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3日,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我骑车带着妹妹,穿行在山间的盘龙路上,凉风习习,妹妹清脆的笑声从耳畔传来,“哥,你说爸妈要知道我们俩都考上了县里的中学,那该有多高兴啊!”
“是啊!”我含糊的答应着,脚下加快了速度,四十公里的山路,后坐再带个人,确实不是好骑的。令我发愁的并不是眼前还剩下的十多公里山路,而是我们俩的学费。母亲长年生病,一直在吃药,而且药贵的吓人,一个月差不多要三百多块钱,吃了总是不见效,相反母亲的身体是越来越虚弱,越来越瘦,母辛得病那年我刚上初一,妹妹还在小学五年级。母亲是在家里背粮食时摔倒的,那天中午幸亏父亲还没有去水泥厂上班,母亲刚摔倒父亲就赶紧喊来了邻居帮忙,等送到镇医院大夫说得赶紧往县城拉,这是脑溢血,迟了就赶不上了。父亲一听两腿发软,一下子跪倒在院子里,邻居大伯把父亲掺起来,上街挡了一辆送水泥的大卡车,赶紧把母亲送到了县医院,母亲做了手术,我那天刚好在学校参加期末考试,等放学后才知道母亲住院,等我赶到医院时,被眼前的景象吓傻了,母亲手术已经做完,还在昏迷之中,头发被剃掉了,头上缠满了胶布,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父亲焦急的守在病床旁边,邻居大伯已经赶中午的班车回去了。上周末我回家时母亲还好好的,怎么突然一下子就病倒了,而且这么严重,我想问问父亲到底怎么回事,但是看到他疲惫的眼神、干裂的嘴唇,我又咽下了涌到嗓子眼的话。下午妹妹就跑来了,中午放学回家邻居大伯告诉了她。她一到医院就哭开了,我赶紧把她拉住,拖倒病房外面,告诉她:妈妈太累了,休息两天就好了。妹妹那时才十二岁,也许还不懂得这些事,只顾一个劲的哭。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母亲从出院后就一直躺在**,半身不遂,大夫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从死神面前捡回来了半条命,幸亏跑的快,要是再迟点……,再迟点会怎么样,大夫没说,我们也没敢问。
从此以后,父亲每天为母亲擦脸洗手,每天为母亲喂饭,每天为母亲接屎接尿。母亲起初躺在**只是默默的流眼泪,流了好久,也许是眼泪流干了,她的眼窝深深的陷了下去。当父亲要去地里干活时,母亲就一人孤单的躺在**,夏天苍蝇到处乱飞,父亲为她专门用硬纸板做了个苍蝇拍,母亲的右手可以活动,抓在手里摇来摇去,累了就放下休息一会,任凭苍蝇在她身上乱飞乱啄。我和妹妹一放学就赶紧回来守着母亲。记得从那时起,父亲的脾气变得越来越糟,动不动就骂我们,吓得我和妹妹在家里从不敢大声说话。懂事的妹妹早早的就学会了做饭,做会了喂猪,学会了担水,每天下午放学总是早早的跑到家里,把这一切都安排得妥妥贴贴,做好了饭等父亲回来吃。第二年我考上了县里的初中,一个礼拜才能回来一次,陪伴母亲的日子就越少了。今年妹妹也考上了县里的中学,从此以后,家里就只剩下父亲和母亲了,他们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我胡思乱想着,脚底下蹬的飞快,不大一会儿,转过两个山头就到村口了。
妹妹从后座跳下来,我们一块把车子抬进院子里。
推门进去,一股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父亲去地里割麦还没有回来,屋子里只有母亲一人,静静的躺在土炕上,没有盖被子,只穿了件破破烂烂的旧衣裳。
“妈,我和哥哥都考上了!”性急的妹妹凑到母亲耳旁说。
“考上了好!考上了好!”母亲有气无力的说着,脸上挤出一丝难得的笑容。我取了条毛巾,给母亲擦了擦脸上的汗。
妹妹忙着去做饭,我提了桶到井里去担水。
晚上,父亲回来了,把驴栓好,拍了拍身上的土,推门进去,母亲虚弱的对父亲说:“两个娃娃都考上了,考上了好啊!”
