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5,098贴子:4,324,487

武术常见误区辩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帖旨在帮助拳友了解情况,避免过往一样不必要的争端,总而言之,只有深入了解后才能有效讨论,促进武术进步。不然只能是玄之又玄,似是而非。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9-28 12:50回复
    本吧最多的便是陈、杨之争。其实这是一个很大话题,涉及传承、社会环境、用途、技术差别。不是简单的一句“太极拳其实练的是什么”、“太极拳的定义是什么”就能解决的。拳术,我们客观来说就是一门手艺,要讨论清楚一门具体的手艺,绝对不能大而化之、绝对不能去假设情景,大而化之会造成概念的模糊或者重合,难以发掘其中技术的真实差异;假设情景则会出现很多偶然性的个例,难有说服力。所以大家放下心里主观的对错,客观地来进行一下技术比对。不过涉及本人所学和接触的内容有限,所以可能个别方面会有所缺漏,欢迎大家补充,我再统一整理探讨。
    我们先从大家所熟知的陈杨两门的“缠丝劲”和“抽丝劲”谈起:缠丝劲在陈氏的理解中是说通过练习缠丝功、螺旋缠绕的拳架放松运动中所出来的一种劲力。首先大家先想想,这个劲力和普通松沉劲、穿透力有什么区别吗?难道一巴掌打出去的力是螺旋转动的?如果是,那请大师不妨扔块小石头出去,看看石头飞出去的路线到底是麻花线还是直线。当然,也有人说这个练法练出来的是螺旋着出手,这样打到人力道会钻得更深。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请分清楚,螺旋着出拳,这是肢体的运动模式;打出去的那个透劲,这才是劲道。所以如果按照陈氏对于缠丝劲的理解的思路探究,那么缠丝劲就不是全身缠绕转出来的劲道,而是一种很常见的旋转出劲的技巧。大家注意,这里说的是按现在很多陈氏太极人的理解。再说杨氏抽丝劲,杨氏因为有别于陈氏很明显的身体螺旋缠绕,所以外人会说杨氏看起来拳架直来直去,胳膊也不扭动,动作很轻,就说杨式不缠绕,是抽丝劲。然而所谓古谱说“运劲如抽丝”,这句话说的是太极拳里面一个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心法,就是“不丢不顶”。丝线很轻,用力过头会拉断,不用力又拉不出来,所以力度要拿捏得恰到好处,过一分力则僵,少一分力则懈,也就是五大门太极拳都公认的太极拳松沉劲的练习准则。先辈以这个很常见的农活来做比喻,可是如我们前面所说,时代变化了,很多过去通俗易懂的比喻已经不被现在的人所知,所以很多大实话现在听起来反而费解,这也是我们所常说的“望文生义”。所以,抽丝也好,缠丝也罢,说的都是一个不断寻找不丢不顶这个界限的方法。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9-28 12:51
    收起回复
      缠丝劲和运劲如抽丝并不矛盾。 一个说的是外在姿态形式,一个说的是内在的运劲感觉,缠丝劲,拳论云:“此劲皆由心中发,股肱表面似丝缠。"缠丝劲表现在下肢是旋踝转腿,表现在躯干是旋腰转脊,表现在上肢是旋腕转膀。缠丝劲分为顺缠逆缠两种。上肢顺缠是掌心由内往外翻,其中多含棚劲;上肢逆缠是掌心由外往内翻,其中多含捋劲。下肢顺缠指"膝盖由裆内侧往前转外向下斜缠,或由档外侧往后转内向上斜缠";下肢逆缠指"膝盖由裆外侧往前转内向上斜缠,或由裆内侧往后转外向下斜缠"。缠绕多,不代表功夫就强,力顺是前提,然后才是自然缠绕。惊抖弹走螺旋是不会有错的。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9-28 13:15
      收起回复
        因此,不知是陈氏内部把家学秘而不宣,还是遇到的人不愿轻传,几乎没有人准确解释出缠丝劲练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练。或者即使按他们所说的练出螺旋的力道,然而也没见到哪个大师在发人的时候还转来转去,无一例外都是劲道干脆利落,直线发劲。
        当然,陈、杨两家也确实存在很多差异。有些是观点一样但是实际操作方式上差别很大。比如发力模式。
        陈氏的观点之中,为了保持我顺人背的状态,基本下盘功夫都是以马步为基础练出来的。或者这么说,陈氏无论你打哪一式,都必须坚守马步这一原则,为了保持陈拳所认为的单重,无一例外拳架里都是单脚承重的偏马步,即使是白鹅亮翅或者六封似闭之类的动作,虽然有虚步的步型,但整体也是正胯正身的窄偏马步。如果你师父教的是陈拳,打到一些动作是弓步,那就跟他说拜拜吧,不说有没有功力,是不是太极拳,这至少绝不是正宗的陈拳。那陈拳为什么要走马步?这是因为陈拳里面是以马步左右对称,容易合住劲而来的。最能体现的就是陈拳和杨氏的单鞭,不难发现,陈拳单鞭是正身的,而杨氏是偏身的。杨氏的原因暂按下不表,先看陈拳为什么要这样打。为了合住劲,保持周身都不被敌人所控制,能够随时在身体各个部位集中全身的力道,所以扎下马步,手脚前扣,胸腹微微向内合,形成一个碗状,这样才能保证身体任何部位被敌人打偏时,或者自身出手时,都能使周身力道贯通,不会轻易被人改成背劲。就像人的手如果伸直来提水,就只能用上手臂的力道,但是如果曲臂就能把身上的力量也用出来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9-28 13:18
        收起回复
          先到这里,后续会继续更新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9-28 13:34
          回复
            楼主太棒了。其实真正练出了棚劲,就不会纠结什么缠丝抽丝,有人因为没练出掤劲,片面理解缠丝劲是靠身体外型缠绕运动产生,把身体缠绕看成至高无上,不懂身体的松沉,说白了就是没入门。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9-28 17:24
            收起回复
              嘿嘿 “缠丝劲”和“抽丝劲”都是太极劲 推手 盘架都是套路
              看不了的是玩太极的把缠打当太极实战 真正的太极之悲
              太极发人只在一心 只在一瞬 只在一点 四两拨千斤是化而非发 是吧


