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日,堪称全民结婚日,假期第三天,特意从重庆赶回老家参加第6个婚宴,这次是我的发小,他迎娶的是一位北方姑娘,温柔可人。
在我们老家有句谚语,凡嫁娶之日遇倾盆大雨,意为新人以后风调雨顺,幸福美满。好像真应了这句话,今天的雨水如同前来祝福的亲朋好友,一波又一波,连绵不绝。
这次婚礼和城市的婚礼有所不同,在远离喧嚣的小镇举行,方式也不同。读大学之前,镇上有红白事,都是提前两三天,用泥浆和砖头搭灶台,里面烧煤球,上面几口大锅。几个大厨掌勺,吃什么,怎么吃,都是他们说了算。后来慢慢的就有了专门做喜宴生意的人。哪个村有事情就打他们电话,谈好多少桌,每桌多少钱,他们就开着货车过来,拉着锅碗瓢盆,食材,桌椅,炉子,和棚子,到了就做饭。主人什么都不用管,只管付钱就行了。
坐定,开席。
在露天下,摆上10多桌,分几轮就坐。当然,就坐的基本上都是亲人,小部分是朋友,同坐的,是比较亲的,至多,上溯到同一个曾祖母。然而各家有各家的小九九,大人们倒是熟于彼此招呼,凳子不够,相互推搡这不愿坐,主事的长辈吩咐人添够了凳子,方才一边把话题转向其他,一边坐下。小孩子们的战争,却已经开始了。
与城里不同,这里上菜的都是男人。什么样的人上菜,也是有讲究的。在外工作,逢年过节才回家的,尤其是读了书,发了财的,自然是座上宾。村里有身份,有威望的,也不必传菜。与喜事有关的亲人,要忙着招呼客人,也不必。不过日子鬼混靠邪门歪道生活又爱显摆吹牛的男人们,当然也不甘愿。剩下的,就是没多少能耐,憨厚实在,又有些嘴拙的年轻男人了。对的,就是他们。
上菜的男人们多是先发性筷子和一次性杯子。他们提一个塑料袋,抓一把筷子一串杯子往桌上一扔。刚刚沾了桌子,孩子们的手就到了,一把下去能抓到多少,就拿回来多少。这时候妈妈们适时的出现,呵斥:拿这么多干什么!快给舅妈一双!孩子不乐意的回击:舅妈的孩子不是有吗?干嘛要我给?当然,其他的孩子也大多如此,妈妈们也如是。
筷子杯子分完,上酒和烟。先上酒,孩子们对酒不感兴趣。上烟的时候,刚才的一幕再现。但是一桌一般只有一包烟,抢到烟的孩子妈妈,会把烟从孩子手里夺过来,重新放到面前桌子上面,呵斥孩子:大家都吸,你装起来干什么!欠揍!这时候坐旁边的亲戚会接过话来:这儿没人抽烟,让小孩带回去给他爸抽!孩子妈妈于是一边骂:让他爸抽啥!一屋熏得呛人!一边把烟交给孩子,装进口袋。
上菜基本上从凉菜开始,接下来是热菜,主要是鸡鸭鱼肉,蒸菜,最后是素菜,满满一大桌,20余个菜品,甚是丰盛。当整只炖鸡上来的时候。妈妈们会下手,因为鸡只有两条腿。另外,极有可能下手的妈妈在两分钟前刚刚帮自己的小孩擤过鼻涕。并且把鼻涕抹在自己的脚后跟的鞋底帮上,来自农村的朋友一定熟悉这个经典的动作。
然后会出现转折,孩子们吃一点多就饱了,于是三五成群跑出去玩。剩下大人们,还有桌子上盛满了他们不吃的虾子,牛肉,猪耳朵和鸡腿的一次性杯子,大人们拉着家长里短,吃完喜宴。主人会找人拿出早就预备好的塑料袋,把桌子上剩下的看得过去的鸡鱼肉蛋统统倒进去,嘴里念叨着,扔了可惜,拣一拣回去喂猪也好。回去有没有喂猪不知道,我自己是吃过奶奶捡回来的肉,连着好几顿呢。
如今孩子们是不缺营养的,鸡鱼肉蛋早已不稀罕。许多为人父母者,为了让孩子张口吃一碗饭,满屋子追着跑。那为何喜宴上仍旧是一副饿死鬼托生的德性?因为我们骨子里还是饥饿的。对饥饿和战争的恐惧,随着我们的祖辈传到父辈。对社会的混乱和人与人之间癫狂的不信任随着我们的父辈,传到我们这儿。
