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猫导游栖息地吧 关注:4贴子:55
  • 2回复贴,共1

午门前讲故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声明为转帖


IP属地:北京1楼2017-10-30 17:29回复
    故宫题一:午门前讲故宫(历史沿革中明清两朝概况;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紫禁城的布局;午门及午门广场)
    (历史沿革中明清两朝概况;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紫禁城的布局;)
    故宫位于北京的市中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是明清两朝的皇宫。自明成祖朱棣迁都于此,先后共有明朝14位皇帝,清朝10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国家,长达五个世纪之久。时至今日故宫是中国乃至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它是帝王权力的象征,更是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故宫又名紫禁城。“紫”是指紫微垣,据说是天帝所居住的宫殿,被称为“紫宫”。《后汉书》中又说:“天有紫微宫,上帝之居所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所以皇帝应天象而建皇宫,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禁”是指禁地,皇宫里森严戒备,万民莫入,由此得名。
    紫禁城工程的设计和营造是以南京皇宫为蓝本,但规模更为庞大。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宫殿房屋8704间。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墙外绕以宽52米的护城河,称“筒子河”。城墙四正方位各开一城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可用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来形容其结构的复杂。整个角楼犬牙交错、勾心斗角、精美异常。
    紫禁城内建筑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中的“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中轴对称”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城内建筑依据布局及功用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城的南半部是“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左右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前朝”;北半部是“内廷”,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和外西路的建筑为主(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也称“后寝”。午门外东侧设有太庙(现劳动人民文化宫),是皇帝祭祖的场所;而西侧设有社稷坛(现中山公园),是皇帝祭祀社稷的场所。
    紫禁城建成后,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永乐十九年,紫禁城刚启用不到百日,前朝三大殿就被一场大火烧毁了。此后紫禁城也经常失火。直至到了清朝,朝廷特别重视防火。首先对所有重要建筑进行防火结构的改造;其次是建立火班,定时进行消防演练,以防不测;然后并配备了消防器材,如增加太平缸,在主要建筑周围陈设激桶等。这些措施比较有效地防止了重大火灾的发生,使紫禁城一直保持着金碧辉煌。


    IP属地:北京2楼2017-10-30 17:30
    回复
      (午门及午门广场)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建筑就是紫禁城的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午位(正南方),故称午门。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分上下两部分。下面城台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人称这种规制为“明三暗五”。五个门洞各有用途: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通过殿试选拔出的状元、榜眼、探花可从中门出宫以示褒扬。东侧门供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三品以下官员按文东武西出入东西掖门。金殿传胪时候,文武进士分单双号,单号进左掖门,双号进右掖门。城台上正中有重檐庑殿顶城楼一座,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两观城台上建连檐通脊明廊各13间,明廊南北各有一座鎏金宝顶的四角攒尖崇楼与正中城楼联成一体,俗称“五凤楼”。午门城台上正殿东侧陈钟,西侧置鼓,以为皇帝祭祀、文物百官上大朝之用。每遇大型活动则钟鼓齐鸣,气势辉弘。
      午门是举行重要活动的地方。一类是逢年过节与官民同乐的活动。如明朝时皇帝每逢正月十五会赐宴百官,立春、端午、重阳等节庆,宫中会赐糕饼、悬花灯;另一类是正式的典礼。清朝时在此主要进行两项重要活动:一为颁朔礼,即颁布第二年历书的典礼。二为凯旋献俘礼,是朝廷在重大军事活动中取得胜利后,为了安民心、振国威举行的庆典活动。
      午门广场前有五个门,正南为端门,东面有阙左门、太庙右门,西面有阙右门、社稷坛左门。广场两侧剩余房屋称之为朝房,是当时政府机构的办公用房。我们常常听到“推出午门,斩首示众”的说法,其实午门前从未斩过人。而明朝的“廷杖”是在午门前实施的。廷杖就是对在朝廷上违逆了皇帝意志的大臣用棍子打的刑罚,处罚地点在午门外御路西墀之下。廷杖时,由主管东厂兼司礼监太监和锦衣卫使监刑,宣旨后行刑。清朝没有实行这种刑罚制度。明朝时,其中有两次廷杖轰动朝野。一次是在正德年间劝阻明武宗朱厚照南巡的大臣被处以廷杖之刑,一次被打158人,死15人;另一次是明嘉靖三年,因“大礼仪”事件,廷杖大臣134人,死17人。


      IP属地:北京3楼2017-10-30 17: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