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记忆.通公兴业
通公,字由逵,号踞岩,三世祖清公长子。曾祖明公为修职郎,始迁桐城姥山。父清公为太学生,一生重读重教, 生三子,次子遥公、三子远公皆别迁,惟长子通公仍居姥山。德配胡妣,生子九:万镒、万鐤、万钟、万锦、万𨦼、万锭、万钺、万鎭、万钞,号“九大房”,长为今老大房,四为老四房(今六小房),八为今老八房,九为今老九房,余房皆失传。
通公幼习诗书,因履阨童子科,毅然弃毛锥,替父督理家务。先是父清公重读重教,株守龙眠教学多年,家计敛约皆交于通公。后来,通公又生九子,媳孙曾极蕃盛,家灏口繁,于是通公极力经营,让聪慧的去读书,让普通的去耕作,克勤克俭,资产渐渐丰盛。那个时候,虽然温饱无虞,但是家中度支日用和交际婚姻费用,内外皆由通公一人负责,可谓殚心竭虑。
尽管家计勉为其难,但是通公心善良,好施与。明朝末期,灾害连连,常常歉收,时事艰难,老百姓日子不好过,而乡中稍有产业且富裕的人常常出来帮助受灾的邻居,通公自然首当其中。乡邻中受其恩惠的人不知有多少,但是通公从来是只做而不留名。
吾族自迁桐以来,一世祖考明公和妣刘孺人、赵孺人,二世祖考升公相继厝于怀邑市牌(疑为今石牌),通公俱归葬于私山(即后来的张墩园)清公之墓右,先灵妥侑既展清公未展之孝思,后代蒙休更广清公未广之恩意。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可见通公之德,万世勿忘。
通公卒葬老林,后附葬志仁公妣等列代多塚。胡妣卒葬葫芦墩,后附葬大房万镒公妣、四房万锦公妣、八房万镇公妣和九房万钊公妣四对八棺。葫芦墩,又名葫芦地,形曰飞凤,其山上自来龙脊埂直至山顶分水为界,下至山脚为界,左至破脑山顶分水为界,右至绿豆园山顶分水为界,老林位于其上来龙山脊。关于通公的生平,九世祖永裕公著有《四世祖踞岩公传》,载于宗谱卷首。
(文/张时雄 2017年11月12日于合肥)
通公,字由逵,号踞岩,三世祖清公长子。曾祖明公为修职郎,始迁桐城姥山。父清公为太学生,一生重读重教, 生三子,次子遥公、三子远公皆别迁,惟长子通公仍居姥山。德配胡妣,生子九:万镒、万鐤、万钟、万锦、万𨦼、万锭、万钺、万鎭、万钞,号“九大房”,长为今老大房,四为老四房(今六小房),八为今老八房,九为今老九房,余房皆失传。
通公幼习诗书,因履阨童子科,毅然弃毛锥,替父督理家务。先是父清公重读重教,株守龙眠教学多年,家计敛约皆交于通公。后来,通公又生九子,媳孙曾极蕃盛,家灏口繁,于是通公极力经营,让聪慧的去读书,让普通的去耕作,克勤克俭,资产渐渐丰盛。那个时候,虽然温饱无虞,但是家中度支日用和交际婚姻费用,内外皆由通公一人负责,可谓殚心竭虑。
尽管家计勉为其难,但是通公心善良,好施与。明朝末期,灾害连连,常常歉收,时事艰难,老百姓日子不好过,而乡中稍有产业且富裕的人常常出来帮助受灾的邻居,通公自然首当其中。乡邻中受其恩惠的人不知有多少,但是通公从来是只做而不留名。
吾族自迁桐以来,一世祖考明公和妣刘孺人、赵孺人,二世祖考升公相继厝于怀邑市牌(疑为今石牌),通公俱归葬于私山(即后来的张墩园)清公之墓右,先灵妥侑既展清公未展之孝思,后代蒙休更广清公未广之恩意。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可见通公之德,万世勿忘。
通公卒葬老林,后附葬志仁公妣等列代多塚。胡妣卒葬葫芦墩,后附葬大房万镒公妣、四房万锦公妣、八房万镇公妣和九房万钊公妣四对八棺。葫芦墩,又名葫芦地,形曰飞凤,其山上自来龙脊埂直至山顶分水为界,下至山脚为界,左至破脑山顶分水为界,右至绿豆园山顶分水为界,老林位于其上来龙山脊。关于通公的生平,九世祖永裕公著有《四世祖踞岩公传》,载于宗谱卷首。
(文/张时雄 2017年11月12日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