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之“滑”,文字记载,始见《山海经》之山经·北山经,开头第二段:“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赤背......。”由此可见,滑这个字最早是指发源于求如山上的水。顺便提一句,其中提到,这里盛产一种鱼,其实按现在的理解可能是一种鳝鱼,由于产于滑水,故名滑鱼,因这种鱼引申出来“滑”的另一种含义:滑不溜秋,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化过程。山海经内容大多属于上古传说,其地理准确性、可信性不高,具体滑水是不是今天流经滑县城北的卫河,有待考证。
关于古代滑县还有什么记载呢,司马迁《史记》载:夏帝孔甲立刘累为豕韦国君以养龙,龙死,刘累惧,逃鲁山隐居姓刘。在夏朝,豕韦国的一部分大概就在今天滑县境内,有一个人叫刘累,会养龙,孔甲就把他封到豕韦国专门给皇家养龙,后来龙死了一条,刘累怕被降罪,就逃了。这段记载很生动,或许龙本就是一种类似于恐龙的爬行动物,只不过经过历代不断地渲染已经变样了。值得一提的是“豕韦国”也就是以猪为图腾的古国名,后来竟然变成了养龙的地方,有意思。刘累也是关于刘姓比较早的记载了,被刘氏族谱尊为十八世祖。
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里提到,黄帝之庶子箴姓,封国于滑,这是最早的以滑命名的方国。后来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当时滑方应该还是保持原来的统治的,后来到了周成王时代,由于成王年幼,由周公旦辅佐,称为摄政王时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成王在周公旦的辅佐下国力渐强,遂向东拓土,大概在周成王三年,灭掉了箴姓滑方,将周公第八子封伯爵采邑于滑,是为姬姓滑国。
在春秋时代,滑国由于地处平原,无险可守,易攻难守,乃兵家逐鹿的战场,滑县境内势力不断易主,滑国处于大国之间,欲求自保,就不得寻求靠山,早期是郑国的附庸国。但这样的政策也有过改变。公元前640年,郑国因为滑国的背叛而攻入滑国都邑。滑国重新服从郑国,但郑国军队回国后,滑国再一次倒向卫国。公元前636年,郑国再一次讨伐滑国。周天子为滑国求情(滑伯与周天子都是姬姓宗室)。这导致了之后周天子和郑文公之间的战争。
由于战乱,滑国在大国之间的倾轧中如临石危卵,滑国族人遂向周天子的方向迁徙,由滑迁都到费 (今偃师市),公元前627年,在秦穆公攻打郑国的战争中,躺枪被灭国,当时秦军东出是要去灭宋国的,没想到碰到了一个人牵着一群牛,说是宋国使者(其实是牛贩子),问你们是过来换防的吧,君上特派我牵这些牛来犒赏三军。秦军一听就傻了,本来是偷袭行动,以为行踪暴露,只好回师,在回师途中顺带灭了迁都至费的滑国。
历史上有迁国迁名的习惯,所以有很多带“滑”的地方,可能就是这些箴姓、姬姓族人到了其他地方,还以故国为名。就像美国的新奥尔良,就是当年的法国奥尔良人在美洲建立的一座城市。 在战国时代,滑县境内势力不断易主,由早期的晋国,后来的卫国,以及战国后期的魏国。
直至秦始皇统一天下,设白马县。
汉承秦制,之后数百年至三国。关羽白马坡斩颜良文丑的古战场就在今滑县南。
隋唐以后设滑州,一直到明初。
明初,由于战乱,滑县境内人口骤减,十室九空,洪武七年降州为县。
清雍正三年,滑县改属河南卫辉府。
中华民国3年,简化行政,滑县隶属豫北道(道在唐代相当于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1月,县政府自万集村迁至道口镇,隶属平原省濮阳专区。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滑县复归河南省,仍属濮阳专区。
1986年2月,改属安阳市。
2014年属河南省直管县。
关于古代滑县还有什么记载呢,司马迁《史记》载:夏帝孔甲立刘累为豕韦国君以养龙,龙死,刘累惧,逃鲁山隐居姓刘。在夏朝,豕韦国的一部分大概就在今天滑县境内,有一个人叫刘累,会养龙,孔甲就把他封到豕韦国专门给皇家养龙,后来龙死了一条,刘累怕被降罪,就逃了。这段记载很生动,或许龙本就是一种类似于恐龙的爬行动物,只不过经过历代不断地渲染已经变样了。值得一提的是“豕韦国”也就是以猪为图腾的古国名,后来竟然变成了养龙的地方,有意思。刘累也是关于刘姓比较早的记载了,被刘氏族谱尊为十八世祖。
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里提到,黄帝之庶子箴姓,封国于滑,这是最早的以滑命名的方国。后来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当时滑方应该还是保持原来的统治的,后来到了周成王时代,由于成王年幼,由周公旦辅佐,称为摄政王时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成王在周公旦的辅佐下国力渐强,遂向东拓土,大概在周成王三年,灭掉了箴姓滑方,将周公第八子封伯爵采邑于滑,是为姬姓滑国。
在春秋时代,滑国由于地处平原,无险可守,易攻难守,乃兵家逐鹿的战场,滑县境内势力不断易主,滑国处于大国之间,欲求自保,就不得寻求靠山,早期是郑国的附庸国。但这样的政策也有过改变。公元前640年,郑国因为滑国的背叛而攻入滑国都邑。滑国重新服从郑国,但郑国军队回国后,滑国再一次倒向卫国。公元前636年,郑国再一次讨伐滑国。周天子为滑国求情(滑伯与周天子都是姬姓宗室)。这导致了之后周天子和郑文公之间的战争。
由于战乱,滑国在大国之间的倾轧中如临石危卵,滑国族人遂向周天子的方向迁徙,由滑迁都到费 (今偃师市),公元前627年,在秦穆公攻打郑国的战争中,躺枪被灭国,当时秦军东出是要去灭宋国的,没想到碰到了一个人牵着一群牛,说是宋国使者(其实是牛贩子),问你们是过来换防的吧,君上特派我牵这些牛来犒赏三军。秦军一听就傻了,本来是偷袭行动,以为行踪暴露,只好回师,在回师途中顺带灭了迁都至费的滑国。
历史上有迁国迁名的习惯,所以有很多带“滑”的地方,可能就是这些箴姓、姬姓族人到了其他地方,还以故国为名。就像美国的新奥尔良,就是当年的法国奥尔良人在美洲建立的一座城市。 在战国时代,滑县境内势力不断易主,由早期的晋国,后来的卫国,以及战国后期的魏国。
直至秦始皇统一天下,设白马县。
汉承秦制,之后数百年至三国。关羽白马坡斩颜良文丑的古战场就在今滑县南。
隋唐以后设滑州,一直到明初。
明初,由于战乱,滑县境内人口骤减,十室九空,洪武七年降州为县。
清雍正三年,滑县改属河南卫辉府。
中华民国3年,简化行政,滑县隶属豫北道(道在唐代相当于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1月,县政府自万集村迁至道口镇,隶属平原省濮阳专区。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滑县复归河南省,仍属濮阳专区。
1986年2月,改属安阳市。
2014年属河南省直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