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电影院“无泪人”的称号,在上周六终结了。

这部译名听起来不痛不痒的《寻梦环游记》,让我憋都憋不住眼泪地哭了两次。
一次是丈夫带着行囊准备回家却被“好友”毒死时,一次是爸爸和COCO唱Remember Me时。
切换到抒情模式以前,我先开启个故事模式(情节虽然基本剧透,但精彩之处我分毫不漏,别怕~):
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格生在了把音乐视为禁忌的制鞋之家,在墨西哥亡灵节这天,他因为自制的木吉他被奶奶砸碎了而不得不跑到已故音乐家德拉库斯的墓地“借用”他的御用吉他,结果却不小心穿越到了“亡灵世界”。在那里,他遇到了开启整个家族“音乐怨恨史”的曾曾奶奶和孤魂埃克托,开始了自己寻梦、寻亲的奇幻旅程。
这可以说是一部很货真价实的“鬼片”了,我也万万没想到:我会有看鬼片都看哭了的一天。
还是那种丝毫克制不住,眼泪堵到眼眶都发胀的那种哭法。
抹着眼泪从影院出来后,又细细回味了一遍情节:早逝的爸爸、孤独的灵魂、亡灵的世界......
这部片子之所以拿了我的“一泪”,大概就是因为“人死之后仿若在世”的设定,完全戳中了我对死亡最好的幻想和最恐惧的未知吧。
我爸在我5岁的时候就丢下我们撒手人寰了。
小时候我奶奶就常告诉我:“你爸他在天上看着你呢,他会保佑你考试第一、会保佑你健康平安,他会陪着你长大的。”
我总是嘲笑我奶奶迷信,其实却也总会在生命里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梦见我爸:
小学毕业的时候梦见他从远方回来,说来看看我再离开;
中考的时候梦见他在校门口等我,我却在准备触摸到他的时候醒来;
去大学报到的前几天,又梦见他从家旁边的小路走来,递给我200块钱,让我去读书的路上花。
所以内心深处,我是相信还有另一个世界的,或许它不如米格误闯的亡灵之地光怪陆离和美丽,但在那里,我的爸爸还会继续爱我,就像埃克托爱着COCO,就像他活着的时候那样。我收到的爱,一点也不会比别人少。
我期望所有的生离死别,到最后都还能重逢再会,所以埃克托对着COCO的照片唱起那首被歌神用来取悦世界、实则只是写给女儿的歌时,没忍住泪崩了:
这个落魄而清瘦的男人,长得好像我爸爸。我总怨他命太短,留下孤老和幼子给我妈承担太过残忍,却不知道也许在另一个世界,他也正在孤独地漂浪,不可触碰我和我哥,却从不舍的放下我和我哥。
在《寻梦环游记》的设定里,死亡似乎挺好的:分离都只是阔别,只要记忆不消失,我们总还会再在另一个世界里永恒。
可是死去之后依然带着记忆喜怒哀乐,又似乎是一件更残忍的事情。

去年我爷爷过世的时候,我有很认真地想过死亡这件事。
死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因为伴随着死亡的,往往是遗憾和永别。但如果死亡带来的是意识和形态的双重终结,那痛苦就只留给活着的人了。
而死去的埃克托,却因为带着生前的记忆,保持着活人一般鲜活的喜怒哀乐,饱尝了遗憾的百年孤苦。
真遗憾,他差一点点就可以回家见女儿了;真遗憾,他差一点点就能给妻子伴奏和音;真遗憾,他差一点点就可以让这个制鞋世家的几代人都能欢歌笑语。
可是真遗憾啊,从他死去到米格误闯亡灵世界的这近百年时间里,他都离那些差一点就有的结局很远很远。
和妻子阴阳两隔的几十年、女儿没有父爱的一辈子,就算故事的最后是以大团圆收尾,但结局越美好,反而就越痛恨这种不能弥补的遗憾,恨不得那些分开的每一分钟都不曾被浪费。
如果死亡的最终点是遗忘,那我希望等我离去,这世上再不会有人Remember Me,因为我比谁都害怕遗憾。
可在我成为记忆以前,我想我不会再像从前,努力记住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因为我想把有限的脑容量都腾给离去的亲人,万一那个世界真的存在呢?

