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石油供给能力重回中国第一,即将助力东北振兴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将于国庆节前如期贯通,加上已经运行的一线工程,两条油气通道每年将为大庆带来数千万吨的原油,使大庆重新成为中国原油的供给中心。
文 | 阿七
截止今年8月,中俄原油管道累计已向中国输送原油达1.05亿吨,成为我国第二条输送量进入“亿吨级”的跨境管道。第一条为中哈原油管道,它用11年时间完成了这一目标,而中俄原油管道仅用了不到7年。
但这条国际输油通道的能力还不仅限于此,国庆节前夕,紧挨此管道的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将如期贯通,再加上明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投运,新的中国东北能源战略通道的输送能力将是史无前例的。
显示大图
中俄输油管道二线工程年输送能力为1500万吨,与一线工程保持一致。投入运行后,这两条并行通道的年输送能力将达3000万吨,几乎快赶上当前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
而中俄输油管道一线工程也是我国目前已经打通的四大战略能源通道之一,属于东北战略通道。
其它三条战略通道分别为西北通道(中哈原油管道和中亚天然气管道,原油年输送能力2000万吨、天然气550亿立方米)、西南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原油年输送能力2200万吨、天然气120亿立方米)和海上通道(从非洲、中东、澳洲运输LNG,换算成天然气输送能力为每年190亿立方米,)。
从输送能力排名来看,做为东北能源通道的中俄输油管道只能处于末尾位置。
不过随着近期中俄输油管道二线工程的投运,以及明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投运,东北战略能源通道输送能力将远超其它三条能源通道,成为我国能源进口的“第一大通道”。
再加上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未来在中俄边境将诞生由“三东一西”四条油气管道组成的超级油气大动脉。
每年输送两个“大庆油田”的油气大动脉
未来中俄能源通道将包括东部并行的两条输油管道,以及一东一西两条天然气管道,它们分别是:
中俄原油管道一线
中俄原油管道一线工程起自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途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止于大庆,俄罗斯境内段长约72公里,中国境内长927.04公里。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最大年输油量3000万吨,截至2017年8月31日,中俄原油管道累计从俄罗斯输送原油10492万吨 。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起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附近的漠河首站,途径黑龙江、内蒙古两省,止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林源输油站,管道全长941.80km,与中俄原油管道一线并行871.6km,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是一线工程的重要补充,预计国庆节前贯通。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是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俄双方企业签署的总价超过4000亿美元的“世纪工程”,该管道由布拉戈维申斯克穿越黑龙江进入我国境内黑河市,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3250公里左右,年供气量为380亿立方米,预计明年建成投产。
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
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计划由西西伯利亚经阿尔泰管道至新疆,最终和“西气东输五线”管道连接,设计年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该项目于2014年11月签订框架协议,2015年决定项目推迟启动,目前项目谈判还在进行,由于当下中俄能源合作正处于“蜜月期”,外界对该项目的前景比较看好。
除去国庆后即将达成3000万吨/年原油输送量的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外,东西两线天然气管道的输送量也将达680亿立方米/年,约合原油5400万吨。在未来,四条油气通道的合计输送油气当量将达8400万吨/年,超过当下两个大庆油田的产量。
振兴东北三省的能源利器
东北三省曾经是石油开采的“天赐之地”,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是中国石油最辉煌时期的代表,辽宁省的辽河油田曾是中国的第三大油田,吉林省也有吉林油田这一曾经的大油田。
但随着东北三大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产量逐年下降且采油成本逐年上升,在当下低迷油价形势下,由产量和成本原因造成的东北三省原油供应缺口越来越大。
不过随着中俄油气管道项目的一一落地,东北油气供给格局将重回甚至超越历史辉煌时期。
中俄四大油气通道中的三条都经过东北地区,其中中俄原油管道一线、二线工程的输送终点都处于大庆,3000万吨的输油量加上大庆油田本身产量,将使大庆地区原油供给能力达到历史最高点。
在中俄原油管道二线的建设规划中,除了满足国内当下能源战略需要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东北三省特别是该地区广大炼油厂的原油缺口。
而经过东北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对该地区来说意义也同样重大。
能源结构升级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一环,在此形势下,东北天然气需求将高速增长。
2009年,东北天然气需求量还仅为62亿立方米,而根据估算,2020年时这一数据将增至500亿-700亿立方米。未来,东北将成为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民营石油企业在俄新机遇
由于乌克兰问题,受到西方制裁后,俄罗斯能源战略也随之开始东移。近年来,中国国内石油和天然气需求也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
今年3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去年,俄罗斯也超越沙特成为中国原油第一大进口来源。
在加上两国领域毗邻这一先天有利条件,中俄在石油和天然气合作方面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四大油气管道项目也可以说是中俄能源合作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一个体现。
这也将为民营企业向俄罗斯油气领域进军提供以前没有过的机遇。部分民营企业已经率先登陆俄罗斯广大油气市场这一桥头堡。
中国华信便是进军俄罗斯民企中的典型代表。
2017年9月,中国华信以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14.16%的股份,创下了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油气并购的最高交易纪录。
俄石油是俄罗斯最大原油生产商,其2016年油气当量产量达到2.65亿吨,其中石油年产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年产量的6%,拥有18个炼油厂,2897个加油站。其油气当量储量高达186亿吨,远超埃克森美孚、壳牌、中石油等石油巨头。
本次交易也意味着这家民营企业将从俄罗斯的油田每年获得3700万吨石油,这可是中石油等巨头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此外,中国华信执行董事臧建军还受到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接见。
