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在线吧 关注:19贴子:222
  • 3回复贴,共1

【东吴在线】机器人HR?你能相信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目前,关于机器人取代人类的消息甚嚣尘上,前后有阿法狗打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富士康开展“机器人工厂计划”、谷歌、微软等互联网巨头争相布局机器人风口,有媒体分析称,机器人将取代越来越多的人力工作,人类也将逐步被机器人所取代。
事实上,机器人的确是渗入了人类工作的各个领域。近日,微软小冰甚至当起了HR,16个小时面试初筛1.2万人,成功挑战了一支专业HR团队的招聘效率。所有这些都让一些人更加坐立不安,难道连HR也要被机器人取代吗?
据《2015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人力资源部门自身都认为人力资源部门的绩效较低,只有 28% 的高管认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是有效的。大量的市场需求滋生了机器人HR,如今,机器人并不只抢走人类的工作,它们也开始向人类发放工作岗位了。


IP属地:上海1楼2017-10-27 11:08回复
    参加招聘行业的任何一场活动,你都会发现空气中弥漫着像“机器学习”、“大数据”和“预测分析”这样的字眼。在招聘中使用这些工具的理由很简单。机器人招聘者可以快速筛选数以千计的应聘者,效率远高于人类。它们还能做到更加公平。因为它们不会像人类那样带着有意或无意的偏见,它们会招聘到一批更多元化和择优录用的员工。
    但在实际运用中,虽然微软小冰当起了HR并体现了超高的工作效率,但分析不难发现,小冰提问应聘者的问题几乎是雷同,无非是自我介绍、工作经历、应聘原因、对职位的理解、薪资要求等。相关人士表示,小冰类似于阿法狗,是通过嵌套的算法和逻辑,以计算机分析应聘者的匹配程度,然后将应聘者的匹配程度、专业技能程度提供给人类。
    但HR并不仅仅是筛选简历那么简单,关于人的管理与运用,这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它的服务对象是人,服务者也是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除了程序化的劳动外,还会涉及到情感因素和多方位综合判断,而机器人由于在情感领域、认知领域的缺陷,显然无法替代这一类型工作。再加上HR的工作涉及面十分广泛,不禁包含了人才招聘、管理、培训、还有人才的激励等各个方面,长时间内HR会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终只能作为HR助手的方式存在。


    IP属地:上海2楼2017-10-27 11:08
    回复
      首先,任何机器学习的算法,并不会比它所学习的训练数据更好。以学术研究者Colin Lee今年向媒体发布的博士论文为例,他分析了44.1769万份成功和不成功的求职申请,建立了一个准确度达70%至80%的模型,可预测哪些应聘者会被邀请参加面试。该新闻稿称,这一算法潜在可用作工具,用于在筛选大量简历的过程中避免“人为错误和无意识偏见”。
      但这样的程序模型依然会吸收最初招聘决定中的人为职场偏见。例如:如果历史数据显示,女性雇员在工作岗位上停留的时间大大少于男性雇员(可能因为当她们有了孩子便会离职),算法就有可能利用那些性别指向明确的属性,得出对女性不利的结果。应聘者住址与办公室之间的距离如何?这也可能是预测该雇员出勤率和在公司服务年限的不错的预测因素;但它可能也会在无意间歧视某些群体,因为不同的住宅社区有不同的种族和年龄特征。
      这些现象提出了一个棘手问题:在理性和非有意的情况下,歧视是否错误?这是一个模糊的法律领域。在美国,根据“差别影响”(disparate impact)原则,貌似中立的雇佣实践若超出比例地伤害了“受保护阶层”,即为不合法,即便雇主并非有意歧视。但雇主若能证明该做法有很强的商业理由,就能为自己成功辩护。如果使用算法的意图仅仅是为相关职位招募最佳人选,那可能是个足够好的辩护理由。


      IP属地:上海3楼2017-10-27 11:09
      回复
        话虽如此,那些希望拥有更多元化的员工队伍的雇主,显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只需把招聘交给电脑去做。假如这正是他们想要的,那他们也得把数据运用得更富想象力一些。比如说,与其将他们自己的公司文化设为既定条件,进而寻找统计学上最有可能在该文化中成功的人选,不如找到相关数据显示,一支更为多元化的员工队伍在哪些情况下会成功。


        IP属地:上海4楼2017-10-27 1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