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科学网,作者宋楚瑜,选自其《如何写学术论文》(北京大学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如有疑问,请联系后台编辑。
如何选择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书,对研究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对研究的问题作一般性的了解,并借以导入主题。“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看了具有权威性的文章,不但使我们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获的背景性认识,同时也会引发灵感,帮助设定所要研究的范围及一些基本构想,甚至引起可以继续追踪研究的论点。
一般学生选择题目之后,首要的工作就是查与这个问题相关性的一般资料,亦可通过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进行搜集。之后,才能很快地决定研究方向。假如第一本阅读的书籍,内容不正确或窄或差无疑会导致一个错误的方向,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便是这个道理。以后要看许多文章,才能将原来的想法纠正过来,这是一个难以弥补的损失。
由于第一篇文章或第一本书多少会产生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往后再看的书或文章,不过是进一步证实想要研究的主题假如最初的资料得之于正确的书或文章,则以后的工作就简单得多了。虽然评鉴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好坏要靠经验。不过,我们仍可以从两方面衡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好坏.
从书或文章的外在条件衡量
1作者本身的条件
查查作者是否受过适当的学术训练?是否被公认为该一科目领域中的权威?假如就我们所知,该作者并不是一般公认的权威,则可再查查他是否具有相关的资格,而以权威的身份撰写此一特定主题?譬如其专长、专业状况、经验以及其所获之学位等,都是显示其实际条件的一些指针。如果书中的标题、序文及引言中都未提到作者的背景,则可设法在人名录或类似的资料中翻查。
2出版者的条件
这要看出版者的信誉是否可靠?一个信誉良好的出版商所出版的书必定具有相当的水准,对没有标明出版者的书,我们不免以怀疑态度视之;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由私人刊行的作品也可能具有水准,只是好的出版商,可以给我们更多确定一本书价值的信心。
相同的,假使一篇文章被刊载在一本定期刊物上,我们就要查查,这本刊物是否被公认为是该科目领域中,具有权威性的资料来源。一份专属某领域的学术杂志或期刊,通常内容比较严谨及更具权威性。
3出版的日期
出版日期的早晚,对内容有相当大的影响。譬如我们讨论有关美俄战略武器限制谈判的问题,或者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1925-1968)一位美国总统候选人所做之竟选活动问题,而打算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所出之杂志或书刊上找资料的话,不是一无所获,就只会找到一些隔靴搔痒不着边际的数据;反之,一些没有时间性的问题,譬如宗教、中世纪的神迹等方面的资料,往往不受时间的拘束。
4客观的条件
查查该书是否包括在好的参考书目中,同时在图书馆的卡片目录和期刊索引中,该作者是否在同一主题下写了其他的书及文章,以确定该作者是否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对资料本身的内在条件加以评估
我们可以再从以下几项资料本身的内在条件,衡量该一资料是否对我们所要研究的主题有用?
1判断这个作品
判断作品究竟是否与我们的题目发生直接关系?或者只是沾一点边而已。
(1)阅读该书的序文,作者在书中所提出的宗旨,以及想要研究的范围是否与我们直接有关?
(2)查阅该书的目次表和索引内容。
(3)在全书或全文中抽样选看几页,是否与我们所要讨论的主题相契合?
2审查原作者之观点
审查原作者的观点是否客观公正?对于事情的陈述,是否面面兼顾?对各方面的论点,是否给予同等的关注?用词是否客观而无偏见?有无采用感情冲动性文字之情况等。
3注意书中陈述的事实
注意书中陈述的事实是否超过一般常理,所提出之观点,有无证据?其证据是否合乎逻辑?支持观点的资料,是否可信及具有权威性?各种资料(特别是数字资料)是否都注明了来源等。
4检查原作者因需要而作的陈述
检查书中陈述是否附有注解,并具有证明与说服力,其资料来源是否正确?交代是否清楚?
5书中是否列有参考书目?
