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严塔尔吧 关注:362贴子:5,126
  • 4回复贴,共1

【新人拜吧】任是无情也动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北郭写的一个系列小文《关于银英的胡言乱语》中罗帅的部分
初来宝地,请多关照哦^^
不多说了,贴文……


1楼2009-03-01 20:55回复
    罗帅的失败也许是必然的,但直接原因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小人难防。 
    事实上,在两军开战之时,所有人就都已经料到了,结局无外乎两个:要么皇帝战败而死(这个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绝对没有,要不然打个什么劲啊),要么总督战败而死(这个被证明了),不再有回旋余地。尽管所有人都不愿意见到这样的结果——也许只有罗帅自己是无所谓的态度,他在开打之前就有被皇帝打败也不错这样的想法。米达麦亚就不说了,缪拉向皇帝提出的唯一请求就是希望饶罗严塔尔不死,而莱因哈特呢?他想要罗严塔尔这样结局吗?他在处置朗古时说对罗严塔尔而言也许太迟了,这难道不是惋惜甚至歉意吗?即使在开战后他还满怀凄凉的想只要现在你来向朕低低头认个错不就没事了吗向朕低头让你那么难以忍受吗?他甚至会反省自己当年的挑衅对事情走到这般地步的责任。他恢复了罗严塔尔的职位和荣誉,在弥留之际请他的儿子做自己皇太子对等的朋友。虽然我对莱因哈特的感情未必胜过罗严塔尔,但我还是认为在这个事件中,莱因哈特对他的功臣算得上仁至义尽了。 
    生前身后,主君、同僚、部下,没有人真的把他当做叛徒,没有人憎恨他。莱因哈特、米达麦亚、缪拉上文都已经说过。在银英中,艺术家提督梅克林格的态度,通常可以视为一种相对普遍和客观的看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史家之言,他对这一次所谓叛乱的感慨是什么——“一个时代却承载了两个人的野心,看来这银河真的还是太小了”,读到此处和他一起叹息。罗严塔尔一生的政敌奥贝斯坦,无论是出于怎样复杂的心情,那个近乎苦笑的表情,那句“只是……我好像也变得爱说话了”的自嘲,是整部银英中干冰之剑最感性的一面。甚至对莱因哈特最死忠的毕典菲尔特那句被瓦列制止了的“罗严塔尔到底对皇帝有什么不满要出此下策”,不解、惋惜也远远大于指责。在他起兵时即使政治和军力上都没有任何的回旋空间、即使他在程序上已经没有权利指挥一兵一卒,即使面对军中威望素着的疾风之狼统帅的皇帝威名下的堂堂之师,数百万部下几乎没有一人做逃兵。即使到他大势已去身负重伤返回海尼森时仍有数十万人追随,他的嫡系将士誓死相随即使在他身亡之后也不改此志,他麾下大将扯掉军章痛责皇帝辜负功臣饮弹自尽随他而去。 
    即使无论客观上来评价还是罗帅的主观认识,这都是一场“无谓的叛乱”,然而银英中用了回天篇的一半篇幅整整七万余字,只为写罗严塔尔元帅这场盛大的死亡,《叛逆是英雄的特权》《因剑而生》《因剑而亡》《无休止的安魂曲》单看这些令人心潮起伏的题目,就知道这是一位怎样动人心魄的英雄演出的一首壮丽的悲歌。 
    为什么他做了错事,却得到了这样的回报。 
    也许只能用——这是一个高贵的人特有的魔力——来解释吧。 
    当然了,这样一来,双方战死的数百万将士在天之灵恐怕就相当郁闷了,罗帅自己不认为自己背叛,与他对阵的僚友们也不以他为叛,他的主君和部下也不认为他背叛了,那这场仗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我们当然可以说,阴错阳差天妒英才,假小人之手不容英雄于世。但认真究其原因,还是应该归咎于罗严塔尔的性格。 
    高傲到不愿意去辩白冤屈固然是很重要的方面,另者,他的思想之矛盾——他对于战胜皇帝的欲望,和不愿皇帝被打败的恐惧,无论他主观愿望如何,在内心深处总是后者占上风。他的忠诚远远比他的野心真挚得多。所以他才会始终记挂着吾皇,所以他把皇帝托付给米达麦亚时脸上的表情才会让挚友毕生难忘。 
    或者使这种性格带来了他无上的功绩与魅力,却带走了他才华横溢的年轻生命。 
    当他在近乎自虐的享受着死亡的过程中,是真正的视死如归,所谓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不平凡终究是不平凡。 
    他对那个自己怀着复杂感情的女子(窃以为,男人也许会对同床的女人毫无感觉,但是无论是谁,对于自己孩子的母亲,总会有些不同的感受吧,而爱尔芙利德的表现也让我们点头,也许菲利克斯日后会有更难以想象的磨难和痛苦,但至少此时,他的母亲即使不是怀着爱,至少也不再是满怀仇恨),说“古代好像有个了不起的家伙,似乎曾经说过这么一句了不起的话。他说一个人临死的时候,如果能够有个可以把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是人生至高无上的幸福……”,他为自己这个本不在希望中出现的孩子找了一个最可靠的归宿,他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生命的延续托付给米达麦亚。 
    我所有的心结,突然都释然了。虽然两人最终如此结局,然而直到最后一刻,他们怀着的都是对对方的歉疚和自己对这段情谊造成的伤害的无能为力而深深自责。这难道还不是全始全终吗?在罗帅内心空洞的一生中,有一位如此了解他并为他所了解、信任他并为他所信任的朋友,终究不枉此生。得友如此,夫复何求。 
    在对放的两杯威士忌的酒香中,落日余晖荡漾着,硬撑着等待与挚友最后一次对饮,却终究只有无声的叹息“未免太迟了啊,米达麦亚……疾风之狼啊,你有辱这个名号哪……” 
    倾尽一代风宇,叱咤半生的绝世名将,怀着这样的心情,在自己的总督办公室里,在黄金狮子旗下,安然而逝。