也许是松下幸之助说的,或者其他人,“贫穷是最大的罪恶”。然而贫穷不应单单指财富,还应包含精神以及人性。


在我们老家有句谚语,凡嫁娶之日遇倾盆大雨,意为新人以后风调雨顺,幸福美满。好像真应了这句话,今天的雨水如同前来祝福的亲朋好友,一波又一波,连绵不绝。
这次婚礼和城市的婚礼有所不同,在远离喧嚣的小镇举行,方式也不同。读大学之前,镇上有红白事,都是提前两三天,用泥浆和砖头搭灶台,里面烧煤球,上面几口大锅。几个大厨掌勺,吃什么,怎么吃,都是他们说了算。后来慢慢的就有了专门做喜宴生意的人。哪个村有事情就打他们电话,谈好多少桌,每桌多少钱,他们就开着货车过来,拉着锅碗瓢盆,食材,桌椅,炉子,和棚子,到了就做饭。主人什么都不用管,只管付钱就行了。
坐定,开席。
在露天下,摆上10多桌,分几轮就坐。当然,就坐的基本上都是亲人,小部分是朋友,同坐的,是比较亲的,至多,上溯到同一个曾祖母。然而各家有各家的小九九,大人们倒是熟于彼此招呼,凳子不够,相互推搡这不愿坐,主事的长辈吩咐人添够了凳子,方才一边把话题转向其他,一边坐下。小孩子们的战争,却已经开始了。
与城里不同,这里上菜的都是男人。什么样的人上菜,也是有讲究的。在外工作,逢年过节才回家的,尤其是读了书,发了财的,自然是座上宾。村里有身份,有威望的,也不必传菜。与喜事有关的亲人,要忙着招呼客人,也不必。不过日子鬼混靠邪门歪道生活又爱显摆吹牛的男人们,当然也不甘愿。剩下的,就是没多少能耐,憨厚实在,又有些嘴拙的年轻男人了。对的,就是他们。
上菜的男人们多是先发性筷子和一次性杯子。他们提一个塑料袋,抓一把筷子一串杯子往桌上一扔。刚刚沾了桌子,孩子们的手就到了,一把下去能抓到多少,就拿回来多少。这时候妈妈们适时的出现,呵斥:拿这么多干什么!快给舅妈一双!孩子不乐意的回击:舅妈的孩子不是有吗?干嘛要我给?当然,其他的孩子也大多如此,妈妈们也如是。
筷子杯子分完,上酒和烟。先上酒,孩子们对酒不感兴趣。上烟的时候,刚才的一幕再现。但是一桌一般只有一包烟,抢到烟的孩子妈妈,会把烟从孩子手里夺过来,重新放到面前桌子上面,呵斥孩子:大家都吸,你装起来干什么!欠揍!这时候坐旁边的亲戚会接过话来:这儿没人抽烟,让小孩带回去给他爸抽!孩子妈妈于是一边骂:让他爸抽啥!一屋熏得呛人!一边把烟交给孩子,装进口袋。
上菜基本上从凉菜开始,接下来是热菜,主要是鸡鸭鱼肉,蒸菜,最后是素菜,满满一大桌,20余个菜品,甚是丰盛。当整只炖鸡上来的时候。妈妈们会下手,因为鸡只有两条腿。另外,极有可能下手的妈妈在两分钟前刚刚帮自己的小孩擤过鼻涕。并且把鼻涕抹在自己的脚后跟的鞋底帮上,来自农村的朋友一定熟悉这个经典的动作。
然后会出现转折,孩子们吃一点多就饱了,于是三五成群跑出去玩。剩下大人们,还有桌子上盛满了他们不吃的虾子,牛肉,猪耳朵和鸡腿的一次性杯子,大人们拉着家长里短,吃完喜宴。主人会找人拿出早就预备好的塑料袋,把桌子上剩下的看得过去的鸡鱼肉蛋统统倒进去,嘴里念叨着,扔了可惜,拣一拣回去喂猪也好。回去有没有喂猪不知道,我自己是吃过奶奶捡回来的肉,连着好几顿呢。
如今孩子们是不缺营养的,鸡鱼肉蛋早已不稀罕。许多为人父母者,为了让孩子张口吃一碗饭,满屋子追着跑。那为何喜宴上仍旧是一副饿死鬼托生的德性?因为我们骨子里还是饥饿的。对饥饿和战争的恐惧,随着我们的祖辈传到父辈。对社会的混乱和人与人之间癫狂的不信任随着我们的父辈,传到我们这儿。
也许是松下幸之助说的,或者其他人,“贫穷是最大的罪恶”。然而贫穷不应单单指财富,还应包含精神以及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