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吧 关注:256贴子:681
  • 0回复贴,共1

山东民间艺术排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NO.1
 
山东皮影-山东皮影比较质朴粗犷,色泽古拙、刻工劲健,民间特色较浓,接近剪纸风味,有些造型颇逗趣,易受到喜爱。
NO.2 微雕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核雕,以其体微艺精难能可贵。它桃核微雕是在桃核和橄榄核上进行雕刻,或者在核桃壳上雕刻。这种在小“核”上施展技艺的民间工艺品,被人们赞誉为“鬼工神技”。桃核自古有辟邪镇灾的功能,故人们喜爱佩戴其饰品,因此发展成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桃核微雕,既是收藏精品,又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NO.3 高密泥彩塑

高密泥彩塑 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最后这各泥塑的品种逐渐增多,有“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鸡”“鸭”等动物,也有“白蛇传”“孙悟空”“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色,使其生动活泼.从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属品,而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手工艺术品了.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 庄泥塑又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和着色上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吏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
NO.4 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年画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花鸟山水、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诸如吉祥如意、欢庆新年、恭喜发财、宝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象亲人的祝福、好友的问候,构成了农民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杨家埠木版年画体裁形式新颖多样,从大门上的武门神、影壁墙上的福字灯、房门上的美人条、金童子到房间内的中堂、灶王、炕头画等,无所不及,无处不有。
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杨家埠木版年画分钩描、刻版、印刷3道工序,初期为小案子坐印,后改为大案子站印。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间接地记录下了中国民居和民间社会生活的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NO.5 山东剪纸

高密剪纸、临沂剪纸、滨洲剪纸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更有特点的是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褥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让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近乡村剪花的样子。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  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近代,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的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那若断苦连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种凡人难以达到的绝妙。
NO.6
肥城桃木工艺品 桃木在我国民间文化和信仰上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桃木亦名“降龙木”、“鬼怖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伐邪制鬼材料。传说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我国最早的春联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几千年来,桃木就有镇灾避邪之说,被称为神木。古人曾称桃木为仙木,传说桃木是巨人夸父追日渴死,手中之杖所化。更有传说,后羿被自己的徒弟逢蒙所杀,逢蒙暗算后羿的工具就是桃木杖,后羿死后上升为神,神名宗布。手牵猛虎,统领检查万鬼,为鬼王。鬼中凡有作恶之鬼,便会被猛虎吃掉,桃木可杀鬼王,当可避鬼。自从桃木辟邪的传说流传开来。
NO.7 芯子灯

芯子灯这一文化底蕴丰厚的民间艺术,从明代盛行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为了能使这一民间舞蹈表演形式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地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该表演也被列入第一批青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第二批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NO.8 阴阳板

阴阳板
NO.9 吕剧

吕剧是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名“化装扬琴”、“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坐腔扬琴)发展演变而来。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戏曲改革中由山东省戏改组定名吕剧。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
  2007年10月中旬,首届吕剧文化艺术节在吕剧的故乡——山东省东营市成功举办
NO.10 济南刺绣

济南刺绣 刺绣,又名“针(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为战国时期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两件绣品。 济南刺绣,亦称鲁绣,是山东著名的传统刺绣,也是我国刺绣工艺史上记载最早的绣种之一。 济南刺绣,素以丝绣、发绣著称。特别是发绣,足以人的头发作绣线,工艺细腻,绣出的中国山水墨画,风格秀雅,栩栩如生。
NO.11泰山玉雕
泰山玉(英文名称taishan jade),产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山麓,主要分布在石腊村、界首村一带。泰山玉形成于太古宇新太古代阜平期南涝坡超单元西店子单元,岩性为变辉石橄榄岩,形成时间距今二十五亿三千六百万年。形成过程为深源岩浆沿构造侵入,富镁超基性岩受高温气体——液体作用变质而成,属变质超基性岩浆矿床。秦汉以前,泰山玉就已闻名华夏, 据《山海经》记载:“泰山其上多玉·····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水玉”。《山海经》之后,对泰山玉有明确描述的是魏晋时期曹植的诗作《驱车篇》:“驱车掸驽马,东到奉高城。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上有涌醴泉,玉石扬华英……”,五代时期,道书《福地记》中曾记载:“泰山多芝草、玉石。”直到当代人撰写《五岳志》,还有“泰山方圆四十四,多芝美玉石”的记载。据考证,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大汶口的先民们就已经用泰山玉制作出了碧玉铲、臂环、佩饰等艺术品。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小的泰山玉玉斧实物现藏于遇石记博物馆。
NO.12泰山石雕

泰山石外表多见不规则卵形,结晶颗粒较粗,纹理清晰,画面突出,对比色调强烈,备阳刚豪放气概。细品之,则见泰山供石如母体泰山的壮美,绝不以巧秀悦人,色彩古朴如中国水墨画的清高淡雅。或山水,或人物,或文字,或鸟兽,各得其妙。由于粗犷,泰山石在适当的视觉距离更显现出中国画大写意的神韵。《石雅》说,泰山“麻石中有文如阿拉伯数字者,泰山也称之文字花岗石”。文字花岗石在泰山石中占有一定比例;观其书法,当见线条奇异,铁划银钩,力透石背,刚柔相济,可使人领悟先甲骨,胜钟鼎,颜、柳、米、蔡犹不及的天书风采。“岱岳美名五洲扬,千载神说接大荒,中华奇石数不尽,唯有泰山石敢当”。神秘而粗犷的泰山石有25亿年历史,是最古老的岩石之一。泰山石是“天下第一山”——泰山母亲的子孙,博得观赏大雅之美名,实得益于母体泰山在中华民族中的神山地位。炎黄先民在泰山布灵石,焚柴草,行祭礼,是属原始的灵石崇拜。自秦始皇登临泰岱立石颂德,其后历朝天子,封禅而置石者,代不乏人。千百年来,上至天子权贵,下到乡民游子,他们立泰山石行封禅大典,压泰山石乞子求福,供泰山石膜拜神灵,取泰山石为基作台,以泰山石镇斋镇馆等,于是乎逐渐将对泰山的崇拜信仰与泰山的赏石文化自然融合起来。


1楼2017-10-04 01: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