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与碧口兵变
2017-07-26 来源:陇南日报
董云飞
碧口镇位于白龙江下游,曾为“甘肃四大名镇”之一。是甘川交通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80多年前,一次由共产党人策动的兵变就发生在这里,史称“碧口兵变”。
一、弃文从武谋报国,英勇善战立军功。
何处,又名何玉民,字戒僧。1907年出生于武山县城一个农民家庭,少聪颖,勤学习,酷爱武术。常读经典,崇仰英雄民族气节,因目睹广大民众备受兵荒马乱之苦,逐渐萌生了救国救民的爱国思想。
1926年,何处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考入冯玉祥部下张维玺十三师学兵营,当了士兵。1928年春,随张维玺部队由陕西潼关开到河南郑州参加北伐战争。在历次战斗中,出生入死,英勇善战。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何处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屡立战功,升任手枪营营长,时年23岁。
冯玉祥在中原大战失败后下野,西北军瓦解。此时,汉中已经有了中共党组织的革命活动,何处受到一些革命影响,逐渐萌生了兵变的思想。他和其老乡杨叔华二人曾密谋起义,由于疏忽大意,起义之事暴露。何处遂率领七八十个人返回甘肃,在天水袭击了马廷贤第三军军长马入龙部,收缴了部分枪支弹药,带领百十个人由甘泉寺向西开走,驻扎于武、礼、岷三县交界的岷县马坞镇,在此扩充兵员,很快发展到千余人。
二、义举高旗敢锄奸、志为陇民解倒悬。
何处在马坞镇驻扎时,岷县地方军阀鲁大昌派员联络他,何处遂把部队带到陇西,接受鲁大昌改编,任鲁大昌部国民党新编十四师第一旅第二团团长,驻防陇西、渭源一带。在驻守渭源县期间,武山县驻扎的马廷贤第二军马应全师的700余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931年9月13日,何处率部经过一夜急行军,奇袭武山,铲除了马应全这个祸患,百姓誉之为“神兵何团”。
1932年初夏,中共中革军委秘密派到西北地区孙蔚如部搞兵运工作的共产党员靖任秋和武志平,在渭源县“点验”鲁大昌部队时,认识了何处。何处年轻有为,思想进步,他们在一起谈论国事很是投契,三人结成好友。靖任秋和武志平在离开陇西之前,建议何处把部队设法移防到接近四川的地方,发展部队和购置军火都比较方便,何处同意并积极争取向这一地区发展。中共陕西省委派人积极与何处联系,何处也通过同共产党员和党组织多次接触,更加坚定了革命的理想,也明确了部队发展的方向。鲁大昌对何处的行动有了觉察,感觉此人留在岷县附近,恐将成为后患,遂令何处由陇西移防武都。
当时,驻守武都的城防司令王佑邦,是鲁大昌的“把兄弟”,在武都纵兵为患,无恶不作。因此,何处决定首先消灭王佑邦,铲除鲁大昌在武都的势力。1932年12月上旬,何处率部抵达武都,当晚,王大摆筵席,为何处接风洗尘,酒阑席散,何处乘王不备,连夜派兵包围了王的司令部,缴了警卫连枪支,逮捕了王佑邦。第二天晚上,何处将王以“逃匪”罪名枪毙在武都南河堤(即白龙江河堤)水神庙前。鲁大昌在得知王被杀,对何处痛恨不已,无奈鞭长莫及,只得停发何处部队薪饷,何处遂与鲁大昌断绝关系。
何处闻知红四方面军已到川北,决定继续向南发展,伺机发动起义,投靠共产党。在侦知文县城关驻有投靠川军二十九军田颂尧的何济民,文县中寨驻有蓝全兴的土匪队伍后,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退了这两支队伍,占领了文县和碧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