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因哈特吧 关注:2,065贴子:74,526

【新人拜吧】关于银英的胡言乱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来沉浸银英,又忍不住自言自语些什么,到这里班门弄斧一下,各位大人多多指点
纯属个人不成熟看法,拍砖请手下留情^^
奥丁大神保佑,百度不要吃我的帖子


1楼2009-02-25 14:29回复
    真正让莱因哈特“心中的长鸣警钟”“远离了彻底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的转折点,并不是吉尔菲艾斯一个人的死和死因,而是坎普和秃鹰之城一百八十万将士枉流的鲜血(其实这才是吉尔菲艾斯的死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这些枉流的鲜血把吉尔菲艾斯的虚像铸成了莱因哈特心里的警钟。
    --------------
    所以有人说,仁人志士枉流的鲜血,是历史最好的眼药水,虽然偶对说这话的人嗤之以鼻,但因人废言是不对的。
    而走向了另生者(除了奥贝斯坦以外)和死者都欣慰的方向
    --------------
    所以希尔德觉得奥贝斯坦可能把她当成敌人,而为了让莱因哈特永远都是他自己,自己将要面对的是没有胜算却必须获胜的战斗


    IP属地:广东5楼2009-02-25 16:00
    回复
      2025-05-21 11:25:46
      广告
      有的时候很奇怪,为什么看历史书的时候,突然就出现了某种状况,突然就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仿佛最后一根稻草般,摇摇欲坠的局势就崩塌了,后来想,或许如丘吉尔说的一样,在一页的书本上凝聚了若干年的时间,动作就如同快进般显得不自然。这一次,好像有机会以原速观看整个事件的发展了……无可奈何的心痛……


      10楼2009-02-26 15:01
      回复
        多谢各位的回复
        “我并不认为说吉尔菲艾斯握住莱因哈特伸出的手是一种不幸。”
        确实少了个不字,大人看的好仔细啊
        关于要()塞对要()塞北郭肯定也要说一说的,那是放在写莱因哈特的部分中,他是压轴大戏,还得等等
        今天贴杨的部分,恐怕会更主观了,这个……个人偏爱,实在没办法,好在这里看来是相当()主,料也无妨^^
        (这样的帖子也抽,实在无语了)


        11楼2009-02-26 20:02
        回复
          三、 天生英才难自弃
          ——自古知兵非好战
          百度不让贴,这里的和()谐词怕是太多了,懒得找了,贴图片吧


          12楼2009-02-26 20:06
          回复
            网络不畅,试试看


            13楼2009-02-26 20:15
            回复


              14楼2009-02-26 20:16
              回复


                15楼2009-02-26 20:17
                回复
                  2025-05-21 11:19:46
                  广告


                  16楼2009-02-26 20:19
                  回复


                    17楼2009-02-26 20:20
                    回复
                      mark,顺便赞楼主孜孜不倦对抗贴吧的xxxxx


                      19楼2009-02-26 20:31
                      回复
                        “我讨厌你,所以我灭了你。”
                        “我讨厌你,所以我不理你。”
                        打滚……这两句话好萌……XDD


                        IP属地:广东21楼2009-02-26 22:06
                        回复
                          莱因哈特的准则是:我讨厌你,所以我灭了你 
                          对他而言,休战是为了更大的战争 
                          ----------------- 
                          窃以为您的说法过于片面,莱因哈特的性格中有战士、霸主、孩子三种角色,他的行动通常是这三种角色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在不同性质的问题上,三种角色呈现的比重和侧面也都不尽相同。 
                          在实践的层面上,正常情况下,莱因哈特绝不会因为自己讨厌什么就去抹煞它,相反,不管是任用自己讨厌的人还是做自己讨厌的事在他都司空见惯(不正常的情况基本限于安妮罗杰直接相关的负面因素作用的场合),而他谋求和平的时间与花费的心思也远远远多过追求战争。除了个别特例,战争始终被莱因哈特视为达成和平的工具,也只在以此为前提的情况下才会发动战争,至于从战争中获取乐趣,只是一个附带产物,从来不是莱因哈特发动战争的目的——这一点即使在“要塞对要塞”一战中也不例外。莱因哈特知道和平的降临说不定会让自己走向某种意义上的绝望,但他并没有逃避过这种绝望,他害怕陷入干冒烟却不着火的境地,却依旧以这种方式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说莱因哈特走上争霸的道路暗示由于结界被当权者夺走这样的人生惨别 
                          ----------------------- 
                          被当权者夺走这样的人生惨别只是莱因哈特立志从军的直接契机,而走上争霸道路则是源于莱因哈特在此后数年中的成长与思考,两者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系,也并不是所有的从军者都会走上争霸的道路。 
                          这里只想提醒一点,根据原著,莱因哈特是首先将他日后大多数的改革构想都初步完成其蓝图之后,才决定走上争霸之路的,这正是和他和历史上无数“先推翻旧的再考虑怎么建设新的”的革命者最大的不同,而将莱因哈特踏上争霸之路的主观原因归于安妮罗杰,则完全抹杀了这一不同。


                          IP属地:广东30楼2009-02-26 23:11
                          回复
                            以银英动画fans的身份开始读小说且并非杨fans的读者中,也有很多人对对书里大段大段的语录感到不耐烦。虽然这类读者常被被银英fans斥为浅薄,而银英动画“略去了大量思考内容”也常遭小说fans的诟病,但从艺术性本身的角度看,窃以为动画制作者的考量和观众的不适应都无可厚非。


                            34楼2009-02-27 01:27
                            回复
                              2025-05-21 11:13:46
                              广告
                              插个话,刚刚查了一下,发现吧里似乎没有shshd的《【评论】对动画中威斯塔朗特事件之改编的一些看法》,如果没有什么不便,可不可以请shshd贴出这篇旧文,和本文(河蟹)做个参照呢?


                              IP属地:广东36楼2009-02-28 22: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