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风寒的故事:论语的编纂(接上回:名字的由来)
第一段
二大爷去世以后,大家便张罗着出一本书,以作纪念。我也参与了,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把书名定为《孔子及其弟子语录精选》。谁知二大爷那帮弟子并不买账,嫌这名字太俗,太啰嗦,还没有文采。我一看反对的声音太大,也不好以正宗嫡系来压他们,只好妥协,任由他们去命名。后来,他们把书名定为《论语》,我也不知是啥意思,也放不下架子去问他们,足足憋闷了两千年。从古至今,文人们总有股酸劲,让世人难置可否。后来听说有了互联网,上面有个百度大神,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俺一时心血来潮,前去拜望,才知这俩字更俗,用咱夏津话来说就是择菜(zhaicai),把好的都拣出来,然后装进筐里。
名字定下来以后,就开始充实内容。我建议把“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定为首条,我的解释是:好人不怕多,越多越好。可二大爷那帮弟子还是反对,看来是成心跟我过不去。他们说这么做是断章取义,有违原意,比这好的句子多的是,这条可往后放。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二弟孔方,三弟孔乙己,极力支持我。可气的是剩下的那哥七个,只顾着做官了,这么大的事也不关心一下,真是官迷心窍。
第一段
二大爷去世以后,大家便张罗着出一本书,以作纪念。我也参与了,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把书名定为《孔子及其弟子语录精选》。谁知二大爷那帮弟子并不买账,嫌这名字太俗,太啰嗦,还没有文采。我一看反对的声音太大,也不好以正宗嫡系来压他们,只好妥协,任由他们去命名。后来,他们把书名定为《论语》,我也不知是啥意思,也放不下架子去问他们,足足憋闷了两千年。从古至今,文人们总有股酸劲,让世人难置可否。后来听说有了互联网,上面有个百度大神,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俺一时心血来潮,前去拜望,才知这俩字更俗,用咱夏津话来说就是择菜(zhaicai),把好的都拣出来,然后装进筐里。
名字定下来以后,就开始充实内容。我建议把“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定为首条,我的解释是:好人不怕多,越多越好。可二大爷那帮弟子还是反对,看来是成心跟我过不去。他们说这么做是断章取义,有违原意,比这好的句子多的是,这条可往后放。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二弟孔方,三弟孔乙己,极力支持我。可气的是剩下的那哥七个,只顾着做官了,这么大的事也不关心一下,真是官迷心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