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山茶座吧 关注:255贴子:12,861
  • 17回复贴,共1

村庄的记忆——五莲历史名村前长城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载自微信公号《玩转五莲》2017-11-16
作者:等闲视之
  五莲,有这样一个村庄,背倚齐长城,前环涓水源头,守望松月湖,她的名字叫前长城岭。


IP属地:江苏1楼2017-11-18 21:52回复
      此村因齐长城而得名。齐长城,绵延起伏,凝聚着2600年前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她西起平阴,过济南,绕沂水,经马耳,过胶水,蜿蜒1200余里,至胶州入海。春秋五霸割据混战时期,齐长城,曾一度是齐鲁分界线;战国七雄割据,齐长城,曾一度又是防御楚国的纵深防御线。



    IP属地:江苏2楼2017-11-18 21:55
    回复
        其中有一段位于分流山与马耳山中间,听说前长城岭村与两山等距,此段镶嵌着我童年的诸多记忆……伫立在齐长城之上,俯瞰村后,枯了的草木,绿了的麦田,在战国那可是异国他乡。打开时光的神龛,里面典藏着祖先世代生活的碎片。


      IP属地:江苏3楼2017-11-18 21:57
      回复
          史料记载,战国时期,郑氏自河南省郑县迁此而居。据说郑氏兄弟二人为躲避战乱,不远千里来到一开阔盆地。但见此处四面环山,山清水秀,周边溪水奔流,于是二人商量在此歇马。谁知,他们中的一位再也没有远离,建屋定居,久而久之,便有了前长城岭这个村名;另一位去了洪凝镇的一个小村子。以后郑氏世代在此繁衍生息,战国时期其后代又去了附近的后长城岭村;明代又先后去了闫家庄子(明初)、福禄头(明隆庆年)、福禄并(明崇祯年间),共在五个村安家落户。于是在当地这五个村庄一提郑氏,都是一个老祖宗。当然,背井离乡到其他地方安家落户、开枝散叶的人也不计其数。


        IP属地:江苏4楼2017-11-18 21:58
        收起回复
            记忆中村的后头有个郑家祠堂,内有正房三间,东西偏房各三间,院落宽敞,正房灰瓦,檐牙高啄,青砖墙,院内几棵粗壮的古树。大门口朝南,有门楼,一副厚厚的木制门,门两侧与门顶是石刻花纹。解放后祠堂成为村里的小学学堂,我于1973年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光是在东边偏房度过。祠堂的后面是个斜山坡,地势高。假期,顽皮的孩子会从祠堂的东北角爬墙入内。墙很高,幸好内面的墙有落脚的地方,否则后果不言而喻。


          IP属地:江苏5楼2017-11-18 21:58
          回复
              1978年,重振教育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乡里在祠堂后面依山就势盖了一排初中校舍,我有幸迈进崭新的教室,成为第一批两年制改三年制的初中生,那时祠堂还在,回家时要路过祠堂的后面或者左面。祠堂到底什么时间毁的我记不清楚,这只有居住在附近的村民记得准确。岁月如流沙,校舍换了一茬茬,新的小学楼房早已拔地而起,旧的学校面貌只有从史料照片中方能看到。




            IP属地:江苏6楼2017-11-18 22:00
            回复
                少时听长辈讲过,旧时,每当除夕,邻近村庄郑氏的人都会来祠堂祭祀祖宗。我虽然没有见过祭祖的场面,想必其它四村的郑姓,在除夕这天会纷至沓来。一定是对活着的长辈先问候一番,等人到齐了,陈列供品,燃起香火,按长幼的顺序,跪拜逝去的祖先。每个人都怀一颗虔诚敬慕之心,三跪九叩,虔诚祭祀。


              IP属地:江苏7楼2017-11-18 22:00
              回复
                  岁月流转,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沧桑多变,村里不知道要发生多少故事,只叹息我接触能有文字记载的甚少。对村子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就算是孙膑先生,民间流传下来的有孙膑与独角青牛的故事传说,真实的还有郑家林。这郑家林可是当年孙膑先生亲自给看的风水。传说当年孙膑先生看郑家林地时,就是骑着独角青牛去的,当走到村南凤凰山时,路遇一青石,青牛竟然不走了,用蹄用力一踏,竟把坚硬的青石踩出一只蹄印,这警觉了孙膑先生。他驻足,观望,但见整座山溪水环绕,孙膑拍手叫绝,于是,把整座山定为郑氏林地。父祖代代相传,孙膑为卜此地,子子孙孙可以永数千年而不替。林地一直延续到文革时期,火葬后村里又重新划定墓地,昔日凤凰山自下而上弥满山谷累累不可数的荒冢都被夷为平地。现在的凤凰山上是一片栗林,成为当地经济的命脉,山下是一片肥沃的农田,村人受这方土地的恩赐,春播秋收,周而复始。


                IP属地:江苏8楼2017-11-18 22:01
                回复
                    对于前长城岭村的历史,我查过有关资料,能有文字记载的是:“一九四三年六月梁兴初率八路军滨海十三团驻此村,一九四三年大众日报社驻此村,一九四九年五莲县政府曾驻该村。”远去的战争不提,这段文字足以说明村里为五莲县的解放事业贡献巨大。抗战时期,村里走上抗日队伍的壮士大有人在,牺牲的烈士也名记史册。支前运粮的民工、女妇救会组织等等,好像电影片断一样,在眼前浮动…….


                  IP属地:江苏9楼2017-11-18 22:01
                  回复
                      哦,这就是我的村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五莲称得上是历史名村了。我作为郑氏一员,由衷感到自豪。听说齐长城又要进一步修缮,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慕名前来的人会越来越多,村里人正在想方设法大做以旅游产业链为题的文章,惟愿村庄崛起,以崭新的面貌示人,乡愁不再蔓延滋长,村人逐步奔入小康。


                    IP属地:江苏10楼2017-11-18 22:02
                    回复
                      前长城岭,明天更美好!
                      摄影:郑德荣。
                        转载完,感谢原作者的劳动!


                      IP属地:江苏11楼2017-11-18 22:03
                      收起回复
                        拜读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02-14 20:11
                        收起回复
                          郑氏算得上我们这一代的原居民了!其他姓氏翻开家谱,大都是“明初自山西”“明初自海州”“明初自枣强”等等迁来。虽然我对这些有怀疑,觉得当地应该有很多原居民,但没有文字记载(战乱中断了,识几个字的跑了,不识字的文盲也留不下什么),到清代康乾盛行家谱的时候找不到祖先出处,就随大流或者凭传说找了山西、海州搪塞


                          IP属地:山东13楼2018-02-27 11:48
                          回复
                            详细介绍了本村历史,给同村老乡点赞。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21-04-12 09:59
                            回复
                              这村子风水好啊


                              IP属地:山东15楼2023-07-07 17: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