生活才会处处祥和。好的心态塑造好心情,好心情塑造最出色的自己。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情!


                  10楼2017-10-13 08:09
                  回复
                    我们常常会因为拥有而快乐,为失去而悲伤,有时候,不知足的人拥有一切却享受不到。知福的人看似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舍与得全在一念之间转换。其实,人生的实相,往往隐藏在追求和拥有底下,是某个让人有所寄托,让人身心安顿的东西。


                    11楼2017-10-13 08:09
                    回复


                      12楼2017-10-17 13:23
                      回复


                        13楼2017-10-17 13:23
                        回复


                          14楼2017-10-17 13:23
                          回复


                            15楼2017-10-17 13:23
                            回复


                              16楼2017-10-17 13: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