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理,那么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别人打破,以上是“破窗效应”,环顾四周,我们的身旁似乎存在这种效应,干净整洁的街道,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这些垃圾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也起到了纵容更多人毫不犹豫,毫不羞愧地扔更多垃圾。我们可以得知一个道理:任何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都在传递着一种导致不良现象无限拓展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那些不痛不痒的小毛病,会在日积月累中爆发给你一个承受不了的结果。
酷暑时买个雪糕却找不到垃圾桶,你是不是会若无其事的直接扔掉呢?走路时嗑下的瓜子壳,你又会不会随便找一个小角落随手而挥撒呢?地面的果皮纸屑就这样越来越多,我们也离优雅、文明、公德越来越远。但不少人会想:环境早就脏了,我们的这点垃圾根本起不到关键作用。其实,人和环境之间是互动的,环境的好坏就是人的行为的表现,更是起到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程度高低的作用。现在我们很多人抱怨社会道德环境恶劣,可是他们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谈举止,他们紧紧的盯住社会的阴暗面,结果自己的心灵也变得狭隘和阴暗,正如尼采所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与恶龙缠斗久,自身亦化作恶龙。”。
我知道当你看见满目疮痍的接到街道时内心五味杂陈,但是当我们无法选择环境,甚至无力去改变环境时。我还可以努力使自己不要成为一扇破窗,既不当第一个扔垃圾的人,也不能当那随大流扔垃圾的人。而是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也尽可能提醒别人不乱扔垃圾。
但即使破窗原理再强大也抵不过你自觉所做的“21天效应”。何为“21天效应”,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者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的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为21天效应。第1到7天,你需要十分刻意的提醒自己不乱扔垃圾,第7到21天或许你仍需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但21天后垃圾入桶里成为你心中的潜意识行为。与此同时,你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也许你的努力能让街道整洁如新。
我希望有一天能够看到,墙上不再有各类杂乱无章的办证的小广告,而是干净洁白;街道不是垃圾成山而是焕然一新。环卫工不是起早贪黑,努力打扫而是只要稍稍清理一下,把垃圾运到垃圾车里。捡起别人扔下的垃圾,不会被别人指指点点,不会孤单无助。只要有我们的努力,有我们的持之以恒,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明鉴优选和您一直在路上,为了我们的环境,努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