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骨堆;南风喃 ,北海北,北海有墓碑。”
燕国北冥县与西丹的交界处有座大山,因着长年飘雪,北冥县的作物经常减产,人们望着能够多收粮食,就叫它南山。这南山顶上总是传出悲戚的歌声:“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骨堆;南风喃 ,北海北,北海有墓碑。”传言,因为威武大将军葬于此,所以那时将军在地下为战死西丹的勇士们颂歌,希望燕国的将领们永远不要忘记那场惨烈的战争。
青衣男子撑着伞,一步一步攀爬着,漫天的大雪散落在他撑着的伞上,还有他的脚边。四周白茫茫的一片,远处的山峰隐隐约约的还传来悲戚的歌声。
山夫扛着才砍不久的柴,小心翼翼的探着步,正行在半山腰,却望见了那青色的身影。伞下的容颜俊秀,两道齐鬓的剑眉下,一双眸子深如古井,淡色的薄唇轻轻抿着,眉宇间是浑然天成的霸气。
那山夫不禁看呆了。
许是注意到一旁的目光,青衣男子抬了抬头,倒是“噗嗤”一笑,原是那山夫呆愣愣的立在那里,连身上积满了雪也不知道,活脱脱一个雪人。
青衣男子执着伞,继续向前走去。山夫跟着那道身影转头,不禁感叹道:“仙人啊!”
男子略勾了勾唇,不语,仍向山上走去。山夫想起这南山的传言,想着这仙人怕也是要去一探究竟,又念着与山顶那人的约定,立时拐了个弯,拦住了男子。
“你这是何故?”男子心有不解。
“公子怕是要上山去吧!”
“与汝何干?”
“公子,这大雪天气,您还是早些下山的好,待天黑了,山路怕是很难走了。”
“无妨,我本是要在山顶住上一晚,明日下山也不迟。”
绕过山夫,青衣男子再次向前攀爬着。山夫想要阻拦,去奈何背上的柴早已沉积了不少的雪,无法转身。山夫叹息一声,又是个不休之人。
良久,山夫也再次走向山下去。那踩出的脚印不久又被大雪覆盖,好似从未有人在此经过。空寂的山林中只余大雪纷飞,还有那遥远的“南山南,北秋悲......”
青衣男子到达山顶时,一眼就看见那靠在墓碑旁的白色身影。他静静地闭着眼,均匀的呼吸昭示着他正做着一个好梦。青衣男子转身走向墓旁的小木屋,院子里种着冬梅。
青衣男子从屋内取了件披风,披在那人的身上。而后从院中折了枝梅,搁在那墓碑下。
人间离别易岁时,只梅枝,勿相思。
《燕本•宪宗》:宪宗十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宁国公吴世勋出征西丹,于西丹大峡谷遭围困。西丹铁骑重重包围着整个峡谷,燕军粮草告急。十日后宁国公率一小分队向南突围,在洛水河畔深中数剑而亡,时年二十又五。宪宗痛失知己藉爱将,悲痛不已,追加谥号威武大将军,依宁国公生前所言,若是战死沙场,将他葬于南山。如此,既可眺望着西北蛮夷的进攻,也可远远地看着他此生最爱之人。同年,宁国公生前好友,大理寺卿张艺兴亦辞官远去,从此,在无人知其所踪。
“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骨堆;南风喃 ,北海北,北海有墓碑。”
燕国北冥县与西丹的交界处有座大山,因着长年飘雪,北冥县的作物经常减产,人们望着能够多收粮食,就叫它南山。这南山顶上总是传出悲戚的歌声:“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骨堆;南风喃 ,北海北,北海有墓碑。”传言,因为威武大将军葬于此,所以那时将军在地下为战死西丹的勇士们颂歌,希望燕国的将领们永远不要忘记那场惨烈的战争。
青衣男子撑着伞,一步一步攀爬着,漫天的大雪散落在他撑着的伞上,还有他的脚边。四周白茫茫的一片,远处的山峰隐隐约约的还传来悲戚的歌声。
山夫扛着才砍不久的柴,小心翼翼的探着步,正行在半山腰,却望见了那青色的身影。伞下的容颜俊秀,两道齐鬓的剑眉下,一双眸子深如古井,淡色的薄唇轻轻抿着,眉宇间是浑然天成的霸气。
那山夫不禁看呆了。
许是注意到一旁的目光,青衣男子抬了抬头,倒是“噗嗤”一笑,原是那山夫呆愣愣的立在那里,连身上积满了雪也不知道,活脱脱一个雪人。
青衣男子执着伞,继续向前走去。山夫跟着那道身影转头,不禁感叹道:“仙人啊!”
男子略勾了勾唇,不语,仍向山上走去。山夫想起这南山的传言,想着这仙人怕也是要去一探究竟,又念着与山顶那人的约定,立时拐了个弯,拦住了男子。
“你这是何故?”男子心有不解。
“公子怕是要上山去吧!”
“与汝何干?”
“公子,这大雪天气,您还是早些下山的好,待天黑了,山路怕是很难走了。”
“无妨,我本是要在山顶住上一晚,明日下山也不迟。”
绕过山夫,青衣男子再次向前攀爬着。山夫想要阻拦,去奈何背上的柴早已沉积了不少的雪,无法转身。山夫叹息一声,又是个不休之人。
良久,山夫也再次走向山下去。那踩出的脚印不久又被大雪覆盖,好似从未有人在此经过。空寂的山林中只余大雪纷飞,还有那遥远的“南山南,北秋悲......”
青衣男子到达山顶时,一眼就看见那靠在墓碑旁的白色身影。他静静地闭着眼,均匀的呼吸昭示着他正做着一个好梦。青衣男子转身走向墓旁的小木屋,院子里种着冬梅。
青衣男子从屋内取了件披风,披在那人的身上。而后从院中折了枝梅,搁在那墓碑下。
人间离别易岁时,只梅枝,勿相思。
《燕本•宪宗》:宪宗十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宁国公吴世勋出征西丹,于西丹大峡谷遭围困。西丹铁骑重重包围着整个峡谷,燕军粮草告急。十日后宁国公率一小分队向南突围,在洛水河畔深中数剑而亡,时年二十又五。宪宗痛失知己藉爱将,悲痛不已,追加谥号威武大将军,依宁国公生前所言,若是战死沙场,将他葬于南山。如此,既可眺望着西北蛮夷的进攻,也可远远地看着他此生最爱之人。同年,宁国公生前好友,大理寺卿张艺兴亦辞官远去,从此,在无人知其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