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el吧 关注:20贴子:9,137

-----Kk王道-----[高三语文笔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三在李大伟补课时候的好多笔记
想把备忘录里的删了
就存在这里吧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11-22 19:59回复
    顺应但打破规律的出头鸟 是可敬的
    背离规律的出头 是必然走向失败的
    时间
    今天是昨天的结果
    今天是未来的开端
    要关注当下
    承继前人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丰厚
    为未来而未雨绸缪 使我们丰厚
    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是我们为人类未来留下的财富
    成长是厚积薄发,传承文化的过程
    成长是张扬个性,享受喜怒哀乐的过程
    成长是实现自我价值,融入“大我”的过程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11-22 19:5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有所坚持 有所抵御
      顺应规律 展现自我
      理性必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康德 启蒙运动)
      习惯必须指向效率
      警惕习惯中的保守因素
      养成不断更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适应环境中赢得生活空间
      战胜环境 展现自我
      优化环境 为他人作奉献
      在扬弃中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借古今中外文化之长 避古今中外文化之短
      在传承中创新 为后人留下财富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11-22 19:59
      回复
        人生的黑夜也没什么不好,越是黑暗的晚上,月亮与星星就越是美丽。
        心有沉香 不畏浮世
        林清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11-22 20:00
        回复
          题型(一):作用
          1.表达效果:修辞/写作手法+作用+主旨观照下的内容+作者情感态度
          2.表达作用=表达效果+结构
          3.作用=结构+内容
          结构:铺垫 照应 线索 悬念 总分 分总 并列 对比
          内容:材料 主旨
          4.知识点的作用:具体+概括(例:描写的作用)
          概括+具体(例:过渡段的作用)
          知识点涉及:修辞 写作 语法 手法
          5.写作对象的作用:同“梳理信息”题型
          考核;捕捉梳理概括信息的能力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11-22 20:00
          回复
            题型(二):五析
            简析 试析 评析 赏析 辩析
            1.同“表达效果”(+修辞/写作手法)
            2.同“简答题”
            由实到虚 由小到大 由里到外 由先到后 对象分列
            三段论: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3.鉴赏评论:内容+结构
            内容:写作对象 主旨 材料
            形式:语言 结构 风格 手法
            语言:词 短语 句式
            4.同“结尾”简答题:写作对象+主旨+结构+作者情感态度
            5.部分+部分+整体
            6.同“评价题”
            由里到外 由小到大:意义 意识 价值
            7.古诗词鉴赏四点法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11-22 20:01
            回复
              题型(三):指代
              1.指 指代 含义 意思
              2.指代三层次八方位
              本段中四方位:紧靠原点的前后 本段首末句
              紧靠指除去下位概念部分 如举例 同义反复
              原点是词或短语的 在本句中可以有答案
              原点是句子 则答案在前后句中
              上下段中两方位:上段末句或首句 下段首句或末句
              头尾段中两方位:末段中 首段中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11-22 20:01
              回复
                题型(四):含义 涵义 意思
                1.语言标志:指 含义 意思
                2.种类:解释概括 下定义
                名词解释概念:种差+属概念
                属概念即被定义对象的上位概念 一是文中有现存的 二是把偏正式的合成词化为短语 中心自己得
                动词解释概念:种差+过程
                形容词解释概念:种差
                本身的含义+言外之意(主旨)
                解释象征含义时只有言外之意(主旨)
                题一般是句子或短语的意思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11-22 20:0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题型(五):表格题
                  1.项目:名词/名词性短语
                  当出现动词/动词性短语时要根据横向来转换成名词/名词性短语
                  2.纵向/横向对等原则综合运用
                  3.关注图表题:按已知推断未知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11-22 20:01
                  回复
                    题型(六):标题的理解
                    标题通常以写作对象为依据
                    标题通常以主旨为依据
                    标题有时是线索
                    由实到虚由小到大由里到外(+线索)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11-22 20:02
                    回复
                      题型(七):拓展和推断
                      文内文外结合:已知和未知结合
                      必须采用辩证法(整体肯定加以补充)
                      尽可能举例
                      选老师知道的
                      判定是真的开放性题目还是假的(来不及思考时以肯定为主)
                      教材拓展 比较阅读
                      语体拓展 对话:人称 身份 礼貌得体委婉 结构常用分总
                      拓展评价或推断评价 常用举例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11-22 20:02
                      回复
                        题型(八):小作文
                        1.描写类
                        确定种类 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景物:自然景物 社会环境 场面
                        结构 分总 总:抒情+议论
                        具体手法 先动后静 氛围前后一致(具象→抽象)
                        2.说明类
                        一般的说明文(徽标 漫画)
                        必须说明主旨
                        结构:总分或总分总
                        抓住特征 注意顺序按序排列 用词准确 说明方法不少于两个
                        简介
                        概括介绍 总体介绍 整体介绍
                        长处优点 个性特长 成绩贡献
                        表达方式:说明+描写/议论
                        摘要
                        课题 理论依据 主要内容 价值/作用/意义
                        3.议论类
                        (论点非常大)
                        把大论点变小论点(加上例子)
                        两次论证
                        把大论点作为结尾
                        (例:中国人对花草的欣赏是多样性的
                        论点:中国人对竹子的欣赏是多样性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11-22 20:02
                        回复
                          题型(九):脉络
                          说明文/议论文:脉络=思路
                          记叙文:脉络=思路+线索
                          题型(十):风格
                          平实质朴 绚丽华美 直露率真 委婉含蓄
                          幽默(诙谐 )讽刺(犀利)亦庄亦谐 雅俗共赏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11-22 20:02
                          回复
                            题型(十一):手法
                            情景
                            动静
                            乐爱
                            虚实
                            小大
                            远近
                            整散
                            扬抑
                            (平中见奇)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11-22 20:0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题型(十二):语法
                              独句成段
                              作用:强调 过渡/承上启下
                              复句
                              并列复句:一方面..又..既..也..不是..而是不在于而在于同时同样这样例如好像
                              因果复句: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注意归因不当:误加关联词 关联词错误 大因小果小因大果)
                              递进复句:不但而且尚且何况从而尤其特别最根基在
                              让步复句:即使也虽然也尽管也(假设)即使但是虽然但是尽管但是(转折)即使:假设 尽管/虽然:现实
                              多重复句:研究第一层 做法同复句的操作
                              句群:一个或几个句子表达一个意思
                              过渡段过渡句过度关联词
                              长句:严谨沉闷
                              短句:紧张/轻松 舒婉/急促(长句断开为短句)
                              整句:句式整齐有气势
                              散句:句式灵动有变化
                              单纯词(手 刀 口 潇洒 苗条(拆开无意义)坦克 纽西兰 噗通)
                              合成词(卡车 新西兰 夕阳 人物 国家 总司令 电冰箱)
                              短语(春色)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11-22 2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