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果金融吧 关注:15贴子:144
  • 1回复贴,共1

看不破P2P自融?如果是贺涵他会怎么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的前半生》
讲了全职太太罗子君遭婚变后
在闺蜜唐晶及其双商都高的男友贺涵的帮助下
回归职场重新找回自己的故事
敲黑板!敲黑板!敲黑板!
然鹅,剧追到快20集
还不会用贺涵的套路思考问题?!

至今看不破P2P自融?如果是贺涵他会怎么做?
贺涵P2P铁律
菩萨心肠,金刚手段,才是对待朋友和你在意的人应该有的态度。理财也是。
——贺涵
1不做傻子,有实体企业的P2P平台更要考察
比如一家传统家具制造企业,一夜间突然做起了网贷,瞬间的跨行业、没有丝毫过度、资源也没有任何结合点,此时不论收益多大,投资者都要开始警惕了。

P2P平台操作看似简单易懂,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没有在金融、信贷、风控相关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是不可能短时间内搭建好一个风险低、信誉高的平台的。所以遇到这种平台,请问问对方,靠什么来获得项目、风控的流程和细节是怎样?
不过,并非所有实体企业做P2P,就都是自融,需要投资人擦亮眼睛,仔细考察企业的实力与背景、借款人具体的信息,从各方面来确认自己的判断。
2秘技:看借款企业的股东与平台的是否一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破P2P是否是自融,最直接了当的方式就是查询,借款企业的股东与平台股东有没有重合。如果查询后,股东之间有重合,即可初步判断此平台涉嫌自融无疑。
还有种情况:尽管股东没有重合,但借款企业表现反常,如:注册资本只有80万,借款金额却冲破1000万。更甚者,在借款之前,注册资本奇迹般发生变更的都要小心。
借企业之名来掩盖自融真相的这类似方式,成本相对较高,仔细看还是可以发现蛛丝马迹的。
3观察:是否有企业反复借款
没有合理的解释,一家企业反复在同一平台借款,看仔细,这家企业是否是和平台相关联的企业?
当然,并不是说借款只能发生一次,反复申请借款就一定有问题,并不是唯一判定条件。

通常企业借款是为了支撑起一段时间经营周转,当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都完成后,就暂时没有了借款需求。可如果下一轮经营开始时候,有超过预期的额外订单、资金又不足,就又会有新的借款需求。
4项目信息的披露是否含糊不清

遇到不披露具体借款人的平台或产品,建议投资者一定,要冷静,不要轻易出手。借款协议中明确借款人名称,是出借方有权及必需知道的信息,绝不能含糊。

借款企业名称不清晰、项目信息不完整、表述不知所云、现场图片也没有的,也有自融的重大嫌疑。只是简单的信息,是很容易捏造和虚构的,一家真实的借款企业,提供详细的企业信息并不是什么难事。


1楼2017-12-01 16:18回复
    提现怎么不到账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2-02 07: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