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回复贴,共1

近现代版《世说》汉 刘向的《世说》可惜亡佚,难得一饱眼福。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现代版《世说》
汉 刘向的《世说》可惜亡佚,难得一饱眼福。南朝宋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兼载人事,生动活泼,可为史料之佐。
近现代也有这种,进史书则嫌小,失传则有恨的人事,试录几则。各位看官看后有触动的,欢迎补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1-14 20:13回复
    据说,清朝林某因为崇敬某徐姓名士而更名林则徐。
    林则徐素有清名,得势主持禁烟时,举报其下属贪污的密函很多,林置之不理。有朋友怪而问之。林答:把他们都惩办了,谁替我办事情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1-14 20:2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曾国藩辅国、治家有方,作品多有流传。时至今日,有人统计,其后辈子孙若干,各有生计。问:为何其中没有再出乃祖一样的大名臣?其后辈答曰:你且看其子孙有作奸犯科的吗?确实,后辈没有人作奸犯科,已经很难得了。
      曾国藩写挽联非常精彩,时人莫及。可写好挽联并不是一件轻松事,要概括人物生平,要对仗工整,要有褒贬,不能千篇一律。于是,曾国藩不得不预写挽联,以备某人噩耗时,稍作修改润饰,冠绝群联。
      某日,曾国藩正在预写挽联,老友来访,曾收拣不及。老友看到曾给自己写的挽联,骂曾等着自己死,大怒而去。自此,二人真的“老死不相往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1-14 20:40
      回复
        2012年双节(国庆、中秋)期间,央视《走基层百姓心声》节目采访一工人,问“您幸福吗?”工人答:“外地打工的在这里烦的。”采访者再问一遍,工人答,“我姓曾”。
        问这有意义吗?我说不幸福,你能给我幸福吗?
        这段视频没有被编辑掉,说明当时有光明。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1-14 20:51
        回复
          事发后,铁路部门在没有进行全力搜救的情况下,就开始清理现场、掩埋事故车头,因而引起民众质疑。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没有向民众说清事情的原由,“关于掩埋,后来他们(接机的同志)做这样的解释。因为当时在现场抢险的情况,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潭,施展开来很不方便……所以把那个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目前他的解释理由是这样,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白岩松:我不敢信,不能信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1-14 21:00
          回复
            2010年10月16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被撞一陈姓女生于17日傍晚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重伤,经紧急治疗后,方脱离生命危险,现已转院治疗。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2011年1月30日,河北保定李启铭交通肇事案一审宣判,李启铭被判6年。此后,这句话成为网友们嘲讽跋扈“官二代”的流行语。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11-14 21:03
            回复
              某次交通事故,导致两名女学生死亡。两名女学生,一是农村户口,一是城市户口。法庭判决按户口所在地的最低薪资标准,给两家各赔偿20年的工资。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认为人人平等,为什么农村人比城市人贱(撞死一个农村户口人赔偿少很多)。
              这很可能是取消 城市/农村 户口划分的先声。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1-14 21:11
              回复
                2006年11月20日9时30分左右,64岁的退休职工徐寿兰在南京水西门广场公交站跑向一辆乘客较少的公交车,被撞倒。急于转车的彭宇随即将摔倒在地的徐寿兰扶起,并与后来赶到的徐寿兰家人一起将她送往医院治疗,其间还代付了200元医药费。
                之后,争议的焦点是双方是否相撞。
                徐寿兰指认撞人者是彭宇。徐寿兰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彭宇表示无辜。
                在南京中院二审即将开庭之际,彭宇与徐寿兰达成庭前和解协议,其主要内容是:彭宇一次性补偿徐寿兰1万元;双方均不得在媒体(电视、电台、报纸、刊物、网络等)上就本案披露相关信息和发表相关言论;双方撤诉后不再执行鼓楼区法院的一审民事判决。
                此后,“看到老人倒地扶不扶”成为国人的一大难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1-14 21:2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1894年,醇亲王借慈禧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是年,适逢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主战,慈禧亦主战,“不准有示弱语”。但是,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却大发雷霆,说出了“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之语。后来,清军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北洋水师在黄海之战中又遭受严重挫折。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她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11-15 07: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