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埠(二)
挖桥桩基坑
早上四点左右,当工友们都还在熟睡的时候,做饭的小张已经起床了,漱洗罢,重复着每天一成不变的工作,添水做饭,揉面蒸馍,切菜烹调,工地大灶,虽不能做的合大众口味儿,但也得保持卫生健康。
五点半后,小张已经利索地把馍菜汤都做好了。就到各个工棚门口高声吆喝着“起床,吃饭了!”上点儿岁数的工友听到叫声,都开始起床穿衣服了。只有那晚上只顾贪玩,在工棚里打牌,或者是跑到长江埠镇上打桌球的小青年们,还赖在床上不想起来,嘴里嘟囔着说“小张真是个叫明鸡,周扒皮!”小张听后,也只能苦笑,工地领导交代过的事情,我办到了,倒落了个周扒皮的坏名声。最多回一句:“你爱起不起,我是饭做好了,也通知你们了,你起不起,不管我的事儿。”
吃过早饭,工地带班出来分活,谁干啥活拿啥工具,把几个小组长交代清楚。我们几个刚来的,分配到几个地方,但都是挖桩坑,扛上铁锨,随着大伙走上铁路桥,往前走一段路,下一陡坡,就算是到工地了。上夜班的工友,看着我们上班,拿起自己的工具,没精打采的往坑上走。
站在坑边往坑里看,桩坑已经挖有六七米深了。由于是河底滩涂,挖上来的都是泥巴,又堆放在桩坑四周不远的地方,这桩坑虽说已经挖了几天了,但是这两天一直没看到出活,出工倒是不少,在坑边上的淤泥压力作用下,坑底没大,反而看着却小了。工地带班领导看到这种情况,也是心急火燎的。中铁七局项目部的领导们看了,也是说:“这样不行,得再想个办法才好,不然这样,出力不出工,也赶不出来速度,更提前不了工期!”经过现场几个领导临时研究,决定让一部分人挖坑,一部分人出来轮换担泥巴,把坑上周边的泥巴往远的地方担运,来减轻坑上周边的压力。
有了这个方法,工地带班让一个组长开始执行这个方案。找来做扁担的横木,用绳子栓在两头,下面打个大结。另找来几十个编织袋,用两根同样长绳子绑了四个角,兜起来,就是简单的担运工具,做好的三个人一组,一个人挖泥往编织袋上装,两个人担,几趟下来,担泥巴的工友已经开始呲牙咧嘴地说不好受,泥巴太重,担的又多又远,这活担一天下来,肩膀非红肿脱皮不可,挖泥巴的工友扭过头,捂着嘴巴偷偷的坏笑。带班小组长又规定,每个人担五十担,轮换挖泥的工友再担,这样谁都不吃亏,挖泥巴的开始苦笑了,也不敢再往编织袋上多装泥巴了,他现在装的多,到时候轮换着人家挖泥巴,人家也不是省油的灯。三个人就这样轮换着担,担的泥巴也是越来越少了,往编织袋里放泥多了,人家也不担呀!
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在这个挖泥挖的热火朝天的河床上,没有一丝一毫的风刮过来,晒的人是越来越没了精力,竟然开始有人把锨把往地上一放,坐在那里开始休息了。一看有人休息,多数人都开始效仿,没多大时候,一个桩坑的工友们都放下手里的铁锨,或站或坐,原地休息开了。
坐在一起的,开始说起了昨晚去长江埠镇上看到的新闻。没去的,说起了在工棚里打牌的战果输赢。几个上了岁数的,开始说起了三国水浒。没说的人,点上支烟,慢慢的品味着,听着旁边人讲的故事新闻,或是笑话,来打发着劳累而无聊的时间。看看时间,快十二点了,已有工友陆陆续续走出桩坑,向陡坡上走去,我们也就丢开手里的工具,随着众工友,往工棚方向走去。
端着碗,坐在河沿边的公路上,边吃边看着这个工地。工地两头是两个堤坝形桥墩,河床上用编织袋围起来一个大大的场地,高出河面一米左右,有一米多宽,在有水流的地方,还挖有小坑,放个水泵在里面,往外抽水,整个工地看着空旷和枯燥。由于这段铁路刚建的时候,拐弯过紧,两边铁轨水平相错太多,导致火车到这里都需要减速才能通过,为以后的火车提速埋下了隐患,所以才决定重修这段铁路,新建两个涵洞,在河床上再增加几个桥桩。现在先做的是桥桩基坑的活,钻桩的已经把桩钻好,下了钢筋笼,浇了混凝土,剩下的就是挖到一定的位置,灌上混凝土,再在上面支模板浇筑桥墩,我们现在做的可以说是先期工程,挖桥墩基坑。

