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照巽吧 关注:46贴子:162
  • 0回复贴,共1

金老师国学基础概念第二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是“义”
义,是传统社会的价值范畴,“五常”之一。《中庸》讲:“义者,宜也。”《朱熹集注》讲:“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就是说,做事遵循内心的道德约束,去做应该做的,就是“义”。孔子将“义”作为个人去就取舍的标准,提倡“见得思义”,“义然后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一观念深为后世儒家赞赏,继而被发扬光大,成为伦理“五常”之一。而孟子对于“义”更加看重。“忠孝”“仁义”“侠义”等随之派生而出。举一些具体事例,《三国演义》中的关于就是“义”之典型(百度贴吧金照巽吧),他虽对刘备忠心不二,但擒获曹操后能念及旧恩网开一面;再如诸葛亮,刘备逝后,诸葛亮尽心辅佐幼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水浒传》中,梁山群雄,侠义之士比比皆是,不分帝王子孙还是富豪将吏。他们所具备的除暴安良、扶弱济贫、仗义疏财等义举,在国人看来就是对“义”的最好诠释。“义”诞生于封建王朝,但它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义从现代角度来讲,就是一个人自己的道德标准或者说行为规范标准,也是一个人的底线所在。义也可以说是情感的一种特殊表现。
什么是“礼”
礼,传统社会的价值范畴,“五常”之一。其最初是祭神的仪式,后来内涵扩展,指等级社会中体现尊卑贵贱的行为规范和仪式制度等。“礼”的范围甚广,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举凡祭神、宫寝、服饰、车马、仪仗及婚丧嫁娶,乃至举手投足间,都有具体的规定(百度贴吧金照巽吧),以体现贵贱有别、尊卑有序。根据传统的说法,周公制礼乐,奠定了以礼为治的教化传统,而孔子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除了强调以礼治国,更加注重修身。“不学礼无以立”,“克己复礼为仁”都是孔子的名言,有其特定的道德内涵,作为封建“五常”之一,“礼”对人的视、听、言、动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像“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颇受今人诟病,尤其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其它诸家都是针对儒家的礼乐制度说事,尤其是道家思想更加是反对这种形式主义的虚伪制度。直到近现代还是有很多学者觉得这是对人性的扼杀、摧残,而“吃人的教理”也因而成了著名的文学比喻,在近代作品中比比皆是。”五常”之礼,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嫌。然而事实上,人在社会中的确需要礼,不能事事我行我素。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彼此尊重,彼此保有礼仪是社会所需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礼”的内涵也在与时俱进,礼仪的规范也在不断的调整,少却曾经的枷锁,多的是文明的气息。
什么是“智”
智,传统社会的价值范畴,“五常”之一。这里的“智”,不是佛家之顿悟,也不是科学智慧,而是道德智慧,即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儒家学者认为(百度贴吧金照巽吧),具备了这种道德智慧,才能成为君子。如孟子认为,“智”为“是非之心”,人只要尽心,进一步充实自己的道德智慧,就能知性,知天,继而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孔子则将智、仁、勇三者并提:“智者不感,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将其视作君子的美德。《礼记·中庸》对孔子的概括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天下之达德”。当然这个结论还是有些片面,因为是非善恶的标准时没法确定的,而在封建时代这些标准时少数人的标准,是当权者的标准,平民只能无条件的接受,这种接受是不自然的。所以这一条本质上是不符合人性的标准,当然,我们也可以一分为二的来看待这个观点,我们虽然每个人的是非观有所不同,但是作为社会的产物来说,总体还是大同小异的,只不过“智”的范围不再仅限于这些而已!
什么是“信”
信,传统社会的价值范畴,“五常”之一。“信”,即诚实、不欺,被儒家视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起码准则。孔子教授弟子,“忠信”并提,他说:如果人没有“信”,就如同马车没有车轮,不能远行。每日三省其身,其一就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意思是,你和朋友交往守信了吗?“信”还被孔子推及治理国家的层面上,他认为,在“足食”“足兵”与“取信于民”三者间,首先要“取信于民”。他说:“没有粮食,不过死亡,但人生自古谁都免不了一死,而国家一旦不能取得国民的信任,就无法立足。”这种以诚信立国的观念,除了儒家,法家等门派也有类似主张。如著名的商鞅变法,其树立的就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威信。当然,相对于法家“南面立木,下设黄金”,儒家的“信”更侧重于君子品德的修为。到了汉代,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信”被列入“五常”。“诚实”“不欺”作为一种社会公德,从此便被普遍认同了。而作为现代人(百度贴吧金照巽吧),信更加的变成及其重要的观念,诚信不仅是个人形象的标志,也是企业形象,集团形象,乃至于国家形象。
以上的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传统文化里面非常重要的行为准则,也是思想培养的基本标准,我个人也认为这五点十我们做人最需要,最不可或缺的基本品德!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所收获,自我培养,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主张而已!
转载请注明(百度贴吧金照巽吧)


1楼2017-11-28 16:4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