父亲扶着母亲翻了个身“唉——”的叹口气就出来了,我正在院子里饮驴。他从我手里拿过缰绳,默默的把驴拉进圈里栓好,背起背斗到场里给驴拦草去了。
妹妹做好了饭,我和她端过来放在炕桌上,父亲端起一碗,附在母亲跟前,一勺一勺的喂。我看的心酸,一口也吃不下去,转过脸去摸眼泪。结果被父亲看着了。
“哭什么哭,哭就能好吗?都这么大的人了,就知道哭!”父亲严厉的说。
妹妹见状,吓得悄悄蹲在门槛上往嘴里扒饭,一句话也不敢说,刚才回来时路上的那份高兴劲一扫而光。全然看不出她是一个今年考了全乡第一名,被县一中录取的中学生。
“你们俩都考上了,这是好事,早上海义就给我说了”。父亲说的“海义”是我们村在乡上中学教书的邺海义老师。
父亲说完这句话又是一阵沉默,不住的一勺一勺给母亲接着喂饭,每次都是这样,他先要给母亲喂完了自己才吃。他从不让我和妹妹喂,他每次总是把饭用勺子舀起来,放在嘴边轻轻的吹一吹,然后好像哄小孩一样喂给母亲吃。母亲吃着吃着眼泪就流下来了。这时,父亲总会说哭有什么用,哭就能好吗?母亲就不哭了,默默的吃饭,眼角的泪珠顺着脸颊滚落下来。
吃完饭,妹妹去洗锅,我帮母亲翻了个身,让母亲侧着躺下,刚吃完饭平躺着胃里不舒服。父亲每次吃完饭都要给母亲翻身。
“去,把巧玲叫来。”父亲说。
我转身出来,到厨房喊妹妹。
父亲卷了一棒旱烟,拿火柴点着,默默的吸了好久。我和妹妹就站在屋子里,好像做了错事似的。父亲的脸色很难看,青筋暴起,满脸涨得通红,嘴角动了几次都没说话。我们就这样一直站着,一直等父亲抽完了那棒旱烟,他紧接着又很麻利的卷下一棒。
“爸,我知道你的难处,咱家经济不宽裕,妈妈吃药要花钱,我和妹妹上学也要花钱,我准备署假到水泥厂去晒土,自己挣点学费。”我鼓足勇气说。
“我也去!”妹妹脆生生的跟着说。
父亲什么也没说,仍旧吸烟,一明一暗的火星,好像跳动的脉搏,又好像天空的星星,亮闪闪的。从我记事起,父亲每遇到什么难心事,总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烟。旱烟味很浓,有时候呛得我直咳嗽,母亲就说开了“抽烟顶啥用,又不能当饭吃,我娃长大了不抽烟。”拍拍我的头,我继续爬在炕上写作业。
而此刻,父亲心里想的也许还远不止这些,也许他真的不知道如何跟我们开口说这件事,我知道家里的情况,母亲每个月三百多的药费,我和妹妹上学每个月少说也得两百块,而父亲每天除了在地里干活,还到旁边的水泥厂去打点零工,晒一方土人家才给两块钱,有时候天气好点,多费点劲,一个月还能挣个一百二百的,要是赶上天阴下雨,就一分钱也挣不到。而现在我要上高中,妹妹也要上中学,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我也在心里犯难,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邺海,你把炕桌拿上来。”刚吃完饭,我不明白父亲又要炕桌干吗,但没敢问,只是从地上把炕桌又搬上来。
“巧玲,去厨房把我给你妈喂饭的勺子拿来。”妹妹跑出去拿来交给父亲。
父亲猛吸了两口烟,从鼻子里吐出两股浓浓的青烟,呛的他接连咳嗽了几声,然后说:“你们俩今年都考上了,我很高兴,但是没有办法,你们俩只能一个人去上学,一个留在家里照顾你妈,海义说了从今年开始,高校招生实行并轨,学费很高,一个中专一年就要一千八,大学两千五。这只是学费,还有生活费书本费住宿费等,怎么着一年少说也得三四千元。爸爸没办法供给你们两个了,这个勺子是给你妈喂饭的,你们俩上来坐好,从我这儿开始转起,勺把停到谁跟前,谁就帮我照顾你妈”。
我和妹妹相视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默默的爬上炕,坐在炕桌的两端,父亲拿起勺子看了看,放在炕桌上猛的拨了一下勺把,勺子转了起来,我们三双眼睛直直的盯着炕桌上的勺子,一圈、两圈、三圈……,终于慢下来了,渐渐的勺把停在了妹妹那边。父亲又点了一棒旱烟吸了两口说:“巧玲,别怪父亲。”说完就从炕上溜下来,到大门外面去了。我和妹妹互相望着炕桌坐了好长时间,母亲就躺在一旁,默默的看着这一切,眼角又渗出了泪花,她的手微微动了动,又缩回去了。
