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题一:午门前讲故宫(历史沿革中明清两朝概况;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紫禁城的布局;午门及午门广场)
(历史沿革中明清两朝概况;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紫禁城的布局;)
故宫位于北京的市中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是明清两朝的皇宫。自明成祖朱棣迁都于此,先后共有明朝14位皇帝,清朝10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国家,长达五个世纪之久。时至今日故宫是中国乃至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它是帝王权力的象征,更是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故宫又名紫禁城。“紫”是指紫微垣,据说是天帝所居住的宫殿,被称为“紫宫”。《后汉书》中又说:“天有紫微宫,上帝之居所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所以皇帝应天象而建皇宫,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禁”是指禁地,皇宫里森严戒备,万民莫入,由此得名。
紫禁城工程的设计和营造是以南京皇宫为蓝本,但规模更为庞大。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宫殿房屋8704间。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墙外绕以宽52米的护城河,称“筒子河”。城墙四正方位各开一城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可用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来形容其结构的复杂。整个角楼犬牙交错、勾心斗角、精美异常。
紫禁城内建筑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中的“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中轴对称”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城内建筑依据布局及功用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城的南半部是“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左右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前朝”;北半部是“内廷”,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和外西路的建筑为主(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也称“后寝”。午门外东侧设有太庙(现劳动人民文化宫),是皇帝祭祖的场所;而西侧设有社稷坛(现中山公园),是皇帝祭祀社稷的场所。
紫禁城建成后,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永乐十九年,紫禁城刚启用不到百日,前朝三大殿就被一场大火烧毁了。此后紫禁城也经常失火。直至到了清朝,朝廷特别重视防火。首先对所有重要建筑进行防火结构的改造;其次是建立火班,定时进行消防演练,以防不测;然后并配备了消防器材,如增加太平缸,在主要建筑周围陈设激桶等。这些措施比较有效地防止了重大火灾的发生,使紫禁城一直保持着金碧辉煌。
(历史沿革中明清两朝概况;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紫禁城的布局;)
故宫位于北京的市中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是明清两朝的皇宫。自明成祖朱棣迁都于此,先后共有明朝14位皇帝,清朝10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国家,长达五个世纪之久。时至今日故宫是中国乃至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它是帝王权力的象征,更是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故宫又名紫禁城。“紫”是指紫微垣,据说是天帝所居住的宫殿,被称为“紫宫”。《后汉书》中又说:“天有紫微宫,上帝之居所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所以皇帝应天象而建皇宫,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禁”是指禁地,皇宫里森严戒备,万民莫入,由此得名。
紫禁城工程的设计和营造是以南京皇宫为蓝本,但规模更为庞大。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宫殿房屋8704间。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墙外绕以宽52米的护城河,称“筒子河”。城墙四正方位各开一城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可用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来形容其结构的复杂。整个角楼犬牙交错、勾心斗角、精美异常。
紫禁城内建筑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中的“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中轴对称”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城内建筑依据布局及功用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城的南半部是“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左右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前朝”;北半部是“内廷”,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和外西路的建筑为主(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也称“后寝”。午门外东侧设有太庙(现劳动人民文化宫),是皇帝祭祖的场所;而西侧设有社稷坛(现中山公园),是皇帝祭祀社稷的场所。
紫禁城建成后,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永乐十九年,紫禁城刚启用不到百日,前朝三大殿就被一场大火烧毁了。此后紫禁城也经常失火。直至到了清朝,朝廷特别重视防火。首先对所有重要建筑进行防火结构的改造;其次是建立火班,定时进行消防演练,以防不测;然后并配备了消防器材,如增加太平缸,在主要建筑周围陈设激桶等。这些措施比较有效地防止了重大火灾的发生,使紫禁城一直保持着金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