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吧 关注:40,315贴子:191,519
  • 5回复贴,共1

读到了王羲之的两封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真是不明白,桓温北伐他们不让北伐,怕他有野心;殷浩北伐他们为什么也要反对?连慕容儁一辽宁一省之力都知道石氏内乱是千载难寻的好机会,东晋携吴蜀故地,一半的中国领土却不敢北伐?
关键是还有人认为他的信“ 分析的不可谓不透彻,情感不可谓不真切,思虑不可谓不周到,理由不可谓不充分 ”?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1-20 16:42回复
    第一封信是王羲之写给殷浩的,大致是说:“如今我们占据者这片江左之地,天下人为之心寒,本来已经很久了。力争战功,不是现在该干的事情。近来在朝廷内外任职的官员们,没有深谋远虑,却任意挥霍摧残国家的根基,每个人都追求实现自己的志向,最终却没有一桩战功可言,天下大有土崩瓦解的趋势,主张这么做的人是要担责任的。如今在外边军队被攻破,在国内资财被耗尽,保全淮南的志向,已经不再是力所能及的了,如回来确保长江,督将们再各自镇守旧地,长江以远的地区,保持着联系就可以了。官员们引咎自责,重新实施良好的治理方法,减免赋税徭役,与百姓一起从头奋斗,或许还可以解救千钧一发的危急局势。您出身于布衣百姓,承担着天下的重任,掌管者督察统管之责,然而却失败到如此地步,恐怕满朝廷的那些贤士没有一个会愿意为别人分担责任。如果您还觉得以前的事情考虑的不周到、细致,所以应该再去追求分外之功,那么虽说宇宙之广大,恐怕也容不下您!这就是我愚钝的头脑所不能理解的。”
    第二封信是王羲之写给会稽王司马昱,信中大致说:“作为臣下,谁不愿意尊奉自己的君主,希望他的事业和前代一样兴隆昌盛呢?况且是在遇到了难得的时运的时候。只不过在力量有所不及的情况下,难到能不权衡轻重而随意行事吗?如今虽然有令人可喜的机会,但看看自身的情况,令人担忧的事情仍然多于令人可喜的事情。成功未可预期,遗民损失殆尽,劳役毫无时限,征敛日益严重,以区区吴、越之地去征服统治天下十分之九的广阔地区,不灭亡又会怎样呢!不权衡自己的德行与力量,不彻底失败就不善罢甘休,这就是国内人士所痛心疾首而又不敢直说的话。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但未来的还可以补救。希望殿下再度三思,先奠定不可战胜的根基,等到根基牢固、势力强大时再做图谋,那也为时不晚。如果不这样做,恐怕危险就会降临到我们江南!希望殿下能暂时放弃虚华高远的想法,以挽救眼前千钧一发的危急局势,这才可以说是以亡图存,转祸为福。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1-20 16:48
    回复
      内部不稳,手下有兵了造反比北伐容易多了何乐不为。就算打也打不过。打过了也守不住,参照刘裕北伐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1-20 21:58
      回复
        王羲之是对的。治国然后才能平天下。家未齐,国未治,如何北伐?刘裕一番辛苦,也只是开拓了淮南而已。过犹不及。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1-21 01:16
        回复
          典型的偏安一隅,哪里那么多借口。论人口、经济水平,东晋都比北方有绝对优势,王谢堂前燕,东晋真要经济脆弱的一比,他王羲之还能看兰花,练书法?真打回北方去,不管桓温篡位与否,都和王谢为首的江东氏族没什么关系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1-21 20:32
          回复
            互相牵制,内部斗争很重要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1-21 2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