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鲁南科教文化创新示范区》基本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相关要求,按照枣庄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枣庄学院新校区建设,对新城长江路以南区域开展概念性规划研究。规划从产城融合、功能引导、城市布局、生态培育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充分吸取国内同类区域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有效促进我市新旧动能转换相关工作。
项目规划范围在长江路以南、长白山路以西、新郯薛路以北、祁连山路以东的区域,用地面积约15.4平方公里;东侧拓展研究至店韩路与万亩榴园景区对接,拓展范围7.9平方公里。
规划目标为淮海经济区高端人才中心、齐鲁高端人才聚集区、京沪经济走廊人才硅谷,为尽快实现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市政府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并向省发改申请新旧动能转换创新示范区专项资金,规划后立即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鲁南产学研服务中心、实验中心、人才公寓及相关配套,中心实现高校信息与枣庄境内企业需求信息共享,为高校和企业搭建需求平台。在搭建平台的同时,后期将引导高校和企业在园区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围绕枣庄十大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尽快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相关研究机构,引导高端人才向园区集中。深化园区环境与竞争力,借助高铁优势,加快对接新一轮高校扩张布局,引进高质量的985、211在园区建校,在枣庄学院、北中医的基础上,再引一所综合性985、211院校,同时紧盯省属高校发展动向,申请省政府在政策上优先布局枣庄,奠定区域人才培养竟争力。吸引高端人才在枣庄创业和就业,加快引进高校驻枣机构、人才培训中心、各大高校大学科技孵化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等机构,在枣庄实现最大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更加高效的科研环境,引进更多优秀科研团队,服务社会、服务枣庄,依托园区,以聚集人才为重点,陆续建设留学生创业园、科研成果异地转化中心、人才科技信息中心、人才资源交流中心、科技硅谷、产学研实验中心,目前枣庄各产业领军人才团队还比较分散,跟据规划将陆续进驻园区。
项目规划范围在长江路以南、长白山路以西、新郯薛路以北、祁连山路以东的区域,用地面积约15.4平方公里;东侧拓展研究至店韩路与万亩榴园景区对接,拓展范围7.9平方公里。
规划目标为淮海经济区高端人才中心、齐鲁高端人才聚集区、京沪经济走廊人才硅谷,为尽快实现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市政府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并向省发改申请新旧动能转换创新示范区专项资金,规划后立即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鲁南产学研服务中心、实验中心、人才公寓及相关配套,中心实现高校信息与枣庄境内企业需求信息共享,为高校和企业搭建需求平台。在搭建平台的同时,后期将引导高校和企业在园区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围绕枣庄十大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尽快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相关研究机构,引导高端人才向园区集中。深化园区环境与竞争力,借助高铁优势,加快对接新一轮高校扩张布局,引进高质量的985、211在园区建校,在枣庄学院、北中医的基础上,再引一所综合性985、211院校,同时紧盯省属高校发展动向,申请省政府在政策上优先布局枣庄,奠定区域人才培养竟争力。吸引高端人才在枣庄创业和就业,加快引进高校驻枣机构、人才培训中心、各大高校大学科技孵化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等机构,在枣庄实现最大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更加高效的科研环境,引进更多优秀科研团队,服务社会、服务枣庄,依托园区,以聚集人才为重点,陆续建设留学生创业园、科研成果异地转化中心、人才科技信息中心、人才资源交流中心、科技硅谷、产学研实验中心,目前枣庄各产业领军人才团队还比较分散,跟据规划将陆续进驻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