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十方院的故事
清末民初,庙产兴学政策的实施,十方院开始走向衰败。当时十方院在南关外,离正阳城南门还有一段距离,在战乱年代,这里很不安全。民国元年就计划在十方院建学校,考虑到安全问题,没有办成。
民国二年(1913)年末,白朗主力经正阳城西南窜,战火烧到十方禅院,以广然法师为代表的从僧,被迫逃往城北五里的一片松树林中,广然法师也在那里圆寂,并安葬在那里。这就是现在的和尚寨的来历。广然法师是民国正阳县佛教会会长,因为他的圆寂,佛教会没有活动。因政治革新,庙废僧散。残破不堪。尚余一片荒楼。徵君故里碑一;舍宅想前贤匾一。(指1935年以前)
后来南关小学在这里办了一段时间,由于土匪的袭扰而停办。十方院在南关街最南面,再往南没有遮拦,一片荒野,土匪恶棍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可想而知庙里文物还能有吗?冯玉祥治理河南期间,县府奉令废庙产,拆寺院。时有僧众百余人。直到第二次冯玉祥主政河南时,十方院彻底消亡,变成了公产。
正阳县县立职业学校,建于民国元年,曾叫蚕桑学校、乙种农业技术学校等,时办时停,校址曾在山陕会馆、钟店法兴寺、大寺等。1945年在十方院复校。1948年底停办。
1948年4月中原野战军和地方部队,攻打县城,围了七昼夜,歼敌300余人后撤退。1949年2月12日四野和地方部队两千余人,围攻县城歼敌千余名,缴枪千余支后撤退。1949年3月12日解放正阳县城的前一天,国民党的两个营的兵力,利用十方院负隅顽抗,被全部歼灭在院内。阮勋率国民党军政人员南逃,正阳解放。
1949年6月,县成立第一家油厂——公私合营裕民油厂,厂址在南关十方院。1956年易名正阳油厂。县油厂发电除生产用外供二十多个单位用电。1956年电厂成立,1957年又与油厂合并,1963年4月县水电厂成立,1965年扩建迁至现电业局院内(南关酒厂对门)。1965年县税务局在油厂院内办酒厂,1968年县酒厂成立后移至油厂西。
清末民初,庙产兴学政策的实施,十方院开始走向衰败。当时十方院在南关外,离正阳城南门还有一段距离,在战乱年代,这里很不安全。民国元年就计划在十方院建学校,考虑到安全问题,没有办成。
民国二年(1913)年末,白朗主力经正阳城西南窜,战火烧到十方禅院,以广然法师为代表的从僧,被迫逃往城北五里的一片松树林中,广然法师也在那里圆寂,并安葬在那里。这就是现在的和尚寨的来历。广然法师是民国正阳县佛教会会长,因为他的圆寂,佛教会没有活动。因政治革新,庙废僧散。残破不堪。尚余一片荒楼。徵君故里碑一;舍宅想前贤匾一。(指1935年以前)
后来南关小学在这里办了一段时间,由于土匪的袭扰而停办。十方院在南关街最南面,再往南没有遮拦,一片荒野,土匪恶棍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可想而知庙里文物还能有吗?冯玉祥治理河南期间,县府奉令废庙产,拆寺院。时有僧众百余人。直到第二次冯玉祥主政河南时,十方院彻底消亡,变成了公产。
正阳县县立职业学校,建于民国元年,曾叫蚕桑学校、乙种农业技术学校等,时办时停,校址曾在山陕会馆、钟店法兴寺、大寺等。1945年在十方院复校。1948年底停办。
1948年4月中原野战军和地方部队,攻打县城,围了七昼夜,歼敌300余人后撤退。1949年2月12日四野和地方部队两千余人,围攻县城歼敌千余名,缴枪千余支后撤退。1949年3月12日解放正阳县城的前一天,国民党的两个营的兵力,利用十方院负隅顽抗,被全部歼灭在院内。阮勋率国民党军政人员南逃,正阳解放。
1949年6月,县成立第一家油厂——公私合营裕民油厂,厂址在南关十方院。1956年易名正阳油厂。县油厂发电除生产用外供二十多个单位用电。1956年电厂成立,1957年又与油厂合并,1963年4月县水电厂成立,1965年扩建迁至现电业局院内(南关酒厂对门)。1965年县税务局在油厂院内办酒厂,1968年县酒厂成立后移至油厂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