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楼兰美女的人类基因分子学分析
1980年新疆考古学家穆舜英在罗布泊地区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史称“楼兰美女”):她出土时肤色红褐色富有弹性,眼大窝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面貌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身高却只有155厘米。如今科学发展,经过更精密的检测,她的父系DNA遗传确实来自欧罗巴人种,可以线粒体为代表的母系遗传却来自于东方女性。
而且,在楼兰地区出土的干尸中,也有黑头发的“美女”,面目具备黄河人特征。

而且,在楼兰地区出土的干尸中,也有黑头发的“美女”,面目具备黄河人特征。
有人根据“楼兰美女”出土时,墓地随处可见的对数字“7”的崇拜,和“楼兰美女”的唇纹推断,她可能属于抢夺了苏美尔人的王位之后被赶跑的古提人。德国语言学家亨宁,根据楼兰人使用的吐火罗语断定,楼兰人与古提人一定有某种联系。
古提人最早生活在伊朗高原,他们由东向西越过波斯山脉征服了巴比伦,于公元前2150年左右建历古提王朝,统治美索不达米亚上百年之久。
在公元前2世纪末的巴比伦史料记载中,提到过一个民族称为“Guti”,其主格形式为“Gutium”,他们从波斯西部的山区袭击巴比伦。在汉谟拉比铭文中,也提到了巴比伦四邻的民族,其中有两个,一个称为“Gutium”,另一个称为“Tukris”。这两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向东迁移,在我国西北地区定居下来,其中“Guti”人在河西,发展成月氏部落。古提人、大月氏人、楼兰人都使用吐火罗语因而被人联系在了一起。
提到大月氏人与楼兰人的亲缘关系,除共同使用吐火罗语之外,在大月氏西迁后建立的贵霜王朝被推翻时,一部分大月氏人东归,楼兰国毫不犹豫地接纳了他们,而且还将他们带回来的文字--佉卢文作为官方文字之一流传。
另外,楼兰国王已知的王室成员如国王安归、尉屠耆,公主曼头陁林的名字及取名方式与大约自认一模一样。
楼兰美女有多美?
自从“楼兰美女”出土后,很多人都对当年生活在楼兰地区的女性产生了无边的幻想,这些有着红色、金色、黑色头发,混合了欧罗巴人种和黄河人种特征的女性生前是否美艳无比?
好吧,不仅仅是出土的干尸,史料中的记载也支持人们的这种幻想。汉文史料中提到楼兰的女人们时很是自相矛盾,一边说她们妖艳、淫乱,似乎鄙视得不得了,一边又有敦煌、龟兹的统治者们哭着喊着要娶楼兰女子为妻的记录。
“学界一种普遍观点是,距今4000年前的青铜器时代,有欧罗巴人种到了那里,东方人到那里则是汉代以后的事。但我们做基因研究发现,这些人具有明显的东方谱系,在早期的小河墓地古尸个体当中,平均占71%左右。”周慧说,“遗传学家和考古学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考古学家看的是骨骼,而我们是看DNA以及父系和母系来源。”
?
“我们带回的适合做DNA鉴定的样本大约80例,其中提取成功58例,这些基因大多从骨骼和牙齿中提取。”周慧的学生李春香说,“确切地说,这一东方谱系起源地,是在中国北方到贝加尔湖的广大范围内,这大大区别于以往的观点,而且研究结果证明,亚洲的也占了很大比例。”
,南亚谱系也渐被发现,出现这一变化的区间,大致在三四百年间。“后来,通婚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原来人的基因逐渐被‘稀释’,亚洲谱系的比例逐渐下降。”李春香说,“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地域在当时是很吸引人的,而且是个很开放、很流通的区域。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确认东西方交融的时间,比以前认为的时间至少要早1500年
挺有意思的,自己也是学习。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塞,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即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成为了汉朝的心腹大患。曾在汉朝做质子的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城--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北魏灭鄯善国,约600年鄯善国(楼兰国)至此灭亡。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古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汉书·匈奴列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管辖。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城,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城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民众南移,楼兰城最终成为今天的遗迹。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在330米左右,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其西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边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
70年代末,中国学者开始参与吐火罗人起源的研究,并在考古、语言和人类学三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考古发现已经确认,早在公元前2000年初,印欧人在新疆的分布已达天山东部的奇台,乃至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孔雀河流域。研究者相信,这些年代最早的、分布最靠东方的印欧人考古文化,就是吐火罗人祖先的文化。吐火罗人究竟什么时候迁入新疆的?吐火罗文化又是新疆境内哪一类考古文化?为此,我们初步分析了公元前2000年至前1500年间在新疆分布的几种青铜时代文化,终于发现解读吐火罗人起源的关键是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的克尔木齐文化。这个文化源于里海—黑海北岸的颜那亚文化,其中一支向东迁徙到阿尔泰山南麓,并在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形成克尔木齐文化;从后者分化的一支南下楼兰,形成小河—古墓沟文化。而塔里木盆地中部的新塔拉文化和尼雅北方青铜文化,则是吐火罗文化与羌文化结合的产物。本文拟分四节介绍我们的发现与研究,以期推动西域考古研究的深入。
