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金字塔建造之新见解
我认为金字塔由于历史久远,被人神秘化了,它的建造虽然壮观,工程量巨大,但技术上没有太多难度,按我设计的方法,完全可以使用当时的工具,再现这一伟大的工程。
下面是本人对金字塔建造几个谜题的设想,请专家指导:
一、巨石吊升之谜:
胡夫金字塔最为壮观,它相当于一座五十多层的大楼,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有的重达几十吨。
如此多的巨石,如此高的高度,是如何搬运抬升的?
我认为可以采取:配重垂井吊运法
这是一种化整为零、化繁为简的建造方法,古人“曹冲称象”,还有中国“僰人悬棺”等都有类似的智慧。如图:

简单的说就是在金字塔内部建立垂直竖井,随金字塔一起升高,利用吊架和滑动横梁(或滑轮),利用一袋袋累加的沙袋重量,把巨石拉上去。
这样的优点是:
1、由于是定滑轮原理,绳索路途相同,巨石到顶,吊箱正好到地,且可以通过添加沙袋稳住。
2、由于沙袋和巨石等重,几乎不需要耗费人力,就可以上下提升巨石,人力主要是平衡和控制交叉和方向。
3、沙袋、绳索、吊架可以重复使用,分工负责,提升效率。
4、除了运输沙袋外,几乎可以无视高度,几十米,一百多米,耗费时间和人力相差不大。
二、巨石运输之谜:
吉萨金字塔选址在尼罗河畔的吉萨高地,基础高地离尼罗河冲积平原距离100多米,冲积平原海拔高度20米,高地海拔60米,尼罗河水位高地18米,水面与金字塔基础高差42米(假设过去5000年河道虽然下切但水位无大的变化,既然选址在吉萨高地,估计30米以上的高差是有的。)
吉萨高地附近没有其他高处流下的水源,想修建水道引水上数十米高的高地基本不可能,就算修建密封船闸,可总不能用桶把水运上高地灌入水道吧?
所以古埃及人的运输水道应该是这么修建:如图:

在尼罗河平原处修建地面运河,直接引水行船;进入高地后,在厚土层下打洞,如同中国新疆的坎儿井,在地下40多米处修建平行水道,直通100米外的金字塔基础下和基础外,并在地下水道适当位置上,垂直向上修建竖井。
(在干旱坚实的土层下挖洞并不难,中国陕北的窑洞就是例子,但也要做好边墙石砌保护和穹顶的加固)
竖井建设成长方形,宽3米,长50米,方便以后吊架一字排开排放。
图中之所以设计2个垂直竖井,就是考虑到开始建设时物质需求巨大,为加快进度和方便准备的。金字塔基础内部竖井将会一直随金字塔建设同步提高,始终和建造平台处于一个平面,这样提升后的巨石就能很方便的平移到实际安装位置;外部竖井用于底部金字塔建设和杂物运输。
地下水道和竖井,均为建造辅助设施,在工程全部完工后,进行断水填埋和拆除。
三、巨石打磨之谜:
金字塔巨石接缝处严丝合缝,刀片难入,说明巨石边角均进行过仔细打磨,甚至在采石场就进行预装过,不断打磨调整,直至完美;然后编号记录,每块石头都有固定位置,锁定和周围石块的接触面,到建造现场再按设定好的放置。
但如此巨大和数量的巨石是如何打磨的呢?
古埃及人可能采用了下图的研磨工具:如图

利用采石场采石平面建造研磨平台,在平台中间打造圆形转孔,立柱为轴,四根横杆夹住一个标准金字塔模型,使用畜力作为转动动力,使用金刚砂或石英砂作为研磨剂。
这样,当畜力拉动研磨转盘转动时,巨石的底面就会和研磨平台进行研磨,利用石块自身的重力,以及研磨剂的作用下,研磨出平面光滑、斜面标准的金字塔石块。

