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吧 关注:36,472贴子:1,265,459
  • 13回复贴,共1

来自真空的力量,或无中生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是真空?
按其词源本义是虚空,即一无所有的空间;按现代物理的观点,真空不空,其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物理内容。
一种说法是,当容器中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把低于大气压力的部分叫做真空,而容器内的压力叫绝对压力。
在这里我们只讨论物理真空
物理真空
  本指没有任何实物粒子存在的空间,但什么都没有的空间是不存在的。而假设你把一个空间的气体都赶跑,会发现还是不时有基本粒子在真空中出现又消失,无中生有。物理上的真空实际上是一片不停波动的能量之海。当能量达到波峰,能量转化为一对对正反基本粒子,当能量达到波谷,一对对正反基本粒子又相互湮灭,转化为能量。



1楼2009-02-16 11:13回复
    经常有人犯先验的错误,认为真空就是什么也没有,纯粹的为思而思.其他你再怎么说,他都说你错了.
    在宇宙中远离星球,陨石带,和宇宙尘埃的空间里,我们可以认为那里是真空的.
    在不考虑宇宙射线与其他实体物质穿越那个区域的时候,
    那片区域里到底都会发生些什么呢,又有些什么呢?


    2楼2009-02-16 11:19
    回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卡西米尔效应(Casimir effect)
      简单地说,卡西米尔效应(Casimir effect)就是在真空中两片平行的平坦金属板之间的吸引压力。这种压力是由平板之间空间中的虚粒子(virtual particle)的数目比正常数目减小造成的。
      称虚粒子(virtual particle),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它们在真空中不断产生又不断湮灭,是有转眼又无.它们是正反基本粒子成对出现的.


      3楼2009-02-16 11:27
      回复
        黑洞之所以不黑,就是因为其够远的周边的真空区域里,正反基本粒子产生后,部分基本粒子被黑洞吸引,而部分基本粒子逃逸出去,失去成对湮灭的可能,从而使得间接观察黑洞成为可能.


        4楼2009-02-16 11:30
        回复
          原理
          根据量子电动力学(一门在非常小的规模上描述宇宙行为的理论),真空中到处充满着称作“零点能”的电磁能,这正是麦克莱希望加以利用的能量。“零点能”中的“零”指的是,如果把宇宙温度降至绝对零度(宇宙可能的最低能态),部分能量就可能保留下来。实际上,这种能量是相当多的。物理学家对究竟有多少能量仍存在分歧,但麦克莱已经计算出,大小相当于一个质子的真空区所含的能量可能与整个宇宙中所有物质所含的能量一样多。


          5楼2009-02-16 11:32
          回复
            实验测量
            1948年,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卡西米尔(Hendrik Casimir, 1909-2000)提出了一项检测这种能量存在的方案。从理论上看,真空能量以粒子的形态出现,并不断以微小的规模形成和消失。在正常情况下。真空中充满着几乎各种波长的粒子,但卡西米尔认为,如果使两个不带电的金属薄盘紧紧靠在一起,较长的波长就会被排除出去。接着,金属盘外的其他波就会产生一种往往使它们相互聚拢的力,金属盘越靠近,两者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强,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卡西米尔效应。1996 年,物理学家首次对它进行了测定,实际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十分吻合。


            6楼2009-02-16 11:34
            回复
              卡西米尔效应:来自真空的力量
                影像提供及版权:Umar Mohideen (U. California at Riverside)
                说明:这颗小圆球提供了宇宙将一直膨胀下去的证据。这颗直径稍比百分之一公分大的球,会在真空能量起伏的感应下,移向表面平坦的平滑区域。这种吸引力被称为卡西米尔效应,它的发现者在五十年前提出这种效应,目的在了解为什么像蛋黄酱一样的液体,流动的速度为何会如此的慢。不过现在已经有相当多的证据显示,宇宙中大部份能量密度的形态仍然未知,目前暂时被称为是暗能量。虽然目前对暗能量的形态和起源几乎完全未知,不过科学家认为它可能和空间本身所产生的真空起伏有关,或者说与卡西米尔效应有关联。这种巨大但神秘的暗能量,在重力上会排斥所有的物质,因此可能会造成宇宙不停地膨胀的结果。了解真空起伏,是现在科学研究的最前缘课题,它不但有助于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宇宙,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防止微机械零件粘着在一起的方法。


              7楼2009-02-16 11:35
              回复
                真空零点能的发现意味着真空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可以随时迸发出一些“物质”,如正负电子对,这样的电子对如果相遇,则会互相湮灭,消失得无影无踪。从科学的角度看,由各种粒子组成的物质世界,很有可能是从真空的“无”中产生出来的。国际广义进化论研究小组负责人、著名系统哲学家E ·拉兹洛在其著作《微漪之塘》中表述了类似的观点。
                 
                如果我们熟悉老子的思想,对这样的观念将不会有陌生感。老子《道德经》中,对这种“无中生有”的思想有着详细的论述。如:“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对“无”的状态也有详细描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可以看出,老子同样认为“无”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而是有“其中有精”,并且“其精甚真”。这和现代科学的结论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8楼2009-02-16 11:39
                回复
                  但是如果我们只考察道家与科学中说到的“无”,往往难于理解,我们无法想象所谓的“无”是一种什么概念,而“无”中的能量又是如何而来?老子也许知道,但是却没有进一步的阐述。
                   
                  我们从佛学角度来考察,这一切都很容易理解了。在佛学中,现象世界的“有”,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如梦幻泡影,本质上只不过是真如本体的幻象而已。所以是“空”或者“无”,但“空”中有蕴含着“妙有”,此“妙有”既是我们的真如本体,若没有真如本体,现象的“有”不可能凭空而生。量子真空零点能就是真如本体的无限潜能的一种显现。
                  或者说真如本体就是量子真空零点能的一种说法。
                  无法命名,概而言之曰:真如本体
                  这样的联系思索,是有意义的.


                  9楼2009-02-16 11:44
                  回复
                    科学无法释义佛教理论,可是反之就可以吗?


                    10楼2009-02-16 13:39
                    回复
                      对于产生于同一世界的彼此,不论间距了多少时空,
                      终于是在人这里获得融会贯通.
                      并形成内部新的有序与无序组合,经过N多次的简单叠加分形.构成思维的机智(机制),进而再次扫描这个世界.
                      而产生于意识内部的真空冲动,假设有的话
                      是不是有如物质真空一样,起伏涨落.而与外界变化无关.
                      当然其最终产生的结果,是通过外部一系列彼此联系的世界而展现出来的.


                      11楼2009-02-16 15:14
                      回复
                        认真读完这个帖子,原来还和老子的思想有点关系。是科学和道教还有佛教观点的进一步联系,学习了。谢谢楼主,加精了!


                        12楼2009-02-16 20:16
                        回复
                          科技和中国古代思想的联系,很不错。


                          13楼2009-02-17 19:23
                          回复
                            无者,非人力所能感知,由无中生有观之,无亦有也,此无非彼无也。


                            14楼2009-02-17 22: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