              10楼2017-09-28 17:48
              回复
                缠丝旋转,在所有武术套路中都能运用(包括杨氏太极拳),这是客观结果现象。
                根据这种客观结果,人们总结出更高效率的方法,产生不同套路。
                不应因为某一派别提出旋转缠丝的效果及方法,其他派别就没有这种效果结论了。
                旋转缠丝是人体结构运动的客观存在,包括不会武功的老百姓。


                11楼2017-09-28 19:53
                收起回复
                  缠中有抽,抽中有缠,分不开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9-28 19:58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9-29 06:34
                    回复
                      本人最早练陈大架,后练陈小架,再后来为了解其他太极门派又学习了杨吴,也接触过武当拳法,总体感觉就都是相通的,练的都是先天浑圆劲,也就是人作为动物的原始力,因为人为了直立行走而丧失了以腰腹为主宰连接脊柱的全身力量,练成了至于你在实际中如何应用,那就因人而异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7-09-29 23:45
                      回复
                        无论陈杨,都是缠丝合劲的运用,这个缠丝并不是外形上的,而是力的缠丝,一个动作是直的,可是劲道却是旋转的,乒乓球玩过么?太极拳大圈练至小圈,小圈练至无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10-05 18:01
                        收起回复
                          陈,杨一家,练的是一个东西,核心一样,只是劲走的方向有不同,陈拳走横向劲多,多往左右走劲,所以马步多,这样站的稳,杨拳走竖劲,多往前后上下走劲,所以弓步多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7-12-19 01:00
                          收起回复
                            一个农民玩的,上手就摔,把人潦倒,一个进城了,文雅点,让你前仰后合的,知道厉害就好了,如果真玩命打起来,两个都一样,下手都黑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17-12-19 01: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