这部译名听起来不痛不痒的《寻梦环游记》,让我憋都憋不住眼泪地哭了两次。
一次是丈夫带着行囊准备回家却被“好友”毒死时,一次是爸爸和COCO唱Remember Me时。
切换到抒情模式以前,我先开启个故事模式(情节虽然基本剧透,但精彩之处我分毫不漏,别怕~):
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格生在了把音乐视为禁忌的制鞋之家,在墨西哥亡灵节这天,他因为自制的木吉他被奶奶砸碎了而不得不跑到已故音乐家德拉库斯的墓地“借用”他的御用吉他,结果却不小心穿越到了“亡灵世界”。在那里,他遇到了开启整个家族“音乐怨恨史”的曾曾奶奶和孤魂埃克托,开始了自己寻梦、寻亲的奇幻旅程。
这可以说是一部很货真价实的“鬼片”了,我也万万没想到:我会有看鬼片都看哭了的一天。
还是那种丝毫克制不住,眼泪堵到眼眶都发胀的那种哭法。
抹着眼泪从影院出来后,又细细回味了一遍情节:早逝的爸爸、孤独的灵魂、亡灵的世界......
这部片子之所以拿了我的“一泪”,大概就是因为“人死之后仿若在世”的设定,完全戳中了我对死亡最好的幻想和最恐惧的未知吧。
我爸在我5岁的时候就丢下我们撒手人寰了。
小时候我奶奶就常告诉我:“你爸他在天上看着你呢,他会保佑你考试第一、会保佑你健康平安,他会陪着你长大的。”
我总是嘲笑我奶奶迷信,其实却也总会在生命里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梦见我爸:
小学毕业的时候梦见他从远方回来,说来看看我再离开;
中考的时候梦见他在校门口等我,我却在准备触摸到他的时候醒来;
去大学报到的前几天,又梦见他从家旁边的小路走来,递给我200块钱,让我去读书的路上花。
所以内心深处,我是相信还有另一个世界的,或许它不如米格误闯的亡灵之地光怪陆离和美丽,但在那里,我的爸爸还会继续爱我,就像埃克托爱着COCO,就像他活着的时候那样。我收到的爱,一点也不会比别人少。
我期望所有的生离死别,到最后都还能重逢再会,所以埃克托对着COCO的照片唱起那首被歌神用来取悦世界、实则只是写给女儿的歌时,没忍住泪崩了:
这个落魄而清瘦的男人,长得好像我爸爸。我总怨他命太短,留下孤老和幼子给我妈承担太过残忍,却不知道也许在另一个世界,他也正在孤独地漂浪,不可触碰我和我哥,却从不舍的放下我和我哥。
在《寻梦环游记》的设定里,死亡似乎挺好的:分离都只是阔别,只要记忆不消失,我们总还会再在另一个世界里永恒。
可是死去之后依然带着记忆喜怒哀乐,又似乎是一件更残忍的事情。

去年我爷爷过世的时候,我有很认真地想过死亡这件事。
死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因为伴随着死亡的,往往是遗憾和永别。但如果死亡带来的是意识和形态的双重终结,那痛苦就只留给活着的人了。
而死去的埃克托,却因为带着生前的记忆,保持着活人一般鲜活的喜怒哀乐,饱尝了遗憾的百年孤苦。
真遗憾,他差一点点就可以回家见女儿了;真遗憾,他差一点点就能给妻子伴奏和音;真遗憾,他差一点点就可以让这个制鞋世家的几代人都能欢歌笑语。
可是真遗憾啊,从他死去到米格误闯亡灵世界的这近百年时间里,他都离那些差一点就有的结局很远很远。
和妻子阴阳两隔的几十年、女儿没有父爱的一辈子,就算故事的最后是以大团圆收尾,但结局越美好,反而就越痛恨这种不能弥补的遗憾,恨不得那些分开的每一分钟都不曾被浪费。
如果死亡的最终点是遗忘,那我希望等我离去,这世上再不会有人Remember Me,因为我比谁都害怕遗憾。
可在我成为记忆以前,我想我不会再像从前,努力记住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因为我想把有限的脑容量都腾给离去的亲人,万一那个世界真的存在呢?