    6楼2009-03-01 20:58
    回复
      2025-05-17 12:04:30
      广告
      也许人就是生而不平等的,或者是我们太不够公平。当罗严塔尔逝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当米达麦亚赶到挚友身边只能对着两杯没来得及等到饮者的威士忌默然无言脱下披风盖在挚友身上,当铁骨铮铮的疾风之狼在旗舰上流泪当我们读着那句煽情已极的“看见了吗?我这一生大概永远忘不了这幕光景吧!疾风之狼竟然哭了……”,真的是很难再去想在这次内乱中枉死的将士。 
      罗严塔尔一生中只有“敬爱的极少数人”,他真诚的希望这些人能够更幸福——米达麦亚、吾皇,也许早逝的吉尔菲艾斯也能沾上一点边,如此而已。然而,对于这仅有的两个人,他的感情是如此炽烈,使得我们不能说他是个情感匮乏的人。 
      他对于各位同僚将领,包括敌人杨威利一干人等,以及政治上的对手奥贝斯坦,都怀有相当程度的尊敬,他以公正且具有弹性的策略对待自己治下的军民,他对恃强凌弱侵犯市民利益的行径深恶痛绝绝不姑息。但是,对于这些人,也就仅此而已,额外的热情一律欠奉。对于以朗古为代表的小人,其实他与其说厌恶不如说不屑一顾,如果不是朗古的言辞轻侮了米达麦亚,他根本不会多看这种人一眼,而当他觉得朋友被冒犯了便毫不客气的把朗古踢了出去,并且丝毫不以为意,——结果证明,得罪小人实在是很危险的事,但是想来对罗帅而言,即使认识到危害性,也会我行我素吧。 
      至于米达麦亚,我是认同奥贝斯坦的看法,他不能原谅任何伤害罗严塔尔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如果由皇帝领兵与罗严塔尔作战,今后他就无法再面对莱因哈特,所以他甘愿自己来背负这个罪恶。看米帅流泪,看他抱着罗严塔尔遗下的孩子,我蓦然一阵心疼,米达麦亚才是这次事件受伤最重的人。而且,看着罗严塔尔的儿子一天天长大,对他守着一个令自己心碎的秘密,这究竟是怎样的折磨?即使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可以安然度过,此时的无能为力和罪恶感必然会纠缠他一生。他要肩负着对皇帝对帝国双份的责任,背负着讨伐生死与共的挚友的沉重包袱,一直一直走下去。 
      我们评判一个人,往往不仅仅因为他做了好事而将他归于好人,很多时候是因为判定了他是好人所以他所做的也就成了好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莫不如此,对于银英也是一样,并不是说大家的看法不够客观,因为这是一种思维惯性。比如,倘若将莱因哈特定义为首先是一个重情重义天真未泯真诚待人的青年,那么他的优点势必更加迷人,而那些问题也就显得情有可原甚至势在必行,然而如果我们认为他是一个取天下为上善用阴谋的乱世枭雄,那么同样的事情必然会得出不同的解释。对于奥贝斯坦、希尔德甚至杨威利都是如此,因为一个人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如何,基本上是稳定的,没有谁会对一个人的评价,在这件事从他迫不得已角度考虑,而下一件就从他假装迫不得已去考虑。 
      罗严塔尔很难说是如此。 
      人,当然是复杂的,当我们年龄到了两位数之后,就不会在看书看电视时问“爸爸爸爸你看这人是好人坏人啊”,但是无论是从效果还是动机总之取其大者总要对人有一个定性。罗严塔尔在银英中显然是作为正面人物出现的。然而,他绝对不是坏人,但做出来的是有时也能吓坏好人。他自然与小人绝缘,却也不能说他是君子。 
      我们喜欢一个人往往会不自觉的为他做错的事找借口,让自己相信那些事他迫不得已他情有可原他两害相权取其轻。但对罗严塔尔我却无意这样做,不想,也不需要。因为似乎这些事情,根本就不曾影响他在心目中的形象,甚至,恰恰是因为这些事,他才是心目中“这一个”的形象。 
      罗严塔尔元帅,直到死亡的那一刻,依然是罗严塔尔元帅。 
      这个评价也许罗严塔尔会满意吧,而这大概也就是我爱上这个人的原因。


