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热
“游泳池热”即咽结膜炎,又叫咽结膜热,是一种由腺病毒引发的上呼吸道疾病,潜伏期为5天左右。本病以发热(38.5~40°C)、咽炎和单眼或双眼的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三联症为其特点。1953年首次在美国流行,1956年陆续传播至欧洲、亚洲,多见于4~9岁的儿童及青少年,常于夏冬季在幼儿园、学校中流行。[1]
中文名
游泳池热
简介
咽结膜炎,又叫咽结膜热
潜伏期
为5天左右
起因
由腺病毒引发
临床表现
“泳池热”的临床表现是,突然发高烧,全身无力,头痛、咽痛、肌肉痛及胃肠系统症状,还伴有咽部充血、淋巴组织增生、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患者的眼部通常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单眼发病,眼睛发红,2至5天后累及另一只眼睛。除了这些症状外,“泳池热”还会引起肺炎、肠炎等疾病。如果抵抗力比较弱的幼儿感染“泳池热”,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发病原因
暑期,不少孩子经常去游泳池戏水弄浪,即使太阳再晒也无所顾忌。这些孩子由于长时间顶着酷热游泳,池水侵入眼睛、口等处的黏膜,就易出现嗓子发红、食欲不振、眼睛充血,甚至高烧5天-7天的症状。
医生指出,“泳池热”的病菌主要隐藏在眼睛和喉咙的黏膜上,通过唾液、粪便传染。因此,在消毒工作做得不够的泳池里,一些集体游泳,尤其是儿童集体游泳,最易感染腺病毒,引发“泳池热”。除了泳池,患者接触过的地方,或是咳嗽飞沫等,也都有可能传播这种疾病。
防治办法
专家指出,目前对“游泳池热”没有特效药,高烧时服用解热药,最好保持安静,用冰枕降温,同时要多饮水。
抑制“游泳池热”的发生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一是要减少跳水次数,避免让游泳池的水进入眼睛、嘴巴;二是孩子游泳后要督促他们立即刷牙、漱口,不要共用毛巾和脸盆;三是一旦开始流行“游泳池热”,就不要带孩子到游泳池去。专家提醒,人们夏季在游泳池消暑、健身的时候,应高度重视泳池卫生,学会自我防护,警惕“泳池热”这种传染性疾病的侵袭。
为避免“泳池热”,游泳者入池前后,应养成滴眼药水的习惯;对游泳过程中常接触到眼睛和嘴的毛巾,要经常消毒;游泳后要及时洗澡,避免细菌残留于身体上。如果游泳结束后感觉眼睛或喉咙不舒服,要赶紧到医院检查治疗,避免病情延误。
专家建议,得了这种病后,患者要避免参与集体活动。由于即使在病情好转甚至基本痊愈的情况下,这种病的病菌两三周之内依然会潜伏在人体内,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患者也不宜进入公共游泳池。患了“泳池热”的人,平时要多喝水,以利于排出体内的有毒物质。患病后,适当服用板蓝根也有一定疗效。
相关病例
游泳归来 高烧不退
为了不让儿子成天打电脑游戏,这个暑假,刘先生把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送到了一个游泳培训班。没过多久,小男孩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最近一段时间,虽然培训班没课,儿子也照样天天缠着父亲非要到小区的游泳池里泡上一阵。儿子喜欢游泳,刘先生自然高兴。不过前几天,儿子游泳回来后却莫名其妙地发烧,同时还伴有双眼充血、嗓子痛等症状。刚开始,刘先生也没太在意,只是给儿子吃了点感冒药,并叮嘱他等感冒完全好了后再去游泳。没想到,儿子这几天竟然持续高烧,每次量体温都在39℃以上退不下来,而且还开始出现呕吐、不能喝水、抽筋等症状。刘先生见状,赶紧把儿子送进了医院。经医生初步诊断,刘先生的儿子是感染上了咽结膜炎,也就是俗称的“泳池热”。
安徽池州发生“游泳池热”感染疫情 已确诊38例
2014年8月,池州市多名儿童在该市腾飞游泳馆游泳后,出现持续高烧、咽喉肿痛等症状。经省、市疾控中心专家调查后,初步判定这是一起由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1]
经安徽省疾控中心综合检测,初步判定这是一起由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俗称“游泳池热”,感染原因为患者发病前曾去腾飞游泳馆游泳,与该游泳馆水质有关。[1]
