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自体动力宣言吧 关注:4,967贴子:11,351
  • 1回复贴,共1

√。 |1207|研究|「 脸 」为变动数值的时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中国台湾1楼2017-12-07 15:17回复

    Ⓞ 一个人类「 性取向 」的恐怖谷实验。
    前几天史丹佛大学一个人工智能鑑定性取向的研究在舆论上炸裂了。研究表明,通过对照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和神态进行分析,的确可以推断出对方的「 性取向 」。论文内一项对人类裸眼鑑 Gay 和机器解析的准确率比较,有点有趣:一个源于数据收集的刻板、一个来自人类心理印象的偏见,两种「 预先判断 」在机器实验上交错叠合,格外讽刺。该研究虽然在英文舆论场就已经引发不少争议、但后续被挪至中文社交网络,讨论语境更显奇怪( 尤其在未对研究背景了解的情况下就对研究者贴上某种标籤的情况 )。
    论文主导人——Michal Kosinski 算是一位擅长用理论实验来批判科技影响的研究者,他这系列研究实际上是在讨论隐私终结一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YhAM34Hhzc )。另一名来自中国的研究参与者—— Yilun Wang、目前是一名针对 AI、机器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类型的投资顾问。我个人认为,这类研究以同性议题现身、反而是对近期社会运作——被人工智能界面进行理想主义式口号抽换的一种直接批判。所有人都存在偏见、包括那些抨击研究的人。把这个研究和去年两位中国学者发表的用人脸识别技术分析罪犯一事进行比较,更为显着。
    Ⓞ 可轻易剥离、且不再值钱的脸部信息。
    对「 脸 」——这个只需远距离观测、就能够获得的材料进行信息解构,若成为串连所有个人信息的「 钥匙 」,会如何影响未来的社会规则?美国科学院院士——Craig Venter 和其团队,日前在《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上发布一篇通过分析基因组讯息来还原人类长相的论文。研究中对 1061 名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被试者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同时拍摄「 被试者 」脸部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记录了这些人的眼睛、肤色、年龄、身高和体重。这些信息被用作「 训练集 」,用来开发一种能够根据基因计算出人们长相的算法。系统所生成的图像与真实照片比对,目前成功率已达 80%。Craig Venter 持有的基因组数据库公司( Human Longevity )目前已经收集了 45,000 个基因组,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参加了与特定身体特徵相关的临床试验的实验者。
    该公司利用机器学习工具分析这些数据,然后根据基因序列预测身体特征。现在这项技术已经提高到,公司根本不需要看到一个人就能生成他的照片。从基因组中创建照片有很多潜在的用途,尤其是在法医科学领域。从罪犯遗留下来的任何遗传物质 ( 如血液或体液 ) 中,也许可以重建罪犯的面孔。虽然 2013 年、信息艺术家——Heather Dewey-Hagborg 已经以街边随机的口香糖、香菸等残迹,抽取 DNA 回塑物件主人的面孔( http://www.biosmonthly.com/daily_news_topic/3478 ),但假若这个和人类生物体紧密黏连的脸部信息、可轻易剥离( 且不再「 值钱 」 ),一个「 脸 」为变动数值的时代、整体人际文化与社会网络会产生什麽样的新格局?


    IP属地:中国台湾2楼2017-12-07 15: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