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德州市社会物流总额达12868.7亿元 增幅列全省第四位
2017-03-22 17:59大众网
情况表
饼状图
大众网德州3月22日讯(记者 翟岩)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业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与综合竞争力的衡量指标之一。大众网记者从德州市统计部门获悉,德州市物流业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发展,物流业所需的环境和市场条件都已经初具雏形,物流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6年,德州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868.7亿元,列全省第九位;同比增长11%,增幅列全省第四位;比2012年增长59.2%,年均增长12.3%。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经济的稳定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近年来,德州市物流运势总体良好,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商贸园区和商品交易批发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德州经济的一大特色,成为辐射周边地区较大的物流集散地和劳动力、商品、资金流、信息的中心,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成为促进物流业规模化发展的助推力。2016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868.7亿元,列全省第九位;同比增长11%,增幅列全省第四位;比2012年增长59.2%,年均增长12.3%。
空间格局逐步完善
作为山东的北大门,德州一直发挥着鲁西北冀东南区域枢纽的作用,山东省将德州定位为七大省级物流节点和六大物流区域的核心城市。并将禹城市和齐河县确定为山东省县级物流节点城市。德州市具有“三纵三横”的铁路交通网以及高速公路交通网,19条四通八达的国省道,形成了“一核、两带、三组团”的现代物流空间格局。一核依托德州市城区铁西物流园区、东北城物流园区、新华商贸物流园区、京沪高铁物流园区的物流枢纽集散能力,强化德州市实现多式联运无缝衔接及开展各种增值物流服务的能力,带动德州中心城区物流板块的发展。两带是指京沪铁路、高铁物流增长带,鲁冀边界物流促进带,依托京沪铁路、德龙烟铁路、德滨高速及沿线省道等交通干线,贯穿13个县市区中心镇街节点,构建与环渤海经济圈、济南都市圈以及冀东南、黄三角区域相联接的物流发展带,强化德州物流“南融北接”、“东进西扩”能力。三组团具体主要有济德经济物流组团、黄三角物流组团、冀东南物流组团,十个县市全部覆盖,主要涵盖了化工产品物流、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新能源等七个领域,分别对接济南、黄三角、京津冀和联动半岛经济区冀东南的物流组团,形成工业物流和商业物流集聚组团的发展态势。
园区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德州市逐渐形成了以物流园区中转为结点,过境运输和区内运输协调发展的物流格局。全市已建成各类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场站及配送中心132个,形成了诸如东北城物流园、山东盖世冠威国际物流园、九达物流园、美安储运物流园、普洛斯国际物流园、平原铁路物流园、德州资通综合物流园、庆云国际物流园等多个大型物流园区。2016年,德州市营业收入过千万的物流园区达到20多家,煤炭、木材物流园区规模和交易额均居全省前列,并建有粮食、棉花、化肥、食糖等国家级储备仓库。一批传统运输、仓储、联运企业通过模式创新、流程再造和服务延伸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华南城集团、北京铁路局等国内知名企业来德州建设物流园区,一批实力强、知名度高的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德州,聚集效应逐步显现,提高了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
建议:加大财力人力投入和政策扶植力度 发挥物流业的联动效应
近年来,虽然德州市的物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物流业整体起步较晚,物流业还存在服务设施有待完善、行业管理不够规范、物流企业缺大少强竞争力不强、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同时,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以及德州市周边的济南、聊城、滨州等已经成为物流节点城市,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发展物流业,这对德州市的物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对此,德州市统计部门分析人员建议,德州市物流业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立足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运输状况。大力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投入与应用,加之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以及物联网在各地区的投入与建设,政府等相关部门企业更应该借势发展信息技术,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另外,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德州市物流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政府需要对进入物流园区的物流企业和重点商贸物流项目,要有适当的政策倾斜,给予扶持,在土地、税收和融资等方面给予提供扶持,鼓励其做大做强。同时,拓宽物流人才的培养引进渠道,充分发挥物流业的联动效应,加快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实现有效的集约,降低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