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客街吧 关注:41贴子:489
  • 4回复贴,共1

日韩或已成研究鲁迅最多的国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日韩或已成研究鲁迅最多的国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1-30 09:24回复
    韩国人对鲁迅的读解和别的国家不同,那就是有着寻路的饥渴和反抗奴役的激情。富有叛逆精神的韩国友人,格外感兴趣于鲁迅的遗产。他们在这位中国文人的身上找到了一种自己需要的东西——那就是对旧传统的超越和对人的解放的探索。鲁迅在没有路的地方走路的勇气,在他们那里不只是象征性的灯火,而应当说是成为新人的一种可能。对韩国热爱文学的民众而言,鲁迅文学不仅仅是人生的启迪者,重要的在于也存在着思维的快乐。
    鲁迅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主要是基于中韩两国相近的社会状况,或者说是同样的主题发生在我们两国间。李泳禧先生多次强调,鲁迅当年描述过的社会黑暗,和过去的韩国没有什么区别,一些文字仿佛也是对韩国人说的。军人的专制,文化的奴役,非人的生活,必然导致民众的反抗,而那反抗中所遇到的问题,鲁迅的提示是燃烧的火炬,照亮了困苦中的人们,那些思想同样也适用于自己这类的思考者。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1-30 09:25
    回复
      韩国评论家、社会运动家任轩永在《我与鲁迅——文学、革命和人类的命运》一文里谈到了鲁迅在他生命里的意义。在中学时代第一次读到鲁迅后,他觉得自己背井离乡的心绪里就有鲁迅式的感触。两个人的故乡遇到了相同的命运,人也如此。后来他走向了反专制的运动,内心一直依傍着鲁迅。1974年入狱的时候,他想到:“唉,既然坐牢,也在狱里读读鲁迅吧。”后来,他第二次入狱后,内心里依然装着鲁迅。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1-30 09:25
      回复
        韩国知识界对我国现代文化具有如此大的热情。他们在20世纪70、80年代所表现的内在意识,与我国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青年是如此接近。东亚人在近百年的时间里,遇到了相同的难题,专制主义和传统意识使人们久困在奴隶的境地,个性被阉割了。而这正是鲁迅当年一直所思考的——突破文化羁绊。韩国友人在自己的寻找里,感到了鲁迅与自己的接近,也如同当年中国知识界苦苦介绍俄国文学一样,鲁迅先生在我们邻国也成了精神的滋养。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1-30 09:27
        回复
          日本的仙台,曾经留下了鲁迅的足迹。这里是鲁迅留学的地方。现在,鲁迅原来就读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已并入东北大学,鲁迅曾经上课的阶梯教室在东北大学校园里,100多年了保存完好,而且定期开放。
          日本人对鲁迅留学仙台的历史非常重视,曾经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调查。日本仙台市政府将鲁迅留学时住过的佐藤屋、上过课的阶梯教室等等作为文物保存。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1-30 09: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