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梵avada^ta-vasana,巴oda^ta-vasana,藏gos-dkar)】
《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在家人的别称。原意为白色之衣,后转指着白衣者,即指在家众。由于印度之在家人皆着白色衣服。因此称在家众为‘白衣’。相对于此,出家众则用染色衣,故称之为缁衣或染衣。因此,佛典中多以白衣为在家众之代用语。如《中本起经》卷上〈还至父国品〉云(大正4·154b)∶‘佛教比丘,莫亲白衣恋于家居,道俗异故。’《显扬圣教论》卷三(大正31·494c)∶‘在俗者,谓处家白衣,受用五欲,营构俗业,以自活命。’另据《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载,知印度人贵鲜白而轻杂彩。
又,《涅盘经会疏》卷十四有载,西域俗尚穿白衣,故亦称之为白衣。然而,中国及日本之服制与此有异,根据《佛像标帜义图说》卷上的记载,中国以白衣为贱者之服。然在日本,则非高贵之人不能穿着白衣。平民仅于祭礼、丧仪之时始着白衣,以表洁齐。此为日本之国风,因此日本僧人虽穿染衣,但于‘礼佛式’、‘入众法’之时,则以白衣衬于法服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