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回复贴,共1

开化寺传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民国年间,盘溪驻扎两部分国民党兵,一部分是国民党滇军十八师团驻扎在现在羊街,另一部分是保安护乡团驻扎在各纳甸,这两部分兵团固固守护盘溪大门。
各纳甸保安护乡团当时有一名保安团组长,姓李、不知道从哪里得知消息,知道了磨沙塘中山和富民交界相连的地方一带臧有宝藏。
就把这个消息上报给了当时的保安团团长,团长是个学识深渊的人,一面翻查地方志,一面打听传说,地方志没有查到什么线索,口头故事流传各有各的说法,共同点是中山一带臧有宝物,具体是什么宝贝,无人知道,知道是有宝。
团长到休假日,带领同休假的李组长,另有四人,一共六人去看地形,虽然没有看出个所以然,还是决定试试。
回到团里,团长写了一份报告,报告上级,近来常常有土匪来村中扰乱,偷**狗,偷抢百姓家中粮食,牵走村民牛、驴,扰乱社会治安秩序,不察我团之威廉,本团决定平定匪患,还乡亲们安稳生活。
很快得到批准。团长就贴出告示,近来土匪为非作歹,流串各村各寨,偷**狗,抢粮,牵牛,牵驴,强抢村民财富,无视民国法律,本团决定招有志之青年剿灭匪徒,还乡亲们安逸的生活。每人每月三块大洋。
告示贴出半个月招收到七八十人,大部分是外地人,经过半个月训练,团长带领原保安团李组长,其余四人,来到中山后面山中驻扎,团长驻在一个山洞里。
以挖战壕沟之名在汉谷地,中山一带挖,挖掘一个多月了,仍然一无所获,粮官来报粮草只够吃三天了,
匪徒没有捉到,宝又踪影不见,粮草又只有三天的,打算第二天撤兵回团。
就当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位老人告诉说,第二天有一个挑柴的人会从对面山路上过路,你请他来吃一顿饭,他出去在哪里屙屎,你就在哪里挖。忽然吹来一阵清风就吹醒了,就睡不着,起来点上三柱青香,朝山拜了三拜。
思来想去,打算天明派人去式式看看,是否真的灵验。
天明就派出人去蹲守,一直守到下午,路上才看到肩扛扁担的人出现,就请去见团长,询问一番,知道这个人名字叫王二,团长吩咐上菜,请王二吃饭,刚开始王二还害怕,又见团长热情有礼,知道跑是跑不了,具然请吃饭,可能是自己最后一顿饭了,死也要做个饱死鬼,大吃大喝起来。
吃完饭,团长又问老兄弟家中可好,王二回答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常打柴卖了,买 油、盐、米,今天路过此地打扰贵人,有失礼之处,请贵人多多原谅,今老母生病多日,一直不敢路过此路,就是怕打扰贵人,今天是没有办法,才到山中来采药顺打点柴,望贵人放我回家照顾老小,日后若有出头,必当回报。
团长就拿出点钱给了王二,说拿去买点药,王二不敢要钱,团长见王二不肯收下,就亲自放王二口袋里,拍拍王二肩膀说老兄弟回家去吧,家人在等着你回去。
王二拿起扁担,出了山洞,一路反回,去到请他来吃饭的地方,放下扁担爬上离路不远的地方屙屎,屙好、下路来拾起扁担头都不回就回家去了。
跟踪的人把情况报给了团长,团长来到屙屎地方,看看是两对面,天天出洞就可以看见。
吩咐人手往下挖,挖到四米左右时,挖到一个洞,叫人拿来火把,进洞顺了洞走去,走了一会,看到前面摆着十二个木箱子,走近一看,火光下有一个木箱子,上贴着一张羊皮,羊皮上写着几行字,团长朝十二个木箱子拜了三拜,点了三支烟,打开一个箱子里面全是银子,吩咐留下两个箱子,贴羊皮的箱子和其余九箱搬回山洞,用炸药炸毁洞口。
十箱搬回山洞,李组长集合所有人,出队讲话:大家连日来辛苦了,团长英明带领我们无意中发现财宝,如大家没有意见,贴着羊皮的箱子,不管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送给团长,留下两箱上报,其余七箱平均分,人人有份,没有意见就清数后分
分分银子就解散所有人,告诫回家去,也家人团圆,别过枪雨去刀里来的日子。以后、各人都多多保重。
团长书写一封书信,叫李组长转交副团长,连夜赶着毛驴驮着东西朝远方老家赶去,一路风餐露宿,到家是深更半夜,叫了好久,才来开门,老婆开门看到人不人鬼不鬼,比乞丐还脏,就把门关起来,不让进家,左求右求才同意住一晚上,说见见孩子,老婆就说你现在这个模样别见了,孩子见到你这个父亲会怎么想,明早天亮前离开家里,以后别回这个家了,又叫他老婆跟他打盆洗脚水,他老婆说自己去沟里打来洗。
拿起盆去门前打来洗脚水,洗好脚老婆就丢一件毡子给他,说明天早上别给孩子见到你的模样,说完就去睡觉。
没有想到,一心一意想回家也家人团聚,会是这样结果,真是有因有果,连日来捞累全无了踪影,对老婆说明早倒洗脚水,水中渣多。
老婆去睡,人生往事不断在脑海中出现,想想这些年来确实对不起这个家,有十来年没有回家了,百感交集,迷迷糊糊就睡着,梦里又见到一个人的背影,说:何去何从路归转,因果自有因果还。
没有多久鸡就叫,就睡不着,出去马驮子上拿些银子放洗脚盆里。
天亮了,老婆倒洗脚水,倒出银子,才知道事出有因,出门寻找也无影无踪了。
牵着毛驴反回各纳甸,用钱建了一座阁楼、房子,供无家可归,路过的人免费住宿,初一、十五、节日,常常会免费给叫花子吃饭,传开后,在盘溪无家可归叫花子,晚上多集结在此地住宿,天明再出去乞讨,后来有人知道建阁楼的人是开化人,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取名叫开化寺。
每当到傍晚集结在开化寺过夜的人都很多,因多数人都敬佩此人,慕名而来、来此过夜驻宿。人员虽多,而不会有人在此地闹事。
听说民国时,宁州每年过年会供叫花子,吃、驻三天,意为给叫花子过三天的年,费用由民国政府,各方善心人捐款,从开化寺集合去的人也是最多。
收集整理:周春好





1楼2017-11-08 11: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