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科技学院第一届快闪活动由TM工作室组织,举行地点一餐厅,二餐厅,三餐厅,本次内容为在10月10号,中午12点半同时唱国歌,持续时间一首歌的时间,结束后立马回归正常,这次活动是继国庆之后,我们河南科技学院对祖国表达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也侧面反应出了我们学校的学生组织纪律性,更好的是可以通过媒体网络使我们学校的知名度提高, 这次活动只有发起者TM工作室,并无组织者,同学们可以凭自觉发起。
爱国之心,已在心中燃烧, 付诸行动,为祖国加油!本次活动希望大家在我们学校的群里面多多转发,TM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场不一样的感受!!!
快闪是“快闪影片”或“快闪行动”的简称,是新近在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简单地说就是:许多人用网络或其它方式,在一个指定的地点,在明确指定的时间,出人意料的同时做一系列指定的歌舞或其它行为,然后迅速离开。“快闪行动”是纯为搞笑或是膜拜纪念等行为艺术。目前正以多样化的形式在国内遍地开花。
快闪族是于2000年最先在纽约出现,后来扩展至欧洲、亚洲等。
快闪族最早起源于2000年3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4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
快闪族是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他们当中的多数人表示,如果活动设计合理,自己将会主动参加。当然,也有些人因为担心造成误会,而采取保守的态度。
中国
动作定格:2011年4月1日,愚人节,由厦门理工学院的李同学和张同学组织的“快闪”活动在厦门中山路开展,晚上8点,突然一声响亮的哨声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只见百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哨声处集合,他们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有的戴白色面具,有的套上了《让子弹飞》里那种麻匪面具,有的则是戴骷髅头面具。他们以吹哨人为基准,按长方形散开,瞬间定格成塑像姿势静止不动。
美国情况
第一次行动:在第一次行动前,比尔向50个朋友发出电子邮件,邀请他们到曼哈顿下城的一家零售店碰头。但由于没有向官方透露活动的任何信息,外加有人向警方透露了消息,此次活动同时也吸引来了6名警察和1辆警车。因此,此次活动的举行并非成功。比尔在事后总结并被迫采取保密措施:要求参加者先在某一地点集合,然后再由组织者分发传单,说明目标的具体地点。
在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交流减少背景下,“快闪族”的出现,可以从三个角度看待。首先,从表面看是通过“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胆量;第二,就是缓解生活中的压力;第三,现代社会年轻人会常感觉到“无价值感,无意义感”,即没有生机地活着。年轻人精力充沛,但很多时候无处消耗,快闪运动提供了平台,宣泄青春情绪,于是风行起来。人生下来就有展现自我的意识,婴儿的大哭也是一种需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回应”。快闪族强烈地希望通过刺激,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进而“影响周围人”,吸引他们的注意。他们能“回归”社会,做一些既是个人兴趣爱好又对社会公益事业有好处的事情,比如涂鸦、街舞等和街头表演结合,所以能被更多的年轻人和大众接受,并且参与进来,但决对是以不违法为前提的娱乐活动,不参与政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