上图是研磨巨石斜面的示意图,只要各台研磨转盘中间的标准金字塔模型相同,就能保证每块巨石斜面的角度完全相同。
底面、顶面、侧面的研磨方法基本相同。
此打磨方式省时省力,巧妙利用有限工具,人力和畜力的使用也很少。按建造金字塔所用的石灰石来说,选用石英砂和钻石砂,效率是很高的
同时,研磨的斜面、平面还相当标准。
四、金字塔塔顶建造之谜:
巨石一块一块吊运,金字塔建造平台一层层铺满,铺到竖井口时,可以利用各吊架相互配合,逐步升高竖井口,逐台升高吊架,调整吊索长度。
由于事先设计,金字塔基础内部的竖井横列在离中心点约2/3的位置上,竖井口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从金字塔斜面上伸出来,如图:

如上图,竖井继续升高,就会从金字塔的一侧伸出。此时的内部竖井就会变成外部平台,和金字塔斜面接触部分,先不放置斜面石,只是预留斜面石,并把斜面石横向放置在实际安装部分周围。
埃及人继续施工,一层层建造金字塔的塔尖部分,也同时建筑竖井的上层部分,二者同步升高,直到把金字塔塔尖的最后一块巨石安放完毕。
至此,金字塔主体基本完工,从金字塔的背面看,已经是一座完整的金字塔了。
地下水道和竖井的功能已经圆满完成,进入拆除和填埋阶段。
1、从地下水道入口外建造围堰,利用人力把水道中的积水排出地下水道,待完全干涸后,从水道入口运输砂石、泥土等杂物,从里到外,逐步填充水道,并层层夯实,直到完全掩埋,地表整理平整,消除痕迹。
2、已经突出金字塔外部的竖井平台,也开始逐步拆除,拆下的巨石,同样利用吊架反向操作,把巨石一块块吊下竖井下部,夯实基础后,层层摆放。
这样,竖井一层层变浅,金字塔外部的竖井平台一层层降低,如设计者计算精妙的话,竖井填满,金字塔外的竖井平台也基本拆除完毕,把最后几块带斜面的塔面石安置后,吊架、吊箱、工具等一架架顺着金字塔斜面抛下去,人员利用斜坡、绳索、石缝,攀援而下。
至此,金字塔主体建造完毕。剩下的进入内部装修和使用了。
五、金字塔建造测绘之谜:
金字塔的神秘,还体现到其建造非常规范,技术非常高,古人如何实现的?
我认为使用了下述测绘工具:

1、角度测量工具:利用木材制定很多相同的金字塔模型,中间分开就是角度尺,采石时、建造时,大家都使用完全相同的模型斜面,就能完美建造和标准模型一样的金字塔。
我猜想金字塔角度和高度的设定,就是在建造前制作标准模型时,根据设计者和决策者的个人美感、身体尺寸、习惯制定的。
一旦制定后,剩下的就是模仿和放大,从而做出一模一样比例的金字塔。
2、水平工具:交叉木材中挖槽,中间存水,利用液面高度来标定水平面。古人治水、建筑大多用它,历史基本与人类文明史相当。
标准金字塔模型和水平工具,在采石、磨制、和建造时都广泛使用,只要每个人都完全按照标准模型来制造,就能建造出高规格的金字塔。
六、建造金字塔可以使用的其他工具
毕竟是近5000年前,按历史推测处于奴隶社会,科学和技术相当有限,古埃及文化虽然辉煌,但也不可能出现超越时代的机械和工具。所以我认为金字塔建造中使用的工具极其简陋,主要有:
1、 修整建造的工具:一些简单的锤子、刀斧、锨、镐等,这些东西古埃及人在采石和建造宫殿时都有用。
2、 采石工具:根据古埃及遗留下来的方尖碑遗迹分析,广泛使用的采石工具应该是长柄器具。
3、 研磨工具和研磨剂:金字塔建造石块之间结合非常严密,刀片难入,因此巨石肯定经过研磨,并在研磨现场就进行拼接和调试,然后严格编号,到金字塔现场后按编号组装和建造。研磨剂采用金刚砂和石英砂,数千年前人类打磨玉石时就广泛采用。
4、 搬运的工具:
木船和木筏:利用水道运输巨石,就是简单的置放巨石于其上,利用撑篙和纤绳进行运输。金字塔外部就有木船的遗迹埋藏,估计是建造过程中损坏沉没的,后填埋水道时埋入地下的。
起吊木架:运用树干建造,如图,上部有一可转动木轴,插入两边圆孔,油脂润滑,作用如同滑轮。

