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58,076贴子:73,338,865

有多少朋友还记得扬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能想起扬州,还有多少朋友能喜欢扬州。扬州可是一个好地方。我喜欢现在的扬州,喜欢唐诗宋词中的扬州,喜欢十里栽花算种田的扬州,喜欢二十四桥明月夜中的扬州。   
    
    
     
  古扬州是一个出财富的地方,也是一个最容易出诗人和诗歌的地方。唐诗宋词之中的扬州,简真就是中国文化人心中的维纳斯。古扬州多花多草,也多美女;多亭台楼阁,也多小桥小流水:多画仿雕船,多琴瑟相和,也多流落在外的乡愁;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花草的扬州,只易产生人性的飘逸,她无法承载过多的志气和希望。当全中国的文化人都希望烟花三月下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时,也就决定了他们在这里,只能选择花草和歌声,再不就是自已的呤唱。因为扬州不是一个权力城市。她做不到权力能做出的事,她可能吸引皇帝的目光,但她代替不了皇权的赏赐和分封。所到扬州的古人,除了能呤唱“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外,他们真的做不了诸如:报效国家,封妻荫子等等世俗目标。他们如果选择扬州,也就是选择了和他们世界观俗愿意背道而驰的路。但扬州却能旦生权力无法购买的文化。所以我们想到扬州,总能把她和唐诗宋词渺远的意境相连,把她和浩洁的月光相连,把他和某些些伟大的诗人相连。   站在这个角度上的扬州,在精神上比中国任何一个做个首都城市更有引力。
    
    
    我喜欢扬州,好多次到过扬州,扬州是一个能让人心灵安息的城市。所以古人说: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这恰好也是扬州的一个缺点。扬州一个与中国历史共享乐,不能共患难的城市。如果非常时期,谁选择扬州做为翻盘的希望,他只能选择失望。   这也是一喜欢扬州的理由,除了欢乐的诗歌和吟唱,扬州没有多少历史哀悉和忧怨。
  
 



1楼2005-10-23 07:49回复
    古扬州好象是这么回事。当然不光产生醉生梦死,还产了也相当数量的诗词。醉生梦死是繁华的付产品


    3楼2005-10-23 08:00
    回复
      几乎所有有名的诗人都和扬州有关连,如同近代许多影响中国历史的人与上海有关连一样


      5楼2005-10-23 08:14
      回复
        赵丰年先生在四月十七日发表《扬州大屠杀360周年祭》,其议论高屋建瓴、感情深沉,我对中国人还有这样的人道关怀者感到欣慰,同时也在此问题上,想就赵先生之言所无暇及者多说几句


        7楼2005-10-23 08:25
        回复
          中华文明的损失是惨重的,扬州历来是人才荟萃之地,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和技术熟练者惨遭杀害,中国历史上一个人口在百万以上的繁华的大都市就这样毁灭了;自隋唐以降,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就在这十天当中毁灭了。从此一蹶不振,至今,扬州市只是一个中小城市


          10楼2005-10-23 08:25
          回复
            呜呼!杀人带来文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什么样的心态?要杀人才能有的“文明”,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文明”?要大屠杀才能成就的“文明高峰”,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恐怖的“文明高峰”?文明不以人为本,究竟要以什么为本?文明不通过爱护人、发展人来实现,反要通过杀人乃至大屠杀来达成,这样的文明,是一种什么样的残暴的抽象概念?这样的文明高峰,到底是“文明”的高峰,还是豪华的、视人命如粪土的、熙熙攘攘的、血腥的权力祭坛?


            14楼2005-10-23 08:27
            回复
              ”。“康干盛世”是不折不扣地建立在人民空前愚昧、麻木、社会全面僵化停滞甚至倒退基础上的空前专制的“盛世”,它衰朽至极,穷途末路,之所以能存在如此之久,仅因为人民的深重奴性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西方的挑战尚未到来而已。据此,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盛世”皇帝乾隆死了不到五十年,“百年屈辱”就纷至沓来,中华民族几近更彻底的亡国丧家!


              15楼2005-10-23 08:30
              回复
                纵观历史,因大屠杀改变的历史:蒙古/西征大屠杀、希特勒大屠杀、斯大林、波尔布特等群/体灭绝,带来的只是野蛮、饥荒、文明的废墟、深远的负影响,哪来的文明可言,黑纸白字的反人类、反文明


                17楼2005-10-23 08:31
                回复
                  “满清入关的时候,满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兵力加起来才十七万人。李自成就有百万大军,更遑论明军正规军。汉人上亿。可就是这十七万人,竟斩关夺将,一路凯歌。他们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奇迹。谈及此,作为军人,我几乎忍不住要对八旗军膜拜和顶礼。


                  19楼2005-10-23 08:33
                  回复
                    “珞珈山”的观点代表了有兴趣回顾历史的人当中为数不少的一批人。珞珈山的表述还算斯文,鼓吹种族灭绝的大陆作者“姜戎”在《狼图腾》里干脆赤裸裸的宣称:蒙、满等征服者搞的大屠杀杀得好,这是优等“狼性”民族对劣等的“羊性”民族的净化、输血、改良。著名历史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写了好些明末清初的故事,把清朝吹捧成皇帝个个圣贤英明的“盛世天朝”,却对其制造的种族灭绝大屠杀视而不见,实际上认同了大屠杀的“赫赫武功”。


                    21楼2005-10-23 08:34
                    回复
                      到这里,“珞珈山”终于显露了他内心深处的文明观:胜利者哪怕再邪恶、再野蛮,都是文明的。在前中共文化部副部长、满族人英若诚的授意下鼓捣出来的电视剧《荒唐王爷》,把邪恶残暴透顶的大刽子手多铎描绘成一个有情有义的英雄好汉,为这个与希姆莱别无二致的历史罪人树立正面形象。


                      23楼2005-10-23 08:36
                      回复
                        许多人,对南京大屠杀无比愤慨,却反对将扬州大屠杀与南京大屠杀相提并论,说什么“扬州大屠杀是中国人自己的事”,用不着较真,还说什么“家丑不可外扬”,太较真了“影响中国的形象”。好混帐的一个“内外有别”!且不说当年入侵的满洲人当时是否已经是“中国人”,难道中国人杀中国人就不是杀人?为了鄙劣的虚荣心和虚假的“形象”,竟不惜昧着良心、泯灭正义?这些人,与“珞珈山”们一样,骨子里是反人类、反文明的价值观。


                        26楼2005-10-23 08:37
                        回复
                          扬州大屠杀过去三百六十年了,受害的汉民族揭露和批判这场大屠杀罪恶的声音十分的稀疏和微弱。如今,当年施暴的民族如今已面目全非,但是他们的后人(以爱新觉罗家族后人为主)以多尔衮等人为极大的荣耀,对扬州大屠杀却没有丝毫的反省和忏悔。中国人对大屠杀极端“优容”的虚无态度极大地助长了了日本的不择手段枭雄黑道势力的嚣张气焰,他们质问:你们中国人对待更惨无人道的扬州大屠杀就象没事一样,从不追究,凭什么单单要我们日本人为南京大屠杀谢罪?


                          28楼2005-10-23 08: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