因为任何学术性著作,必须要有科学佐证,其结论也一定要有具体资料的支持。
当以上几项衡量标准都运用之后,我们仍然会面临一项问题,那就是我们往往会发现不同的作者,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看法,其看法甚至背道而驰,此时应采用客观态度决定取舍。有时,我们可以原作者下笔时间的先后作为取舍参考。下笔时间愈晚,则资料愈新,所获结论也更能采信。此外还可借用各种评论及书评的指导查到有关的书评,这些书评的内容都出自专家之手,可提供我们宝贵的意见。
如何选择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书,对研究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对研究的问题作一般性的了解,并借以导入主题。“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看了具有权威性的文章,不但使我们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获的背景性认识,同时也会引发灵感,帮助设定所要研究的范围及一些基本构想,甚至引起可以继续追踪研究的论点。
一般学生选择题目之后,首要的工作就是查与这个问题相关性的一般资料,亦可通过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进行搜集。之后,才能很快地决定研究方向。假如第一本阅读的书籍,内容不正确或窄或差无疑会导致一个错误的方向,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便是这个道理。以后要看许多文章,才能将原来的想法纠正过来,这是一个难以弥补的损失。
由于第一篇文章或第一本书多少会产生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往后再看的书或文章,不过是进一步证实想要研究的主题假如最初的资料得之于正确的书或文章,则以后的工作就简单得多了。虽然评鉴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好坏要靠经验。不过,我们仍可以从两方面衡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好坏.
从书或文章的外在条件衡量
1作者本身的条件
查查作者是否受过适当的学术训练?是否被公认为该一科目领域中的权威?假如就我们所知,该作者并不是一般公认的权威,则可再查查他是否具有相关的资格,而以权威的身份撰写此一特定主题?譬如其专长、专业状况、经验以及其所获之学位等,都是显示其实际条件的一些指针。如果书中的标题、序文及引言中都未提到作者的背景,则可设法在人名录或类似的资料中翻查。
2出版者的条件
这要看出版者的信誉是否可靠?一个信誉良好的出版商所出版的书必定具有相当的水准,对没有标明出版者的书,我们不免以怀疑态度视之;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由私人刊行的作品也可能具有水准,只是好的出版商,可以给我们更多确定一本书价值的信心。
相同的,假使一篇文章被刊载在一本定期刊物上,我们就要查查,这本刊物是否被公认为是该科目领域中,具有权威性的资料来源。一份专属某领域的学术杂志或期刊,通常内容比较严谨及更具权威性。
3出版的日期
出版日期的早晚,对内容有相当大的影响。譬如我们讨论有关美俄战略武器限制谈判的问题,或者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1925-1968)一位美国总统候选人所做之竟选活动问题,而打算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所出之杂志或书刊上找资料的话,不是一无所获,就只会找到一些隔靴搔痒不着边际的数据;反之,一些没有时间性的问题,譬如宗教、中世纪的神迹等方面的资料,往往不受时间的拘束。
4客观的条件
查查该书是否包括在好的参考书目中,同时在图书馆的卡片目录和期刊索引中,该作者是否在同一主题下写了其他的书及文章,以确定该作者是否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对资料本身的内在条件加以评估
我们可以再从以下几项资料本身的内在条件,衡量该一资料是否对我们所要研究的主题有用?
1判断这个作品
判断作品究竟是否与我们的题目发生直接关系?或者只是沾一点边而已。
(1)阅读该书的序文,作者在书中所提出的宗旨,以及想要研究的范围是否与我们直接有关?
(2)查阅该书的目次表和索引内容。
(3)在全书或全文中抽样选看几页,是否与我们所要讨论的主题相契合?
2审查原作者之观点
审查原作者的观点是否客观公正?对于事情的陈述,是否面面兼顾?对各方面的论点,是否给予同等的关注?用词是否客观而无偏见?有无采用感情冲动性文字之情况等。
3注意书中陈述的事实
注意书中陈述的事实是否超过一般常理,所提出之观点,有无证据?其证据是否合乎逻辑?支持观点的资料,是否可信及具有权威性?各种资料(特别是数字资料)是否都注明了来源等。
4检查原作者因需要而作的陈述
检查书中陈述是否附有注解,并具有证明与说服力,其资料来源是否正确?交代是否清楚?
5书中是否列有参考书目?
因为任何学术性著作,必须要有科学佐证,其结论也一定要有具体资料的支持。
当以上几项衡量标准都运用之后,我们仍然会面临一项问题,那就是我们往往会发现不同的作者,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看法,其看法甚至背道而驰,此时应采用客观态度决定取舍。有时,我们可以原作者下笔时间的先后作为取舍参考。下笔时间愈晚,则资料愈新,所获结论也更能采信。此外还可借用各种评论及书评的指导查到有关的书评,这些书评的内容都出自专家之手,可提供我们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