妹妹给母亲擦了泪,从炕上跳下来,背上背斗,到外面打猪草去了。我傻傻的坐在炕上,感觉到天旋地转,电影中的一幕,很现实的摆在了我的眼前,该怎么办,难道就这样让妹妹从此告别学生生涯,去做一个和母亲一样的农村妇女,将来找个人家,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吗?难道我就这样忍心让妹妹辍学,难道我就这样忍心丢下母亲去县城上学吗,如果这样,我的良心将会受到遗责,我能够安心读书吗?难道父亲就连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为什么非得这样不行吗?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我从炕上跳下来,冲出大门,我要找父亲说说,父亲不能就这样断送了妹妹的前程,妹妹学习比我要好,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
冲出大门,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大门外,妹妹的背斗在地上滚出好远,父亲气乎乎的站在妹妹面前,妹妹的脸上有五道深红的手印,妹妹的眼里含着泪花,脸憋的通红。
看见我,她终于忍不住哭开了,我抱着妹妹,用手扶摸着她发烫的脸。转身恶恨恨的盯着父亲:“你没本事供我俩上学,你还打人……?”我的内心涌起一股悲伤,噎得我说不出话,抱着妹妹哭了起来。
父亲蹲在地上,两只手抱住头,老泪纵横。
……
可能是我的这句话深深刺伤了父亲,我松开妹妹的手,把父亲扶起来。
“我不上高中了!” 憋了好久,我说。
“你!……”
“我去考中专,让巧玲上学,我中专毕业了再供她上大学。”这是我想出来的唯一可行的两全之策。
“是啊!”我含糊的答应着,脚下加快了速度,四十公里的山路,后坐再带个人,确实不是好骑的。令我发愁的并不是眼前还剩下的十多公里山路,而是我们俩的学费。母亲长年生病,一直在吃药,而且药贵的吓人,一个月差不多要三百多块钱,吃了总是不见效,相反母亲的身体是越来越虚弱,越来越瘦,母辛得病那年我刚上初一,妹妹还在小学五年级。母亲是在家里背粮食时摔倒的,那天中午幸亏父亲还没有去水泥厂上班,母亲刚摔倒父亲就赶紧喊来了邻居帮忙,等送到镇医院大夫说得赶紧往县城拉,这是脑溢血,迟了就赶不上了。父亲一听两腿发软,一下子跪倒在院子里,邻居大伯把父亲掺起来,上街挡了一辆送水泥的大卡车,赶紧把母亲送到了县医院,母亲做了手术,我那天刚好在学校参加期末考试,等放学后才知道母亲住院,等我赶到医院时,被眼前的景象吓傻了,母亲手术已经做完,还在昏迷之中,头发被剃掉了,头上缠满了胶布,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父亲焦急的守在病床旁边,邻居大伯已经赶中午的班车回去了。上周末我回家时母亲还好好的,怎么突然一下子就病倒了,而且这么严重,我想问问父亲到底怎么回事,但是看到他疲惫的眼神、干裂的嘴唇,我又咽下了涌到嗓子眼的话。下午妹妹就跑来了,中午放学回家邻居大伯告诉了她。她一到医院就哭开了,我赶紧把她拉住,拖倒病房外面,告诉她:妈妈太累了,休息两天就好了。妹妹那时才十二岁,也许还不懂得这些事,只顾一个劲的哭。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母亲从出院后就一直躺在**,半身不遂,大夫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从死神面前捡回来了半条命,幸亏跑的快,要是再迟点……,再迟点会怎么样,大夫没说,我们也没敢问。