“游泳池热”即咽结膜炎,又叫咽结膜热,是一种由腺病毒引发的上呼吸道疾病,潜伏期为5天左右。本病以发热(38.5~40°C)、咽炎和单眼或双眼的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三联症为其特点。1953年首次在美国流行,1956年陆续传播至欧洲、亚洲,多见于4~9岁的儿童及青少年,常于夏冬季在幼儿园、学校中流行。[1]
中文名
游泳池热
简介
咽结膜炎,又叫咽结膜热
潜伏期
为5天左右
起因
由腺病毒引发
临床表现
“泳池热”的临床表现是,突然发高烧,全身无力,头痛、咽痛、肌肉痛及胃肠系统症状,还伴有咽部充血、淋巴组织增生、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患者的眼部通常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单眼发病,眼睛发红,2至5天后累及另一只眼睛。除了这些症状外,“泳池热”还会引起肺炎、肠炎等疾病。如果抵抗力比较弱的幼儿感染“泳池热”,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发病原因
暑期,不少孩子经常去游泳池戏水弄浪,即使太阳再晒也无所顾忌。这些孩子由于长时间顶着酷热游泳,池水侵入眼睛、口等处的黏膜,就易出现嗓子发红、食欲不振、眼睛充血,甚至高烧5天-7天的症状。
医生指出,“泳池热”的病菌主要隐藏在眼睛和喉咙的黏膜上,通过唾液、粪便传染。因此,在消毒工作做得不够的泳池里,一些集体游泳,尤其是儿童集体游泳,最易感染腺病毒,引发“泳池热”。除了泳池,患者接触过的地方,或是咳嗽飞沫等,也都有可能传播这种疾病。
防治办法
专家指出,目前对“游泳池热”没有特效药,高烧时服用解热药,最好保持安静,用冰枕降温,同时要多饮水。
抑制“游泳池热”的发生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一是要减少跳水次数,避免让游泳池的水进入眼睛、嘴巴;二是孩子游泳后要督促他们立即刷牙、漱口,不要共用毛巾和脸盆;三是一旦开始流行“游泳池热”,就不要带孩子到游泳池去。专家提醒,人们夏季在游泳池消暑、健身的时候,应高度重视泳池卫生,学会自我防护,警惕“泳池热”这种传染性疾病的侵袭。
为避免“泳池热”,游泳者入池前后,应养成滴眼药水的习惯;对游泳过程中常接触到眼睛和嘴的毛巾,要经常消毒;游泳后要及时洗澡,避免细菌残留于身体上。如果游泳结束后感觉眼睛或喉咙不舒服,要赶紧到医院检查治疗,避免病情延误。
专家建议,得了这种病后,患者要避免参与集体活动。由于即使在病情好转甚至基本痊愈的情况下,这种病的病菌两三周之内依然会潜伏在人体内,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患者也不宜进入公共游泳池。患了“泳池热”的人,平时要多喝水,以利于排出体内的有毒物质。患病后,适当服用板蓝根也有一定疗效。
相关病例
游泳归来 高烧不退
为了不让儿子成天打电脑游戏,这个暑假,刘先生把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送到了一个游泳培训班。没过多久,小男孩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最近一段时间,虽然培训班没课,儿子也照样天天缠着父亲非要到小区的游泳池里泡上一阵。儿子喜欢游泳,刘先生自然高兴。不过前几天,儿子游泳回来后却莫名其妙地发烧,同时还伴有双眼充血、嗓子痛等症状。刚开始,刘先生也没太在意,只是给儿子吃了点感冒药,并叮嘱他等感冒完全好了后再去游泳。没想到,儿子这几天竟然持续高烧,每次量体温都在39℃以上退不下来,而且还开始出现呕吐、不能喝水、抽筋等症状。刘先生见状,赶紧把儿子送进了医院。经医生初步诊断,刘先生的儿子是感染上了咽结膜炎,也就是俗称的“泳池热”。
安徽池州发生“游泳池热”感染疫情 已确诊38例
2014年8月,池州市多名儿童在该市腾飞游泳馆游泳后,出现持续高烧、咽喉肿痛等症状。经省、市疾控中心专家调查后,初步判定这是一起由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1]
经安徽省疾控中心综合检测,初步判定这是一起由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俗称“游泳池热”,感染原因为患者发病前曾去腾飞游泳馆游泳,与该游泳馆水质有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