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昏、头晕、眩晕和晕厥前状态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病人常以头晕为主诉就诊,但产生这些症状的病变性质、发病部位、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各不相同。需要加以甄别。
头昏,是感觉头部昏昏沉沉、脑子迷迷糊糊、脑子不清楚、脑子不清醒、脑子不清晰、云安雾罩的感觉,头沉、头胀、头闷、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大脑病态疲劳或功能失调表现。病人常自述脑子不好使、记忆力差、精力减退、脑子像灌了水、生了锈、涂了浆糊、丢三落四等。
短暂和发作性头昏多由学习、工作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用脑时间过长,失眠等,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过度紧张和疲劳有关。以及发热、贫血、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贫血等躯体疾病所致。
持续性的头昏多有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神经衰弱、神经症、大脑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引起。
头昏是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功能减退或失调的表现。 多发生在脑力活动、用脑过度、情绪不稳、心情不好、劳累的情况下发生,与活动、 体 位变换、用眼无关。充分休息、转移注意力、心情放松,情绪好转,精神愉快时症状可减轻。
头晕,是身体不稳感、失去平衡感。患者常表现为头重脚轻、身体摇晃、走路或站立不稳、要摔倒感等身体失衡的感觉。有时是担心平衡障碍的恐惧感。而没有身体或周围环境运动或旋转的感觉。
头晕是视觉系统、本体觉系统或双侧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或功能失障碍所致,上传到大脑的视觉信息、本体感觉信息前庭信息失真,大脑对上传来的参与稳定身体平衡的感觉信息分析和判断发生错误,产生身体要失去平衡、 自身不稳的感觉。也可以是前庭病变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表现 感 。多在用眼、坐立行走和运动的过程中发生,闭眼休息、静卧头晕可缓解或好转。
多见于屈光不正、用眼过度、视力障碍、眼肌**、糖尿病深感觉障碍、脊髓后索病变、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末梢神经炎、双侧前庭功能障碍、前庭神经系统非急性期病变、脑血管病、小脑病变、正压性脑积水、巴金森综合症等。但更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
站在悬崖边上,向峡谷底观望时,有侧翻倒向谷底的感觉;站在路边戴一高度近视眼镜,路面变得凹陷,产生身体不稳的感觉;糖尿病足底深感觉障碍,走夜路没有光照时,对脚下情况感觉障碍,不能探明路面情况,如履深渊的感觉。在光照的情况下缓解。
除此之外,发热、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低血糖、颈椎病、贫血、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症、头外伤等躯体疾病,以及药物、中毒性疾病、慢性主观性头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