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张婉婷:探索空间大 观众需培养(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5月21日00:34 新京报
作为《电影之歌》的导演,张婉婷早年在纽约大学读书时,本身就是先读戏
剧,然后再去读电影的;后来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看过大量优秀的英国舞台剧。
记者5月20日分别电话采访了该剧的舞美设计叶锦添和导演张婉婷。前者更注重一
些高科技手段在这个艺术领域的运用和如何吸收外来技术与民族特色的融合问题
,身为导演的张婉婷显然更多谈及音乐剧本身和她的观众。
叶锦添:吸收外来技术表达民族感情
认为高科技手段需要用,艺术借鉴也无所谓,但要抓住自己民族的文化。
新京报:你现在为多媒体电影音乐剧《电影之歌》做舞台设计,关于流行视
觉元素在音乐舞台剧中该怎么运用,包括流行视觉元素对流行音乐剧类型界定的
作用有多大?
叶锦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艺术开始探索科技的新发展,他们开始研究
装置艺术,还有一些电子技术,当时出现了观念艺术,于是多种形态和技术都运
用在了舞台上,包括现代艺术的元素。
到七十年代的时候,舞台剧的表现手法就已经非常丰富了,而且舞台剧是和
电影分开的,于是舞台中出现了一些纯艺术的新科技表现手法。但这仅限于西方
,中国起步很晚,当国外已经很成熟的时候,中国还谈不上发展,还是在吸收和
借鉴。
新京报:所谓多媒体舞台剧或者音乐舞台剧,他们是否是两种概念,而流行
视觉元素对于舞台剧的界定起到了多大作用,或者说这种界定是否也受别的因素
的影响。
叶锦添:我觉得这些都是观众的看法,现在每一个地方文化都有它的传统,就
像《茶馆》,是很早期的舞台剧,但到现在还在演,而现在一些新的作品,一些
是在沿用以前的方法。但多媒体加入了非常多的科技元素,改变了以前那种方法
。所以他不只是对白,像《茶馆》是以对白为主的舞台艺术,它不是音乐剧,所
以它不会牵扯太多的技术,但是舞台如果用影像放出来,没有真的道具布景,它
提供的是新的视觉效果,这就是多媒体产生的作用。
新京报:当然本身也得是“剧”。
叶锦添:当然,“剧”中的多媒体是投影、灯光和戏剧都在发展。
新京报:就是把布景、舞台、装置、多媒体都一块集合在一起了,而不仅仅
是电影投影和剧情相衔接那么简单。
叶锦添:对,它是让舞台出现新的艺术形态的手段,让舞台视觉更为丰富。多
媒体在内地的发展现在多限于Fashing鄄Show、展览等。
新京报:除了多媒体之外咱们所说的舞台上的视听元素还包括哪些呢?
叶锦添:多媒体只是一个技术,它的手段是通过一些新的特技来完成,其实
是大型机械和布景的结合,时装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视觉元素,还有新的美学风格
,媒介、观念、音响等等。
新京报:你创作的时候是不是也考虑怎样来适合内地观众的口味?
叶锦添:当然有考虑,我觉得国内目前的舞台设计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在这
里每做一步都会牵扯很多事情,干扰艺术创作。
新京报:你怎么看这次为电影百年音乐剧做的设计?
