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楼吧 关注:3贴子:85
给与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


1楼2009-02-27 21:08回复
    不在于是否给予 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 不在于是否施怨 而在于是否能伤及别人


    2楼2009-03-01 09:58
    回复
      哈哈 叮当也是在写心得呀 没看出有错字呢


      4楼2009-03-02 19:22
      回复
        做法很聪明,不过好像不适合我,我总认为,人格健康的最大敌人就是自身的虚荣心,因此,人格要健康成长,首先要无情打击虚荣心。所以我十分欢迎和珍惜朋友对我的批评,只要这种批评不是武断地乱下结论,乱扣帽子,而是公开地讲道理,摆事实,指出我的错误,如果是这样,则是我感激不尽的。


        5楼2009-03-03 12:42
        回复
          是在批评叮当吗 哈哈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谢谢啦


          6楼2009-03-08 15:42
          回复
            对,是在批评你!明明看到朋友的错处,偏不说出,这样不好


            7楼2009-03-10 22:18
            回复
              哈哈哈 谢谢您 卧龙先生 但叮当以为 如何指出朋友的错处 从不同的角度 有不同的方法 而当朋友已经意识到的时候 对方就没必要再提出了 对吗


              8楼2009-03-14 13:36
              回复
                批评和表扬一样,越及时效果越好


                9楼2009-03-14 16:53
                回复
                  你8楼的观点不全对,指出朋友的错处,目的在于帮助改正,怎么有效怎么来,任何角度方法的选择,都不能与目的相悖。


                  10楼2009-03-14 17:30
                  回复
                    卧龙先生您好 
                    您说的很对 指出朋友的错处 目的在于帮助改正 但当朋友已经意识到错误 并及时的做出改正的情况下 做为指出的一方 是否还应该再提呢


                    11楼2009-03-15 14:44
                    回复
                      “已经”和“及时”是有客观标准的,不是随便主观认定的。


                      12楼2009-03-17 21:50
                      回复
                        卧龙先生您好 您所说的所谓的客观标准应该是什么呢


                        13楼2009-03-19 20:18
                        回复
                          你发现错误之后,我意识到错误之前,这段时间算是“及时”;“已经”的时间标准是我明确承认错误之后


                          14楼2009-03-22 18:59
                          回复
                            哈哈 还这么严格呀 自己意识到的错误 一般印象比较深嘛


                            15楼2009-03-28 14:31
                            回复
                              那就让其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一直到让对方错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头破血流,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了,然后你站在旁边慢悠悠地说:这种结果印象比较深嘛!


                              16楼2009-03-29 09: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