挖桥桩基坑
早上四点左右,当工友们都还在熟睡的时候,做饭的小张已经起床了,漱洗罢,重复着每天一成不变的工作,添水做饭,揉面蒸馍,切菜烹调,工地大灶,虽不能做的合大众口味儿,但也得保持卫生健康。
五点半后,小张已经利索地把馍菜汤都做好了。就到各个工棚门口高声吆喝着“起床,吃饭了!”上点儿岁数的工友听到叫声,都开始起床穿衣服了。只有那晚上只顾贪玩,在工棚里打牌,或者是跑到长江埠镇上打桌球的小青年们,还赖在床上不想起来,嘴里嘟囔着说“小张真是个叫明鸡,周扒皮!”小张听后,也只能苦笑,工地领导交代过的事情,我办到了,倒落了个周扒皮的坏名声。最多回一句:“你爱起不起,我是饭做好了,也通知你们了,你起不起,不管我的事儿。”
吃过早饭,工地带班出来分活,谁干啥活拿啥工具,把几个小组长交代清楚。我们几个刚来的,分配到几个地方,但都是挖桩坑,扛上铁锨,随着大伙走上铁路桥,往前走一段路,下一陡坡,就算是到工地了。上夜班的工友,看着我们上班,拿起自己的工具,没精打采的往坑上走。
站在坑边往坑里看,桩坑已经挖有六七米深了。由于是河底滩涂,挖上来的都是泥巴,又堆放在桩坑四周不远的地方,这桩坑虽说已经挖了几天了,但是这两天一直没看到出活,出工倒是不少,在坑边上的淤泥压力作用下,坑底没大,反而看着却小了。工地带班领导看到这种情况,也是心急火燎的。中铁七局项目部的领导们看了,也是说:“这样不行,得再想个办法才好,不然这样,出力不出工,也赶不出来速度,更提前不了工期!”经过现场几个领导临时研究,决定让一部分人挖坑,一部分人出来轮换担泥巴,把坑上周边的泥巴往远的地方担运,来减轻坑上周边的压力。
有了这个方法,工地带班让一个组长开始执行这个方案。找来做扁担的横木,用绳子栓在两头,下面打个大结。另找来几十个编织袋,用两根同样长绳子绑了四个角,兜起来,就是简单的担运工具,做好的三个人一组,一个人挖泥往编织袋上装,两个人担,几趟下来,担泥巴的工友已经开始呲牙咧嘴地说不好受,泥巴太重,担的又多又远,这活担一天下来,肩膀非红肿脱皮不可,挖泥巴的工友扭过头,捂着嘴巴偷偷的坏笑。带班小组长又规定,每个人担五十担,轮换挖泥的工友再担,这样谁都不吃亏,挖泥巴的开始苦笑了,也不敢再往编织袋上多装泥巴了,他现在装的多,到时候轮换着人家挖泥巴,人家也不是省油的灯。三个人就这样轮换着担,担的泥巴也是越来越少了,往编织袋里放泥多了,人家也不担呀!
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在这个挖泥挖的热火朝天的河床上,没有一丝一毫的风刮过来,晒的人是越来越没了精力,竟然开始有人把锨把往地上一放,坐在那里开始休息了。一看有人休息,多数人都开始效仿,没多大时候,一个桩坑的工友们都放下手里的铁锨,或站或坐,原地休息开了。
坐在一起的,开始说起了昨晚去长江埠镇上看到的新闻。没去的,说起了在工棚里打牌的战果输赢。几个上了岁数的,开始说起了三国水浒。没说的人,点上支烟,慢慢的品味着,听着旁边人讲的故事新闻,或是笑话,来打发着劳累而无聊的时间。看看时间,快十二点了,已有工友陆陆续续走出桩坑,向陡坡上走去,我们也就丢开手里的工具,随着众工友,往工棚方向走去。
端着碗,坐在河沿边的公路上,边吃边看着这个工地。工地两头是两个堤坝形桥墩,河床上用编织袋围起来一个大大的场地,高出河面一米左右,有一米多宽,在有水流的地方,还挖有小坑,放个水泵在里面,往外抽水,整个工地看着空旷和枯燥。由于这段铁路刚建的时候,拐弯过紧,两边铁轨水平相错太多,导致火车到这里都需要减速才能通过,为以后的火车提速埋下了隐患,所以才决定重修这段铁路,新建两个涵洞,在河床上再增加几个桥桩。现在先做的是桥桩基坑的活,钻桩的已经把桩钻好,下了钢筋笼,浇了混凝土,剩下的就是挖到一定的位置,灌上混凝土,再在上面支模板浇筑桥墩,我们现在做的可以说是先期工程,挖桥墩基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