从此以后,父亲每天为母亲擦脸洗手,每天为母亲喂饭,每天为母亲接屎接尿。母亲起初躺在**只是默默的流眼泪,流了好久,也许是眼泪流干了,她的眼窝深深的陷了下去。当父亲要去地里干活时,母亲就一人孤单的躺在**,夏天苍蝇到处乱飞,父亲为她专门用硬纸板做了个苍蝇拍,母亲的右手可以活动,抓在手里摇来摇去,累了就放下休息一会,任凭苍蝇在她身上乱飞乱啄。我和妹妹一放学就赶紧回来守着母亲。记得从那时起,父亲的脾气变得越来越糟,动不动就骂我们,吓得我和妹妹在家里从不敢大声说话。懂事的妹妹早早的就学会了做饭,做会了喂猪,学会了担水,每天下午放学总是早早的跑到家里,把这一切都安排得妥妥贴贴,做好了饭等父亲回来吃。第二年我考上了县里的初中,一个礼拜才能回来一次,陪伴母亲的日子就越少了。今年妹妹也考上了县里的中学,从此以后,家里就只剩下父亲和母亲了,他们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我胡思乱想着,脚底下蹬的飞快,不大一会儿,转过两个山头就到村口了。
妹妹从后座跳下来,我们一块把车子抬进院子里。
推门进去,一股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父亲去地里割麦还没有回来,屋子里只有母亲一人,静静的躺在土炕上,没有盖被子,只穿了件破破烂烂的旧衣裳。
“妈,我和哥哥都考上了!”性急的妹妹凑到母亲耳旁说。
“考上了好!考上了好!”母亲有气无力的说着,脸上挤出一丝难得的笑容。我取了条毛巾,给母亲擦了擦脸上的汗。
妹妹忙着去做饭,我提了桶到井里去担水。
晚上,父亲回来了,把驴栓好,拍了拍身上的土,推门进去,母亲虚弱的对父亲说:“两个娃娃都考上了,考上了好啊!”
父亲扶着母亲翻了个身“唉——”的叹口气就出来了,我正在院子里饮驴。他从我手里拿过缰绳,默默的把驴拉进圈里栓好,背起背斗到场里给驴拦草去了。
妹妹做好了饭,我和她端过来放在炕桌上,父亲端起一碗,附在母亲跟前,一勺一勺的喂。我看的心酸,一口也吃不下去,转过脸去摸眼泪。结果被父亲看着了。
“哭什么哭,哭就能好吗?都这么大的人了,就知道哭!”父亲严厉的说。
妹妹见状,吓得悄悄蹲在门槛上往嘴里扒饭,一句话也不敢说,刚才回来时路上的那份高兴劲一扫而光。全然看不出她是一个今年考了全乡第一名,被县一中录取的中学生。
“你们俩都考上了,这是好事,早上海义就给我说了”。父亲说的“海义”是我们村在乡上中学教书的邺海义老师。
父亲说完这句话又是一阵沉默,不住的一勺一勺给母亲接着喂饭,每次都是这样,他先要给母亲喂完了自己才吃。他从不让我和妹妹喂,他每次总是把饭用勺子舀起来,放在嘴边轻轻的吹一吹,然后好像哄小孩一样喂给母亲吃。母亲吃着吃着眼泪就流下来了。这时,父亲总会说哭有什么用,哭就能好吗?母亲就不哭了,默默的吃饭,眼角的泪珠顺着脸颊滚落下来。
吃完饭,妹妹去洗锅,我帮母亲翻了个身,让母亲侧着躺下,刚吃完饭平躺着胃里不舒服。父亲每次吃完饭都要给母亲翻身。
“去,把巧玲叫来。”父亲说。
我转身出来,到厨房喊妹妹。
父亲卷了一棒旱烟,拿火柴点着,默默的吸了好久。我和妹妹就站在屋子里,好像做了错事似的。父亲的脸色很难看,青筋暴起,满脸涨得通红,嘴角动了几次都没说话。我们就这样一直站着,一直等父亲抽完了那棒旱烟,他紧接着又很麻利的卷下一棒。
“爸,我知道你的难处,咱家经济不宽裕,妈妈吃药要花钱,我和妹妹上学也要花钱,我准备署假到水泥厂去晒土,自己挣点学费。”我鼓足勇气说。
“我也去!”妹妹脆生生的跟着说。
父亲什么也没说,仍旧吸烟,一明一暗的火星,好像跳动的脉搏,又好像天空的星星,亮闪闪的。从我记事起,父亲每遇到什么难心事,总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烟。旱烟味很浓,有时候呛得我直咳嗽,母亲就说开了“抽烟顶啥用,又不能当饭吃,我娃长大了不抽烟。”拍拍我的头,我继续爬在炕上写作业。
