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伯父是满清广东海关的高级官员这个关系,香山(今中山)人冯亚星很小时就有机会到那些外国船上去玩,甚至跟着货船到国外去旅游。清嘉庆十六年(1816年)8月3日,24岁的冯亚星乘着荷兰籍船主LASTHAUSEN的海轮,第三次前往欧洲,开始他的侨居生涯。
冯亚星这次离国,首先来到位于大西洋南部远离欧洲大陆那个因流放一代战争巨人拿破仑而出名的圣·赫勒拿岛(属英国王室管辖)。拿破仑经历了滑铁卢之战后,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岁月。冯亚星以他出身文职,精通数国语言的优越条件而成为拿破仑的厨师,陪伴拿破仑度过最后的日子。
1821年,拿破仑去世后,冯亚星也离开了圣·赫勒拿岛来到伦敦。1823年转去德国,同去的还有他的同乡弟兄冯亚学,成为我国最早到德国的华人。3月,两人来到柏林,住在贝伦街65号。兄弟俩身穿中国服装,登台表演中国器乐,神秘的东方文明风俗和美妙的广东音乐相结合的东方文化艺术使第一次接触东方文化的德国人为之倾倒,在柏林城一时引起轰动。接着,耶拿、汉堡、不来梅等地相继邀请他们去表演。冯氏兄弟的文化传播活动,资助他俩入哈勒大学,帮助”汉学之父”威廉·更特研究”汉语语言精髓”长达3年。11年后同,威廉氏才正式创造了汉学。
1826年,冯亚星和冯亚学在波茨坦出任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廉三节于王宫的”宫廷茶道师”。这其实是个虚衔,为的是让冯氏兄弟领取与这职务同等丰厚的工资而从事交流活动。1828——1829年,冯氏兄弟将6篇宗教文献翻译成中文。其中《圣经·新约》的手稿至今仍保存在德国国家图书馆中。
1826年4月2日,34岁的冯亚星与18岁的德国少女克拉拉结婚。他们共生下二子一女。其后代分别居住在德国、西班牙等地,现在已经是第七代了。
1829年,冯亚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别后13年的家乡,看望了在家乡的结发事子、儿子、孙子。在家乡住了14天后,他又一次飘洋过海,继续他周游世界之旅。这次,他先后到过伦敦、爱丁堡、利物浦、非洲的好望角、美洲的新奥欠良,……然后不知所终。他在最后的售中骄傲地说:”我是整个世界的自由之子,我可以去到我想去的任何地方……”
冯亚星的事子克拉拉去世后,普鲁士国王为冯亚学在波茨坦建了一座别墅,让他带着冯亚星的后代居住。这幢别墅如今还保存着,成为 珍贵的中德文化交流见证。
要准确地说冯亚星是中山市什么地方人,现限于手头资料,暂时还查不到,幸亏他还有一份保存在波茨坦的简短自传,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线索。这份1828年11月写于波茨坦的自传明白说:”我今年35岁,1792年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村。我是一个星相家的儿子。我的伯父是满清广东海关的高级官员。他与很多欧洲船主有着广泛的朋友关系。我由此于1816年8月3日离开了我的祖国。
《自传》中的”香山村”是否就是”香山县”?本人查过中山市《冯氏族谱》,发现许多冯氏是”亚”(同”阿”)字辈的,况且当年他在家乡还有结发事子、儿女和孙子,再加上”星相家的儿子”,”伯父是满清广东海关的高级官员”这些资料,我想,要查实冯亚星的详细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转载于中山政协,资料来源于《冯氏文化通迅》)
冯亚星这次离国,首先来到位于大西洋南部远离欧洲大陆那个因流放一代战争巨人拿破仑而出名的圣·赫勒拿岛(属英国王室管辖)。拿破仑经历了滑铁卢之战后,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岁月。冯亚星以他出身文职,精通数国语言的优越条件而成为拿破仑的厨师,陪伴拿破仑度过最后的日子。
1821年,拿破仑去世后,冯亚星也离开了圣·赫勒拿岛来到伦敦。1823年转去德国,同去的还有他的同乡弟兄冯亚学,成为我国最早到德国的华人。3月,两人来到柏林,住在贝伦街65号。兄弟俩身穿中国服装,登台表演中国器乐,神秘的东方文明风俗和美妙的广东音乐相结合的东方文化艺术使第一次接触东方文化的德国人为之倾倒,在柏林城一时引起轰动。接着,耶拿、汉堡、不来梅等地相继邀请他们去表演。冯氏兄弟的文化传播活动,资助他俩入哈勒大学,帮助”汉学之父”威廉·更特研究”汉语语言精髓”长达3年。11年后同,威廉氏才正式创造了汉学。
1826年,冯亚星和冯亚学在波茨坦出任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廉三节于王宫的”宫廷茶道师”。这其实是个虚衔,为的是让冯氏兄弟领取与这职务同等丰厚的工资而从事交流活动。1828——1829年,冯氏兄弟将6篇宗教文献翻译成中文。其中《圣经·新约》的手稿至今仍保存在德国国家图书馆中。
1826年4月2日,34岁的冯亚星与18岁的德国少女克拉拉结婚。他们共生下二子一女。其后代分别居住在德国、西班牙等地,现在已经是第七代了。
1829年,冯亚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别后13年的家乡,看望了在家乡的结发事子、儿子、孙子。在家乡住了14天后,他又一次飘洋过海,继续他周游世界之旅。这次,他先后到过伦敦、爱丁堡、利物浦、非洲的好望角、美洲的新奥欠良,……然后不知所终。他在最后的售中骄傲地说:”我是整个世界的自由之子,我可以去到我想去的任何地方……”
冯亚星的事子克拉拉去世后,普鲁士国王为冯亚学在波茨坦建了一座别墅,让他带着冯亚星的后代居住。这幢别墅如今还保存着,成为 珍贵的中德文化交流见证。
要准确地说冯亚星是中山市什么地方人,现限于手头资料,暂时还查不到,幸亏他还有一份保存在波茨坦的简短自传,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线索。这份1828年11月写于波茨坦的自传明白说:”我今年35岁,1792年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村。我是一个星相家的儿子。我的伯父是满清广东海关的高级官员。他与很多欧洲船主有着广泛的朋友关系。我由此于1816年8月3日离开了我的祖国。
《自传》中的”香山村”是否就是”香山县”?本人查过中山市《冯氏族谱》,发现许多冯氏是”亚”(同”阿”)字辈的,况且当年他在家乡还有结发事子、儿女和孙子,再加上”星相家的儿子”,”伯父是满清广东海关的高级官员”这些资料,我想,要查实冯亚星的详细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转载于中山政协,资料来源于《冯氏文化通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