配重木箱和沙袋:配重木箱采用木制或藤条编制,上部敞口可盛放沙袋,长2米宽1.5米高1米,容积3~5立方左右,可提拉;沙袋一般的布袋或皮袋均可,装满沙子后重一百斤上下,袋口捆扎有挂环,可提拉。

绳索:粗大结实的绳索,采用尼罗河畔普遍生产的纸莎草等植物,经过沤制去除杂质留下纤维来编织的绳索。
滚动滑木:笔直圆木制作,长2米左右,径粗15~20厘米,用于巨石平面移动时垫在下面。
撬棍和杠杆:木制或青铜制,用于短距离撬动巨石。
牛马:使用畜力拉动和研磨巨石。
综述:
这种方法可以完美的解决巨石打磨、巨石搬运和建造之谜,而且简易、高效,不需要复杂设备,现场也不需要庞大的工匠人数。
单纯金字塔建造工地,估算有一些精于建设的工匠和3000人辅助人力即可完成。
我认为:金字塔的建造难点在采石,而不是打磨、搬运和建造。
以上就是“配重垂井吊运法”建造金字塔的全过程,我认为也是古埃及人能够操作和使用的最好建造方式,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我相信使用上述的原始工具,现代人不借助现代科技,也能完美的重复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过程,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任何大规模的工程都会有遗迹留存,金字塔也不例外,沉船、地下水道、竖井痕迹,如真的采用本方法建造,就肯定会留下这些痕迹,如地下水道和竖井填埋时夯实不彻底,甚至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引起上部地表和建筑塌陷。
当然,也可能古人把竖井建设在金字塔基础外,但这样一来,效率就会降低,工程量就会增加很多,石材也会有很多浪费。
以上本人原创,欢迎感兴趣的一起讨论。QQ2625070139
我认为金字塔由于历史久远,被人神秘化了,它的建造虽然壮观,工程量巨大,但技术上没有太多难度,按我设计的方法,完全可以使用当时的工具,再现这一伟大的工程。
下面是本人对金字塔建造几个谜题的设想,请专家指导:
一、巨石吊升之谜:
胡夫金字塔最为壮观,它相当于一座五十多层的大楼,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有的重达几十吨。
如此多的巨石,如此高的高度,是如何搬运抬升的?
我认为可以采取:配重垂井吊运法
这是一种化整为零、化繁为简的建造方法,古人“曹冲称象”,还有中国“僰人悬棺”等都有类似的智慧。如图:

简单的说就是在金字塔内部建立垂直竖井,随金字塔一起升高,利用吊架和滑动横梁(或滑轮),利用一袋袋累加的沙袋重量,把巨石拉上去。
这样的优点是:
1、由于是定滑轮原理,绳索路途相同,巨石到顶,吊箱正好到地,且可以通过添加沙袋稳住。
2、由于沙袋和巨石等重,几乎不需要耗费人力,就可以上下提升巨石,人力主要是平衡和控制交叉和方向。
3、沙袋、绳索、吊架可以重复使用,分工负责,提升效率。
4、除了运输沙袋外,几乎可以无视高度,几十米,一百多米,耗费时间和人力相差不大。
二、巨石运输之谜:
吉萨金字塔选址在尼罗河畔的吉萨高地,基础高地离尼罗河冲积平原距离100多米,冲积平原海拔高度20米,高地海拔60米,尼罗河水位高地18米,水面与金字塔基础高差42米(假设过去5000年河道虽然下切但水位无大的变化,既然选址在吉萨高地,估计30米以上的高差是有的。)
吉萨高地附近没有其他高处流下的水源,想修建水道引水上数十米高的高地基本不可能,就算修建密封船闸,可总不能用桶把水运上高地灌入水道吧?
所以古埃及人的运输水道应该是这么修建:如图:

在尼罗河平原处修建地面运河,直接引水行船;进入高地后,在厚土层下打洞,如同中国新疆的坎儿井,在地下40多米处修建平行水道,直通100米外的金字塔基础下和基础外,并在地下水道适当位置上,垂直向上修建竖井。
(在干旱坚实的土层下挖洞并不难,中国陕北的窑洞就是例子,但也要做好边墙石砌保护和穹顶的加固)
竖井建设成长方形,宽3米,长50米,方便以后吊架一字排开排放。
图中之所以设计2个垂直竖井,就是考虑到开始建设时物质需求巨大,为加快进度和方便准备的。金字塔基础内部竖井将会一直随金字塔建设同步提高,始终和建造平台处于一个平面,这样提升后的巨石就能很方便的平移到实际安装位置;外部竖井用于底部金字塔建设和杂物运输。
地下水道和竖井,均为建造辅助设施,在工程全部完工后,进行断水填埋和拆除。
三、巨石打磨之谜:
金字塔巨石接缝处严丝合缝,刀片难入,说明巨石边角均进行过仔细打磨,甚至在采石场就进行预装过,不断打磨调整,直至完美;然后编号记录,每块石头都有固定位置,锁定和周围石块的接触面,到建造现场再按设定好的放置。
但如此巨大和数量的巨石是如何打磨的呢?
古埃及人可能采用了下图的研磨工具:如图

利用采石场采石平面建造研磨平台,在平台中间打造圆形转孔,立柱为轴,四根横杆夹住一个标准金字塔模型,使用畜力作为转动动力,使用金刚砂或石英砂作为研磨剂。
这样,当畜力拉动研磨转盘转动时,巨石的底面就会和研磨平台进行研磨,利用石块自身的重力,以及研磨剂的作用下,研磨出平面光滑、斜面标准的金字塔石块。

上图是研磨巨石斜面的示意图,只要各台研磨转盘中间的标准金字塔模型相同,就能保证每块巨石斜面的角度完全相同。
底面、顶面、侧面的研磨方法基本相同。
此打磨方式省时省力,巧妙利用有限工具,人力和畜力的使用也很少。按建造金字塔所用的石灰石来说,选用石英砂和钻石砂,效率是很高的
同时,研磨的斜面、平面还相当标准。
四、金字塔塔顶建造之谜:
巨石一块一块吊运,金字塔建造平台一层层铺满,铺到竖井口时,可以利用各吊架相互配合,逐步升高竖井口,逐台升高吊架,调整吊索长度。
由于事先设计,金字塔基础内部的竖井横列在离中心点约2/3的位置上,竖井口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从金字塔斜面上伸出来,如图:

如上图,竖井继续升高,就会从金字塔的一侧伸出。此时的内部竖井就会变成外部平台,和金字塔斜面接触部分,先不放置斜面石,只是预留斜面石,并把斜面石横向放置在实际安装部分周围。
埃及人继续施工,一层层建造金字塔的塔尖部分,也同时建筑竖井的上层部分,二者同步升高,直到把金字塔塔尖的最后一块巨石安放完毕。
至此,金字塔主体基本完工,从金字塔的背面看,已经是一座完整的金字塔了。
地下水道和竖井的功能已经圆满完成,进入拆除和填埋阶段。
1、从地下水道入口外建造围堰,利用人力把水道中的积水排出地下水道,待完全干涸后,从水道入口运输砂石、泥土等杂物,从里到外,逐步填充水道,并层层夯实,直到完全掩埋,地表整理平整,消除痕迹。
2、已经突出金字塔外部的竖井平台,也开始逐步拆除,拆下的巨石,同样利用吊架反向操作,把巨石一块块吊下竖井下部,夯实基础后,层层摆放。
这样,竖井一层层变浅,金字塔外部的竖井平台一层层降低,如设计者计算精妙的话,竖井填满,金字塔外的竖井平台也基本拆除完毕,把最后几块带斜面的塔面石安置后,吊架、吊箱、工具等一架架顺着金字塔斜面抛下去,人员利用斜坡、绳索、石缝,攀援而下。
至此,金字塔主体建造完毕。剩下的进入内部装修和使用了。
五、金字塔建造测绘之谜:
金字塔的神秘,还体现到其建造非常规范,技术非常高,古人如何实现的?
我认为使用了下述测绘工具:

1、角度测量工具:利用木材制定很多相同的金字塔模型,中间分开就是角度尺,采石时、建造时,大家都使用完全相同的模型斜面,就能完美建造和标准模型一样的金字塔。
我猜想金字塔角度和高度的设定,就是在建造前制作标准模型时,根据设计者和决策者的个人美感、身体尺寸、习惯制定的。
一旦制定后,剩下的就是模仿和放大,从而做出一模一样比例的金字塔。
2、水平工具:交叉木材中挖槽,中间存水,利用液面高度来标定水平面。古人治水、建筑大多用它,历史基本与人类文明史相当。
标准金字塔模型和水平工具,在采石、磨制、和建造时都广泛使用,只要每个人都完全按照标准模型来制造,就能建造出高规格的金字塔。
六、建造金字塔可以使用的其他工具
毕竟是近5000年前,按历史推测处于奴隶社会,科学和技术相当有限,古埃及文化虽然辉煌,但也不可能出现超越时代的机械和工具。所以我认为金字塔建造中使用的工具极其简陋,主要有:
1、 修整建造的工具:一些简单的锤子、刀斧、锨、镐等,这些东西古埃及人在采石和建造宫殿时都有用。
2、 采石工具:根据古埃及遗留下来的方尖碑遗迹分析,广泛使用的采石工具应该是长柄器具。
3、 研磨工具和研磨剂:金字塔建造石块之间结合非常严密,刀片难入,因此巨石肯定经过研磨,并在研磨现场就进行拼接和调试,然后严格编号,到金字塔现场后按编号组装和建造。研磨剂采用金刚砂和石英砂,数千年前人类打磨玉石时就广泛采用。
4、 搬运的工具:
木船和木筏:利用水道运输巨石,就是简单的置放巨石于其上,利用撑篙和纤绳进行运输。金字塔外部就有木船的遗迹埋藏,估计是建造过程中损坏沉没的,后填埋水道时埋入地下的。
起吊木架:运用树干建造,如图,上部有一可转动木轴,插入两边圆孔,油脂润滑,作用如同滑轮。

配重木箱和沙袋:配重木箱采用木制或藤条编制,上部敞口可盛放沙袋,长2米宽1.5米高1米,容积3~5立方左右,可提拉;沙袋一般的布袋或皮袋均可,装满沙子后重一百斤上下,袋口捆扎有挂环,可提拉。

绳索:粗大结实的绳索,采用尼罗河畔普遍生产的纸莎草等植物,经过沤制去除杂质留下纤维来编织的绳索。
滚动滑木:笔直圆木制作,长2米左右,径粗15~20厘米,用于巨石平面移动时垫在下面。
撬棍和杠杆:木制或青铜制,用于短距离撬动巨石。
牛马:使用畜力拉动和研磨巨石。
综述:
这种方法可以完美的解决巨石打磨、巨石搬运和建造之谜,而且简易、高效,不需要复杂设备,现场也不需要庞大的工匠人数。
单纯金字塔建造工地,估算有一些精于建设的工匠和3000人辅助人力即可完成。
我认为:金字塔的建造难点在采石,而不是打磨、搬运和建造。
以上就是“配重垂井吊运法”建造金字塔的全过程,我认为也是古埃及人能够操作和使用的最好建造方式,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我相信使用上述的原始工具,现代人不借助现代科技,也能完美的重复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过程,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任何大规模的工程都会有遗迹留存,金字塔也不例外,沉船、地下水道、竖井痕迹,如真的采用本方法建造,就肯定会留下这些痕迹,如地下水道和竖井填埋时夯实不彻底,甚至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引起上部地表和建筑塌陷。
当然,也可能古人把竖井建设在金字塔基础外,但这样一来,效率就会降低,工程量就会增加很多,石材也会有很多浪费。
以上本人原创,欢迎感兴趣的一起讨论。QQ262507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