而此刻,父亲心里想的也许还远不止这些,也许他真的不知道如何跟我们开口说这件事,我知道家里的情况,母亲每个月三百多的药费,我和妹妹上学每个月少说也得两百块,而父亲每天除了在地里干活,还到旁边的水泥厂去打点零工,晒一方土人家才给两块钱,有时候天气好点,多费点劲,一个月还能挣个一百二百的,要是赶上天阴下雨,就一分钱也挣不到。而现在我要上高中,妹妹也要上中学,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我也在心里犯难,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邺海,你把炕桌拿上来。”刚吃完饭,我不明白父亲又要炕桌干吗,但没敢问,只是从地上把炕桌又搬上来。
“巧玲,去厨房把我给你妈喂饭的勺子拿来。”妹妹跑出去拿来交给父亲。
父亲猛吸了两口烟,从鼻子里吐出两股浓浓的青烟,呛的他接连咳嗽了几声,然后说:“你们俩今年都考上了,我很高兴,但是没有办法,你们俩只能一个人去上学,一个留在家里照顾你妈,海义说了从今年开始,高校招生实行并轨,学费很高,一个中专一年就要一千八,大学两千五。这只是学费,还有生活费书本费住宿费等,怎么着一年少说也得三四千元。爸爸没办法供给你们两个了,这个勺子是给你妈喂饭的,你们俩上来坐好,从我这儿开始转起,勺把停到谁跟前,谁就帮我照顾你妈”。
我和妹妹相视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默默的爬上炕,坐在炕桌的两端,父亲拿起勺子看了看,放在炕桌上猛的拨了一下勺把,勺子转了起来,我们三双眼睛直直的盯着炕桌上的勺子,一圈、两圈、三圈……,终于慢下来了,渐渐的勺把停在了妹妹那边。父亲又点了一棒旱烟吸了两口说:“巧玲,别怪父亲。”说完就从炕上溜下来,到大门外面去了。我和妹妹互相望着炕桌坐了好长时间,母亲就躺在一旁,默默的看着这一切,眼角又渗出了泪花,她的手微微动了动,又缩回去了。
妹妹给母亲擦了泪,从炕上跳下来,背上背斗,到外面打猪草去了。我傻傻的坐在炕上,感觉到天旋地转,电影中的一幕,很现实的摆在了我的眼前,该怎么办,难道就这样让妹妹从此告别学生生涯,去做一个和母亲一样的农村妇女,将来找个人家,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吗?难道我就这样忍心让妹妹辍学,难道我就这样忍心丢下母亲去县城上学吗,如果这样,我的良心将会受到遗责,我能够安心读书吗?难道父亲就连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为什么非得这样不行吗?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我从炕上跳下来,冲出大门,我要找父亲说说,父亲不能就这样断送了妹妹的前程,妹妹学习比我要好,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
冲出大门,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大门外,妹妹的背斗在地上滚出好远,父亲气乎乎的站在妹妹面前,妹妹的脸上有五道深红的手印,妹妹的眼里含着泪花,脸憋的通红。
看见我,她终于忍不住哭开了,我抱着妹妹,用手扶摸着她发烫的脸。转身恶恨恨的盯着父亲:“你没本事供我俩上学,你还打人……?”我的内心涌起一股悲伤,噎得我说不出话,抱着妹妹哭了起来。
父亲蹲在地上,两只手抱住头,老泪纵横。
……
可能是我的这句话深深刺伤了父亲,我松开妹妹的手,把父亲扶起来。
“我不上高中了!” 憋了好久,我说。
“你!……”
“我去考中专,让巧玲上学,我中专毕业了再供她上大学。”这是我想出来的唯一可行的两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