1980年新疆考古学家穆舜英在罗布泊地区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史称“楼兰美女”):她出土时肤色红褐色富有弹性,眼大窝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面貌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身高却只有155厘米。如今科学发展,经过更精密的检测,她的父系DNA遗传确实来自欧罗巴人种,可以线粒体为代表的母系遗传却来自于东方女性。
而且,在楼兰地区出土的干尸中,也有黑头发的“美女”,面目具备黄河人特征。

而且,在楼兰地区出土的干尸中,也有黑头发的“美女”,面目具备黄河人特征。
有人根据“楼兰美女”出土时,墓地随处可见的对数字“7”的崇拜,和“楼兰美女”的唇纹推断,她可能属于抢夺了苏美尔人的王位之后被赶跑的古提人。德国语言学家亨宁,根据楼兰人使用的吐火罗语断定,楼兰人与古提人一定有某种联系。
古提人最早生活在伊朗高原,他们由东向西越过波斯山脉征服了巴比伦,于公元前2150年左右建历古提王朝,统治美索不达米亚上百年之久。
在公元前2世纪末的巴比伦史料记载中,提到过一个民族称为“Guti”,其主格形式为“Gutium”,他们从波斯西部的山区袭击巴比伦。在汉谟拉比铭文中,也提到了巴比伦四邻的民族,其中有两个,一个称为“Gutium”,另一个称为“Tukris”。这两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向东迁移,在我国西北地区定居下来,其中“Guti”人在河西,发展成月氏部落。古提人、大月氏人、楼兰人都使用吐火罗语因而被人联系在了一起。
提到大月氏人与楼兰人的亲缘关系,除共同使用吐火罗语之外,在大月氏西迁后建立的贵霜王朝被推翻时,一部分大月氏人东归,楼兰国毫不犹豫地接纳了他们,而且还将他们带回来的文字--佉卢文作为官方文字之一流传。
另外,楼兰国王已知的王室成员如国王安归、尉屠耆,公主曼头陁林的名字及取名方式与大约自认一模一样。
楼兰美女有多美?
自从“楼兰美女”出土后,很多人都对当年生活在楼兰地区的女性产生了无边的幻想,这些有着红色、金色、黑色头发,混合了欧罗巴人种和黄河人种特征的女性生前是否美艳无比?
好吧,不仅仅是出土的干尸,史料中的记载也支持人们的这种幻想。汉文史料中提到楼兰的女人们时很是自相矛盾,一边说她们妖艳、淫乱,似乎鄙视得不得了,一边又有敦煌、龟兹的统治者们哭着喊着要娶楼兰女子为妻的记录。
“学界一种普遍观点是,距今4000年前的青铜器时代,有欧罗巴人种到了那里,东方人到那里则是汉代以后的事。但我们做基因研究发现,这些人具有明显的东方谱系,在早期的小河墓地古尸个体当中,平均占71%左右。”周慧说,“遗传学家和考古学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考古学家看的是骨骼,而我们是看DNA以及父系和母系来源。”
?
“我们带回的适合做DNA鉴定的样本大约80例,其中提取成功58例,这些基因大多从骨骼和牙齿中提取。”周慧的学生李春香说,“确切地说,这一东方谱系起源地,是在中国北方到贝加尔湖的广大范围内,这大大区别于以往的观点,而且研究结果证明,亚洲的也占了很大比例。”
,南亚谱系也渐被发现,出现这一变化的区间,大致在三四百年间。“后来,通婚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原来人的基因逐渐被‘稀释’,亚洲谱系的比例逐渐下降。”李春香说,“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地域在当时是很吸引人的,而且是个很开放、很流通的区域。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确认东西方交融的时间,比以前认为的时间至少要早1500年
挺有意思的,自己也是学习。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塞,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即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成为了汉朝的心腹大患。曾在汉朝做质子的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城--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北魏灭鄯善国,约600年鄯善国(楼兰国)至此灭亡。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古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汉书·匈奴列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管辖。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城,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城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民众南移,楼兰城最终成为今天的遗迹。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在330米左右,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其西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边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
70年代末,中国学者开始参与吐火罗人起源的研究,并在考古、语言和人类学三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考古发现已经确认,早在公元前2000年初,印欧人在新疆的分布已达天山东部的奇台,乃至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孔雀河流域。研究者相信,这些年代最早的、分布最靠东方的印欧人考古文化,就是吐火罗人祖先的文化。吐火罗人究竟什么时候迁入新疆的?吐火罗文化又是新疆境内哪一类考古文化?为此,我们初步分析了公元前2000年至前1500年间在新疆分布的几种青铜时代文化,终于发现解读吐火罗人起源的关键是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的克尔木齐文化。这个文化源于里海—黑海北岸的颜那亚文化,其中一支向东迁徙到阿尔泰山南麓,并在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形成克尔木齐文化;从后者分化的一支南下楼兰,形成小河—古墓沟文化。而塔里木盆地中部的新塔拉文化和尼雅北方青铜文化,则是吐火罗文化与羌文化结合的产物。本文拟分四节介绍我们的发现与研究,以期推动西域考古研究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