      7楼2009-03-01 21:00
      回复
        在这个系列文中还包括已经写完的
        千江有水千江月 
        ——每个人的正义
        此心应料世难容 
        ——一个时代的悲剧
         天生英才难自弃 
        ——自古知兵非好战
        以及还没有写的
        冷面冷心却为谁 
         ——义眼聚焦的光辉 
        山有木兮国有殇 
         ——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 
        也许在哪里加一段大杂烩 
        X 今夜星光灿烂 
         ——神话、传说与历史 
        有兴趣的朋友请移驾莱因哈特吧
        http://tieba.baidu.com/f?z=544802520&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C0%B3%D2%F2%B9%FE%CC%D8&pn=0


        8楼2009-03-01 21:04
        回复
          • 218.94.136.*
          我来八卦一下。
          “而罗严塔尔却是绝对不脚踏两只船,也许明天他就甩了现任女友,但今天他绝不多看任何其他女人一眼,说实话,我觉得这是挺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也许是因为罗帅的母亲脚踩两只船造成的恶劣后果,使得罗帅在他所轻视的女人身上也坚守一条底线?我就不清楚了。”
          ----我觉得罗严塔尔根本不注意自己身边的女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个性。原著中说“罗严塔尔对女人几乎来者不拒”,这可以作为一个旁证。所以他当然不会对任何其他女人多看一眼了,对他而言,此女人和彼女人没有区别。既然没有区别,那他为什么要常常甩掉女人呢?大概是因为一方面他对女人没有感情只有情欲,另一方面他不想被女人背叛吧。
          “当然,先寇布会因为旧情人战死而伤心难过,罗帅是绝对不会有这种心情的,事实上,他未必记得自己都和那些女人上过床。”
          ----赞成
          “他对米达麦亚说“女人这种生物天生就是为了背叛男人而生的”,而他自己虽然明知这是偏见,却是一生坚信不疑。”
          ----特定的时候受了特定的刺激,其对人的情感系统产生的影响是一生也改变不了的。但罗严塔尔元帅就是罗严塔尔元帅,他只把这种阴影限定在他私生活的有限的范围内,对工作中的女人(王妃)没有偏见,而且也没有要去报复女人,反而他似乎一直是在惩罚自己以排解这个阴影给自己的压迫感(他似乎认定了自己不能走康庄大道(他把自己和米帅对比时说的,或者是想的?))。这些也就构成了“罗严塔尔元帅”这个概念的一部分,构成了罗严塔尔刚毅性格的一部分。


          9楼2009-03-16 2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