以前两国虽然有较好的高层互信度,但民间互信度普遍较低。此次中国华信在俄的“高规格待遇”,可以说给其它民营企业进军俄罗斯提供了一个好的信号。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将于国庆节前如期贯通,加上已经运行的一线工程,两条油气通道每年将为大庆带来数千万吨的原油,使大庆重新成为中国原油的供给中心。
文 | 阿七
截止今年8月,中俄原油管道累计已向中国输送原油达1.05亿吨,成为我国第二条输送量进入“亿吨级”的跨境管道。第一条为中哈原油管道,它用11年时间完成了这一目标,而中俄原油管道仅用了不到7年。
但这条国际输油通道的能力还不仅限于此,国庆节前夕,紧挨此管道的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将如期贯通,再加上明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投运,新的中国东北能源战略通道的输送能力将是史无前例的。
显示大图
中俄输油管道二线工程年输送能力为1500万吨,与一线工程保持一致。投入运行后,这两条并行通道的年输送能力将达3000万吨,几乎快赶上当前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
而中俄输油管道一线工程也是我国目前已经打通的四大战略能源通道之一,属于东北战略通道。
其它三条战略通道分别为西北通道(中哈原油管道和中亚天然气管道,原油年输送能力2000万吨、天然气550亿立方米)、西南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原油年输送能力2200万吨、天然气120亿立方米)和海上通道(从非洲、中东、澳洲运输LNG,换算成天然气输送能力为每年190亿立方米,)。
从输送能力排名来看,做为东北能源通道的中俄输油管道只能处于末尾位置。
不过随着近期中俄输油管道二线工程的投运,以及明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投运,东北战略能源通道输送能力将远超其它三条能源通道,成为我国能源进口的“第一大通道”。
再加上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未来在中俄边境将诞生由“三东一西”四条油气管道组成的超级油气大动脉。
每年输送两个“大庆油田”的油气大动脉
未来中俄能源通道将包括东部并行的两条输油管道,以及一东一西两条天然气管道,它们分别是:
中俄原油管道一线
中俄原油管道一线工程起自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途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止于大庆,俄罗斯境内段长约72公里,中国境内长927.04公里。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最大年输油量3000万吨,截至2017年8月31日,中俄原油管道累计从俄罗斯输送原油10492万吨 。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起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附近的漠河首站,途径黑龙江、内蒙古两省,止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林源输油站,管道全长941.80km,与中俄原油管道一线并行871.6km,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是一线工程的重要补充,预计国庆节前贯通。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是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俄双方企业签署的总价超过4000亿美元的“世纪工程”,该管道由布拉戈维申斯克穿越黑龙江进入我国境内黑河市,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3250公里左右,年供气量为380亿立方米,预计明年建成投产。
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
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计划由西西伯利亚经阿尔泰管道至新疆,最终和“西气东输五线”管道连接,设计年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该项目于2014年11月签订框架协议,2015年决定项目推迟启动,目前项目谈判还在进行,由于当下中俄能源合作正处于“蜜月期”,外界对该项目的前景比较看好。
除去国庆后即将达成3000万吨/年原油输送量的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外,东西两线天然气管道的输送量也将达680亿立方米/年,约合原油5400万吨。在未来,四条油气通道的合计输送油气当量将达8400万吨/年,超过当下两个大庆油田的产量。
振兴东北三省的能源利器
东北三省曾经是石油开采的“天赐之地”,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是中国石油最辉煌时期的代表,辽宁省的辽河油田曾是中国的第三大油田,吉林省也有吉林油田这一曾经的大油田。
但随着东北三大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产量逐年下降且采油成本逐年上升,在当下低迷油价形势下,由产量和成本原因造成的东北三省原油供应缺口越来越大。
不过随着中俄油气管道项目的一一落地,东北油气供给格局将重回甚至超越历史辉煌时期。
中俄四大油气通道中的三条都经过东北地区,其中中俄原油管道一线、二线工程的输送终点都处于大庆,3000万吨的输油量加上大庆油田本身产量,将使大庆地区原油供给能力达到历史最高点。
在中俄原油管道二线的建设规划中,除了满足国内当下能源战略需要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东北三省特别是该地区广大炼油厂的原油缺口。
而经过东北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对该地区来说意义也同样重大。
能源结构升级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一环,在此形势下,东北天然气需求将高速增长。
2009年,东北天然气需求量还仅为62亿立方米,而根据估算,2020年时这一数据将增至500亿-700亿立方米。未来,东北将成为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民营石油企业在俄新机遇
由于乌克兰问题,受到西方制裁后,俄罗斯能源战略也随之开始东移。近年来,中国国内石油和天然气需求也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
今年3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去年,俄罗斯也超越沙特成为中国原油第一大进口来源。
在加上两国领域毗邻这一先天有利条件,中俄在石油和天然气合作方面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四大油气管道项目也可以说是中俄能源合作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一个体现。
这也将为民营企业向俄罗斯油气领域进军提供以前没有过的机遇。部分民营企业已经率先登陆俄罗斯广大油气市场这一桥头堡。
中国华信便是进军俄罗斯民企中的典型代表。
2017年9月,中国华信以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14.16%的股份,创下了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油气并购的最高交易纪录。
俄石油是俄罗斯最大原油生产商,其2016年油气当量产量达到2.65亿吨,其中石油年产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年产量的6%,拥有18个炼油厂,2897个加油站。其油气当量储量高达186亿吨,远超埃克森美孚、壳牌、中石油等石油巨头。
本次交易也意味着这家民营企业将从俄罗斯的油田每年获得3700万吨石油,这可是中石油等巨头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此外,中国华信执行董事臧建军还受到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接见。
以前两国虽然有较好的高层互信度,但民间互信度普遍较低。此次中国华信在俄的“高规格待遇”,可以说给其它民营企业进军俄罗斯提供了一个好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