叶锦添:电影百年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是又一次寻找解决问题
的途径,但内地的舞台设计也有可取之处,比如它的严谨,传统,尤其是布景画
和美工,很有特色。
新京报:观众审美需求可能需要更新的东西,需要更容易刺激他们感官的东
西,你是不是希望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
叶锦添:是的,主要就是要加入新的想法。我觉得不管是在香港、台湾甚至
国外,能像国内一样做经费充足的大型演出已经越来越少,但目前,我觉得国内
还是比较希望看到新的东西,它的创作力度还在,但因为是过渡期,所以许多想
法都很难到位。
我的意思是,国内的探索空间很大,但是也很累,好多工序都要重新开始创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5月21日00:34 新京报
作为《电影之歌》的导演,张婉婷早年在纽约大学读书时,本身就是先读戏
剧,然后再去读电影的;后来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看过大量优秀的英国舞台剧。
记者5月20日分别电话采访了该剧的舞美设计叶锦添和导演张婉婷。前者更注重一
些高科技手段在这个艺术领域的运用和如何吸收外来技术与民族特色的融合问题
,身为导演的张婉婷显然更多谈及音乐剧本身和她的观众。
叶锦添:吸收外来技术表达民族感情
认为高科技手段需要用,艺术借鉴也无所谓,但要抓住自己民族的文化。
新京报:你现在为多媒体电影音乐剧《电影之歌》做舞台设计,关于流行视
觉元素在音乐舞台剧中该怎么运用,包括流行视觉元素对流行音乐剧类型界定的
作用有多大?
叶锦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艺术开始探索科技的新发展,他们开始研究
装置艺术,还有一些电子技术,当时出现了观念艺术,于是多种形态和技术都运
用在了舞台上,包括现代艺术的元素。
到七十年代的时候,舞台剧的表现手法就已经非常丰富了,而且舞台剧是和
电影分开的,于是舞台中出现了一些纯艺术的新科技表现手法。但这仅限于西方
,中国起步很晚,当国外已经很成熟的时候,中国还谈不上发展,还是在吸收和
借鉴。
新京报:所谓多媒体舞台剧或者音乐舞台剧,他们是否是两种概念,而流行
视觉元素对于舞台剧的界定起到了多大作用,或者说这种界定是否也受别的因素
的影响。
叶锦添:我觉得这些都是观众的看法,现在每一个地方文化都有它的传统,就
像《茶馆》,是很早期的舞台剧,但到现在还在演,而现在一些新的作品,一些
是在沿用以前的方法。但多媒体加入了非常多的科技元素,改变了以前那种方法
。所以他不只是对白,像《茶馆》是以对白为主的舞台艺术,它不是音乐剧,所
以它不会牵扯太多的技术,但是舞台如果用影像放出来,没有真的道具布景,它
提供的是新的视觉效果,这就是多媒体产生的作用。
新京报:当然本身也得是“剧”。
叶锦添:当然,“剧”中的多媒体是投影、灯光和戏剧都在发展。
新京报:就是把布景、舞台、装置、多媒体都一块集合在一起了,而不仅仅
是电影投影和剧情相衔接那么简单。
叶锦添:对,它是让舞台出现新的艺术形态的手段,让舞台视觉更为丰富。多
媒体在内地的发展现在多限于Fashing鄄Show、展览等。
新京报:除了多媒体之外咱们所说的舞台上的视听元素还包括哪些呢?
叶锦添:多媒体只是一个技术,它的手段是通过一些新的特技来完成,其实
是大型机械和布景的结合,时装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视觉元素,还有新的美学风格
,媒介、观念、音响等等。
新京报:你创作的时候是不是也考虑怎样来适合内地观众的口味?
叶锦添:当然有考虑,我觉得国内目前的舞台设计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在这
里每做一步都会牵扯很多事情,干扰艺术创作。
新京报:你怎么看这次为电影百年音乐剧做的设计?
叶锦添:电影百年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是又一次寻找解决问题
的途径,但内地的舞台设计也有可取之处,比如它的严谨,传统,尤其是布景画
和美工,很有特色。
新京报:观众审美需求可能需要更新的东西,需要更容易刺激他们感官的东
西,你是不是希望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
叶锦添:是的,主要就是要加入新的想法。我觉得不管是在香港、台湾甚至
国外,能像国内一样做经费充足的大型演出已经越来越少,但目前,我觉得国内
还是比较希望看到新的东西,它的创作力度还在,但因为是过渡期,所以许多想
法都很难到位。
我的意思是,国内的探索空间很大,但是也很累,好多工序都要重新开始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