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说开悟就是如实觉知事物的本质。如果不了解本质,我们一遇到状况,就会陷入混乱。我们因为渴爱而迷失,被现象愚弄,因此而感到痛苦。由于无知与感情用事,所以我们才会被愚弄。对事物本质无知,就是不了解法,因此佛陀才会教导自然的本质。
·对于佛陀的教诲,你也许也曾有思考过,但是不够彻底,因此没能出离,仍然执著于五蕴。但是当你真的明白见法的时候,你心中的佛性将会升起,因此你能得到真实法,看见诸行无常。一切事物出生之后,必然会转变和灭亡。那是再自然与平常不过了。
·得到诸行无常的智慧与洞见,了解一切事物从出生开始,经历中间的转变,最后终会结束的道理。“一切事物”指的是身心的所有现象,这些特征完全适用于它们,无一例外。这就是断除执著的因。相信有一个自我的我见与身见,被清楚看见与根除。一旦我见根除后,心中的疑惑也就跟着消失,对于现象不再有错误的想象。对于事物的认知已经转变,不再执著于戒律与禁止等升起的谬见,没有疑惑与犹豫,并且深信因果,不再摸索。即使身体生病或遭遇其他变故,也不会再有任何疑惑。所谓断疑就是断除贪与执,如果还有贪,对于身体的感觉就会藕断丝连,想再寻求其意义,这种摸索就是迷惑。当执著于身体为我与我所的身见断除,就不会再有不确定与迷惑的想法了。
·心不应该陷入善或恶的模糊地带,因为那会成为欢乐与悲伤的因。
·烦恼就是水,行者的心则是荷叶,它们互相接触—荷叶不需要回避水—但是仍然彼此分开。行者的心就像这样,它并不回避。善法来时,它觉知;恶法来时,它也觉知。无论苦乐或好恶,心都清楚地觉知,它觉知每一件发生的事。但是它只是觉知而已,不会被渗透。
·如果从这一刻起,无论遇见什么,你都只看见生与灭。喜欢与讨厌的现象仍然持续出现在你的心中,不过你再也不会落入到极端的反应中。他的心稳固地建立在觉醒之上,不会再有情绪化的反映,你就得到了能如是观察的法眼,诸法实相的智慧已经在你心中生出。这就是觉知和见法者。
·心对某些事情敏感与不安,因此才会有这样的摸索。你要抱持坚定的意念,战胜你的焦虑!摸索的发生,一定是被什么东西所引爆。为什么会有摸索?因为有疑,所以会有这种不安的感觉。
·一个人为了寻找平静,换了一个又一个的地方。无论去到什么地方,情况都一样。他还是无法安心。他感到束手无策,心也始终动荡不安。这是因为他认为平静来自于外在环境。是的,它确实也重要,但是较大的因素在于正见,那才是平静真正的来源。
·刻意追求放下,则永远放不下,无论尝试多久,都不会办到。当你决定停下来休息时,放弃追求。只是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正念进行休息时。你就觉悟了……
·觉悟法就是放下,以智慧与觉知放下。它无法通过欲望与争取而获得,必须依靠正念。当心“稍作休息”时,便得以摆脱一切干扰。在没有欲望的打扰下,这个心很快就可以觉悟。记住:是欲望障碍了你的一切努力。
0.0.
·对于佛陀的教诲,你也许也曾有思考过,但是不够彻底,因此没能出离,仍然执著于五蕴。但是当你真的明白见法的时候,你心中的佛性将会升起,因此你能得到真实法,看见诸行无常。一切事物出生之后,必然会转变和灭亡。那是再自然与平常不过了。
·得到诸行无常的智慧与洞见,了解一切事物从出生开始,经历中间的转变,最后终会结束的道理。“一切事物”指的是身心的所有现象,这些特征完全适用于它们,无一例外。这就是断除执著的因。相信有一个自我的我见与身见,被清楚看见与根除。一旦我见根除后,心中的疑惑也就跟着消失,对于现象不再有错误的想象。对于事物的认知已经转变,不再执著于戒律与禁止等升起的谬见,没有疑惑与犹豫,并且深信因果,不再摸索。即使身体生病或遭遇其他变故,也不会再有任何疑惑。所谓断疑就是断除贪与执,如果还有贪,对于身体的感觉就会藕断丝连,想再寻求其意义,这种摸索就是迷惑。当执著于身体为我与我所的身见断除,就不会再有不确定与迷惑的想法了。
·心不应该陷入善或恶的模糊地带,因为那会成为欢乐与悲伤的因。
·烦恼就是水,行者的心则是荷叶,它们互相接触—荷叶不需要回避水—但是仍然彼此分开。行者的心就像这样,它并不回避。善法来时,它觉知;恶法来时,它也觉知。无论苦乐或好恶,心都清楚地觉知,它觉知每一件发生的事。但是它只是觉知而已,不会被渗透。
·如果从这一刻起,无论遇见什么,你都只看见生与灭。喜欢与讨厌的现象仍然持续出现在你的心中,不过你再也不会落入到极端的反应中。他的心稳固地建立在觉醒之上,不会再有情绪化的反映,你就得到了能如是观察的法眼,诸法实相的智慧已经在你心中生出。这就是觉知和见法者。
·心对某些事情敏感与不安,因此才会有这样的摸索。你要抱持坚定的意念,战胜你的焦虑!摸索的发生,一定是被什么东西所引爆。为什么会有摸索?因为有疑,所以会有这种不安的感觉。
·一个人为了寻找平静,换了一个又一个的地方。无论去到什么地方,情况都一样。他还是无法安心。他感到束手无策,心也始终动荡不安。这是因为他认为平静来自于外在环境。是的,它确实也重要,但是较大的因素在于正见,那才是平静真正的来源。
·刻意追求放下,则永远放不下,无论尝试多久,都不会办到。当你决定停下来休息时,放弃追求。只是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正念进行休息时。你就觉悟了……
·觉悟法就是放下,以智慧与觉知放下。它无法通过欲望与争取而获得,必须依靠正念。当心“稍作休息”时,便得以摆脱一切干扰。在没有欲望的打扰下,这个心很快就可以觉悟。记住:是欲望障碍了你的一切努力。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